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於“入日”。這是認識該神話的又一關鍵。前人多據字面意義提出不同解釋,故爾將入日解釋成進入太陽,大概這太荒誕不經,故又解作“及於日將入也”(郭璞說)。袁珂先生從之。其實這種認識與神話本義相悖不協。雖然神話本來就未免荒誕,但即使如此,這種解釋也不通。既然夸父已經進入太陽,又何來“不量力”之嘰嘲呢?又何來“飲於河渭”、“北走大澤”之舉呢?其它對“入日”的解釋,或謂太陽從東方升起,月亮好像被融化了,消失在西方天際,與字面意思相去甚遠。或謂“入日”是夸父到了殞星墜落地面後形成的大圓坑,雖想法新奇,但難以讓人信服。或謂“入日”是追測日影一直到日落時候,近是。我以為,“入日”就是古時的“入日”祭祀,這從典籍及甲骨文中可得到很好的證據。

    《尚書·堯典》:“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納日”,即“入日”。《史記·五帝本紀》正作“入日”。納日即“以殷仲秋”的祭禮,同時還有觀察秋分時節日影長短的實際意義。《五帝本紀》作“以正仲秋”,即此義。商代甲骨文中有不少“出日”與“入日”(或連言“出入日”)的記載。據宋鎮豪先生的考證,有以下數事與本文密切相關:(1) 甲骨文的出日、入日與《堯典》的“寅賓出日”和仲秋“寅餞納日”意義一致,是祭日出與日入的祭儀,同時,它已類似於後代登臺 日的祭祀,是測日影序四時和四方的行為,帶有測度日影的早期天文學性質;(2) 商代“出日”與“入日”,有其比較固定的日期與地點。通常在春秋季的相關月份內舉行。有一例卜辭說“出日”在禺地,與《堯典》東方禺夷相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搞笑,你為什麼不問你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