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夢遠方

    這個和皇位的繼承有關係,如果孫權追認孫策為皇帝,就間接的默認了孫策後代一脈也具備合法的皇位繼承權,這樣將來孫權過世後就有可能產品皇位繼承權的爭議,影響孫吳政權的穩定性!

  • 2 # 季駑風

    孫權稱帝后只追封孫堅為皇帝,無視傳位的哥哥孫策,是忘恩負義嗎?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說他忘恩負義也可以,說他沒有忘恩負義也可以。我更傾向於孫權忘恩負義這個觀點。

    孫堅:155-192。有子嫡子4:策、權、翊、匡,庶子1:朗。

    孫策:175-200年5月5日。有子1:紹,3女。一孫:孫奉。

    孫權:182-252。長子孫登:209-241。

    孫堅戰死時37歲,孫策17歲,孫權10歲。

    孫策被刺身亡時25歲,孫權18歲,孫翊16歲。

    孫策彌留之際,張昭等大臣曾提名孫翊,孫策拒絕了,傳位於孫權。建安9年(204年),孫翊在丹陽太守任上被邊鴻所殺。週歲20。

    而孫紹,生卒年不詳。假設孫策15歲生孫紹,到建安5年孫紹也不超過10歲。在內部不穩,外有強敵的當時,立18歲的孫權是比較務實的。

    “是時,惟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大業,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表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屯吳,使丞之郡行文書事。待張昭以師傅之禮,而周瑜、程普、呂範等為將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三國志-吳主傳》

    孫權也確實符合孫策“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的論斷。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時年45週歲。而孫紹30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太子孫登20歲。

    孫權為了孫登以後能順利登基,剋意打壓孫紹。於是只封了孫紹一個吳侯,而孫紹之父孫策,就不能追封為皇帝了。

    “權稱尊號,追諡策曰長沙桓王,封子紹為吳侯,後改封上虞侯。紹卒,子奉嗣。孫皓時,訛言謂奉當立,誅死。”——《三國志-孫策傳》

    後來,孫皓時,有傳言孫策的孫子孫奉應該立為皇帝,結果被孫皓誅死。可見孫權這一家子,對孫策兒孫都不放心。畢竟,吳國的基業是孫策打下的。正因為如此,陳壽就評價孫權沒什麼道義。

    “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三國志-孫策傳》

    畢竟,江東基業是孫策打下來的。追封為皇帝也是名正言順的,只是這樣孫紹就會封王。不過如果實在是放心不下孫紹,隨便找個藉口也能將孫紹的王爵給奪了,再將他留在京師,像當年對付劉備那樣把孫紹泡在溫柔鄉就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綿寶寶》哪個人物最能搞笑,最能讓你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