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菊為重乂
-
2 # 南朝居士
領導挨耳光、下跪被你看到了,等領導升職了,還有你好果子吃?
你讓勾踐去吃屎、做奴隸,勾踐做回國君了,你還能活著?
-
3 # 大平哥
范蠡選擇離開,因為他是一個聰明人,聰明人做事都是異乎尋常,但又精準無比。
當年勾踐戰敗亡國後,禮賢下士,勸課興農,努力發展經濟,恢復國力,可謂一副仁君模樣,最後終於如願滅吳。但范蠡清楚,勾踐此人能共患難,卻不能共富貴。為了能麻痺夫差,連西施這樣的美女都能不眨眼送出,而且在禮義廉恥看的很重的春秋時代,曾經的一國之君竟然去舔人的大便,美其名為探病,此人心機之深層可見一斑。
自古伴君如伴虎,多少賢臣良將、勳貴豪族看不破“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個道理,或者看破了卻做不到激流勇退,最後慘遭滅亡。不是每一個帝王都能做到宋太祖那樣“杯酒釋兵權”,庇護一起創業的老兄弟;也不是每一個謀臣都能做到范蠡那樣看淡名利,激流勇退,贏得善終。
最後范蠡經商成巨賈,與西施泛舟西湖,人稱陶朱公。而一起助勾踐滅吳的文種最後卻被殺害,范蠡此人眼光之毒可見一斑。
這個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出自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原文是:
范蠡事越王勾踐,既苦身戮力,與勾踐深謀二十餘年,竟滅吳,報會稽之恥,北渡兵於淮以臨齊、晉,號令中國,以尊周室,勾踐以霸,而范蠡稱上將軍。
還反國,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為書辭勾踐曰:“臣聞主憂臣勞,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今既以雪恥,臣請從會稽之誅。”勾踐曰:“孤將與子分國而有之。不然,將加誅於子。”
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於是勾踐表會稽山以為范蠡奉邑。
大致就是說范蠡瞭解勾踐的為人,屬於那種可以共患難,但不可以共享福。何況自古君王都是過河拆橋,何況伍子胥就是他設計殺害的,所以他很清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的道理,只好找了個理由隱退了。
第二種說法:
范蠡與西施在越國日久生情,後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釋放回國, 范蠡就將西施送於吳王當妃子,與西施裡應外合幫助越王勾踐滅掉吳王。吳王被滅掉之後,范蠡千辛萬苦找到西施,後來兩人泛舟湖上,到處遊山玩水,子孫滿堂,被後人成為陶朱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