回覆列表
  • 1 # 國際名場面

    “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是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也幾乎成為了曹操的代言詞,不過,歷史上曹操的原話並不是這麼說的。

    他的原話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孫盛《雜記》: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悽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

    關於殺呂伯奢全家這件事,還有別的說法記載,但因為只有這段有名言,所以我們就說這一段史料吧。

    根據這段史料,當時曹操在流亡途中,精神可能很敏感,呂伯奢一家磨刀子要做菜,曹操以為他們要砍了自己,於是先發制人,先下手為強,隨後悽愴說道,寧可我對不起你們,也不能你們對不起我。

    那麼,曹操是否發現自己殺錯人了呢?

    可能沒發現。他當時應該還是認為,呂伯奢一家子要殺自己的。

    不過這也帶來一個問題,既然沒有發現是誤殺,曹操為什麼要“悽愴”?

    這其實也不難理解,在曹操看來,他們為什麼要殺自己?還不是因為世道黑暗,人各自懼,連老朋友都要殺自己來免禍嗎?所以曹操先行下手之後,也覺得自己與呂伯奢一家之間,雙方都是被逼無奈,他們殺自己是不得已,自己殺他們,也是不得已。

    想到這裡,曹操才覺得“悽愴”。

    那麼,既然這起殺人案的根源是社會黑暗(中二一點的說法,都是世界的錯),曹操的負罪感自然就沒有這麼強,而是另一股情感更加堅定,也就是對亂世無道的憤恨,使得他更立志要恢復穩定的政治局面。

    所以他說那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時候,其實是有潛臺詞的,我來完整地還原一下他的意思——寧可我對不起你們,也不能讓你們對不起我,因為我立志要改變這種社會崩塌的亂世局面,我也必能做到,今天我雖然殺了你們(不包括呂伯奢),但我以後可以救下更多的人,你們也不要怪我太多。

    這可能是曹操心中的“取大義,舍小仁”思想,認為自己的命比別人的命更有用,更值得活下來,所以自己雖然做得殘忍,但卻不認為自己錯了。

    當然,我們終究不是曹操本人,也不知道這史料真實性有多高,我的分析也只是一家之言,如果曹操真的有這種想法,那也是古代的環境所逼,萬萬不是新世紀的我們該模仿學習的噢!

    至於什麼“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話,也是小說演義為了增強人物刻畫所寫,更不是我們該佩服嚮往的!!我們在精神上欽佩的應該是諸葛亮、荀彧、關羽一樣的人物,請大家萬萬牢記!!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共享生活、新零售,究竟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