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姐217100146
-
2 # 素彩生活
:我們家鄉過年前是蒸包子的。:還要蒸好多饅頭,蒸花糕,炸丸子,煮肉,燉雞,炸魚,過去聽老人們講,過春節初五前,家家戶戶吃的主食都是年前備好!具體什麼講究也不太清楚,我想,也是為了方便吧!人們辛勞了一年,過年就是放鬆享受的歡樂喜慶節日,走親訪友也許會帶上自己做的拿手美食與之分享,招待賓客的飯菜稍作加工,或煮,蒸,炒,拌一桌豐盛的飯菜很快就能開桌啦!
現在雖說有很多饅頭店,包子廟,但總覺得不如自己做的好,因此,我家也保留著這個習慣,每年都要蒸好多包子!
-
3 # 我愛春天泥土的芳香
我們是大東北,這裡沒有蒸包子的習慣。在農村,我們這裡的習慣是,淘米(蒸豆包),做豆腐,殺年豬。每年一進入臘月,過年的相關活動就開始了。首先是淘米蒸豆包,每家每戶都要淘米。七八九十年代,都是用大黃米或小黃米,用溫水淘了,碾成面,將面和了,發了,包上小豆餡,一鍋一鍋的全部蒸出,放在外面冷凍保管。緊接著就是家家戶戶做豆腐。七八十年代,集體生產隊時,生產隊免費給每家戶做豆付,一個大豆付用料30斤黃豆,半個豆付15斤黃豆。各家各戶排號,生產隊免費負責做好。各戶該吃鮮的吃鮮的,該冷凍的就在放外面冷凍了。到了臘月中旬,淘米做豆付完事,各家各戶開始殺年豬。在農村,一半以上家庭每年都喂一口年豬,到農曆年末時宰殺。殺年豬時,找來鄰居幾個壯年和屯中專司殺豬的操刀手,把豬抓的嗷嗷叫,按在案板上,捅刀宰殺,鍋裡燒上滾燙開水褪毛,吹吹打打,一會豬的鮮肉就搞定了。灌上血腸,切上方肉,放到鍋裡,燴上酸菜,熱氣騰騰的東北殺豬菜就出鍋了,找來要好的鄰居和殺豬人再加上主人一家老小,喝上東北燒酒,美美的吃上一頓。這就是八九十年代,特別是五六七十年代,大東北特有的過年風俗,年味濃濃的。現如今,尤其是改革開放後的零零,一零年代,傳統的過年風俗,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傳統的風俗有了較大改變。豆包是要蒸的,但買來現成的江來面,白色的,不再用黃米麵。豆腐可以到豆付房買上幾十塊現成的,或現吃現買,不再囤積那麼多。年豬也很少有宰殺,都是到集上買回十斤二十斤豬肉,或隨吃隨買。這些改變都是源於改革開方放後,人們的經濟條件好了,過去過年時能吃到的,現在平時就吃,什麼都不再稀罕。所以說,現在的過年,和過去比,年味變淡了,這許是我們這代人年令增長的緣故吧。
-
4 # 5532113
我到現在已經蒸了3鍋了,大年三十和初一還要蒸兩鍋給婆婆我們大家吃的,其餘是送朋友的,因為現在的人都不會蒸饅頭,買的不好吃還不放心,過年蒸饅頭主要是方便,平時大家都忙,這回有時間了多在一起聊聊。
回覆列表
我們這裡是一前包湯圓,現在沒人包了,從超市買回來過年吃,三十和初一,早晨一定要吃湯圓,然後還有臘肉香腸,有雞,有魚,海鮮,總之喜歡吃什麼,過年就買仕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