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咖冬瓜茶
-
2 # 治療心理學
1/9
正視、接納哀傷,哀傷是來自自然的天道,是人性的基本流露,是親人逝去後每個人都會經歷的痛苦,是正常的;
2/9
瞭解哀傷經歷的過程,在休克期,人們不願接受親人離去的事實,麻木、否認,看起來好象平靜,其實內心的痛苦只是暫時壓抑,這時候需要更多的人來關心,並通過適當的悼念儀式讓當事人正常表達對親人逝去的痛苦,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3/9
在親人安葬完畢,有部分人會進入抑鬱期,表現為情緒低落,感覺生活沒有意義,和以往的朋友逐漸疏遠,不願見人 ,什麼都不想幹, 對什麼都不感興趣, 這時候就有必要接受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4/9
在專業諮詢師的幫助下,認真傾聽當事人的表達,不加任何評判,理解他的痛苦,而不強行讓他放棄這種情緒,讓他正視痛苦,不迴避,不否認,並鼓勵當事人表達自己的痛苦情緒,哭出來,不要強忍;
5/9
幫助當事人接受這件事實,體會這件事實給自己帶來的不良情緒體驗,這種情緒在身體上哪個部位最有反應,是一種什麼狀態,通過心理聚焦,在諮詢師的帶領下完成正常的悲哀反應過程,讓當事人這種負面情緒的能量得到化解;
6/9
告知當事人在生活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與死者相關的錯覺和幻覺體驗,不至於在當事人遇到這些事後受到驚嚇,加重不良情緒;
7/9
在諮詢師的幫助下,讓當事人自己找到新的生活目標,並找到重新生活的勇氣和方法;
8/9
接受人道和天道,尊重逝者,懷著美好的祝願祝福逝者的靈魂得到安息,並珍惜自己和尚活著的家人,放開自己不切實際的想法,讓逝者走得安心,各自去完成自己的使命,自己活得幸福,也是逝者最大的心願;
9/9
讓當事人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具體做什麼樣的事情,讓自己迅速進入恢復期並回歸正常的情緒體驗
-
3 # 騎士1224
心理醫生能給心理患者很多幫助,但並不意味著所有心理問題都要去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也不是萬能的,例如很多人會拿08年的汶川地震來舉例,但很可惜其實心理領域對08年那場災難應對是好壞摻半,一部分心理諮詢師的自私及不專業行為,造成當時人們對心理諮詢師一些不好評價,當時甚至流傳的一句話是防火防盜防心理諮詢師。
所以心理諮詢師對當需不需要看心理醫生應該從以下幾條來考慮。
一、是否對你現在的學習或工作、生活產生了影響,如果對你當前學習工作、或生活沒有任何影響,比如你還能正常上班,正常完成工作或學習任務,完全不受影響就不需要看心理醫生。
二、如果有影響,影響有多大,如果只是是輕微影響比如效率比正常的要低一些,那應該首先考慮找親朋好友傾訴一下,有些心理問題你能表達出來或傾訴出來其實就已經好了一半,所以有時候哭出來也是好事。
三、如果對學習工作影響很大了,比如已經不能正常上班或正常上學,且已經有一到二個月了,親朋好友也不能幫你解決,完全靠自己肯定不行了,這個時候就應該去找心理醫生尋求幫助了。
綜上所述,不是一有問題就必須找心理醫生,而且就算是要找心理醫生,其實好的心理醫生最終治療目的是“助人自治”,也就是說是幫助你自己去解決碰到的問題。
-
4 # 墨迪生活心理
我的看法,你可能是【創傷後應激障礙】,如果你自己可以調節,可以不用看心理醫生,而如果你這種症狀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影響到了你的工作和生活,那麼,建議你去看心理醫生。
1. 【創傷後應激障礙】是什麼?
姑娘,你的親人離開,其中你爸爸的突然離開,這對你來說,造成了創傷,而你對親人離開的悲傷,沒有得到很好的釋放,所以你現在總願意莫名其妙的哭,因為親人離開的創傷還在。
你的反映屬於【創傷後應激障礙】。
2. 我的情況嚴重嗎?
在看一些電視劇時,你也看到過這個詞“PTSD”吧,這就是【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英文縮寫。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創傷後應激障礙非常常見,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舉一些例子來說,對於小孩子來說,搬家、轉學都可以產生創傷後應激障礙,但表現出了的症狀因為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一樣,一些小孩變現出來的可能就是悶悶不樂,有的孩子可能是對新學校的不適應,不想去上學。
3. 那【創傷後應激障礙】怎麼恢復呢?
第一種方式:在不心理諮詢師的情況下,靠你自己的力量療愈自己。
人有強大的自我療愈的能力。我們常說,時間會沖淡一切,一些人在經歷了創傷事件後,剛開始情緒很崩潰,很難過,經常會哭,或者傾訴,隨著時間的慢慢過去,悲傷就淡了,不會特別受到創傷事件中情緒的影響。
姑娘,我建議你自己可以做一些自己療愈的方式:
首先,很簡單,但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是【傾訴】。你可以向你朋友、家人傾訴,說出你的感受,【回憶複述創傷事件的細節】,並且說出來,也是一種非常好的自我療愈,釋放悲傷的一種好的方式,這也是所有心理諮詢師都會採用的一種專業的心理療愈方式。
其次,你可以大哭,當你感覺悲傷的時候,你可以找個安靜的場所,放聲大哭,別憋著,痛苦幾次,悲傷得到釋放,情緒就自然好了。
第二種方式:找心理諮詢師,加速撫平你的悲傷。
在一些人看來,找心理諮詢師就是心理有病,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只要我們生活中有糾結的事,有想對別人的話,都可以找心理諮詢師,他會用專業的技術,幫你理順你解決問題的思路,找到方法,讓你的心恢復平靜。
女孩,你的悲傷,經過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疏導,處理悲傷的速度會變快,但必須提醒一句,一般心理諮詢分短程和長程,你的悲傷要處理,心理諮詢師會在第一二次的諮詢時,瞭解完情況後,會告訴你,大概需要幾次諮詢,諮詢師的諮詢費按小時收費,一小時一般300元起。想就諮詢一次就解決問題,這幾乎不可能,所以,做好心理準備。
以上,是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議,每個人的人生就是一次次的自我救贖,生老病死都是人生中的常態,女孩,希望你儘快好起來。
-
5 # 楊曦
死亡是一個人生中不可避免要遇到的哲學問題,在我們的生活裡,總會在某個時刻遭遇至親的離去,死亡把他們帶離我們身邊意味著沉痛的分離與徹骨的思念。可以說,面對死亡是一種被迫,死亡的資訊通常來得措手不及,至親的離去,讓活著的人處在高強度的焦慮和慌亂之中,沒有人會對死亡有經驗,除非自己經歷死亡,我們只有目睹親人死亡的經驗。
死亡的資訊對普通人來說,是極強的精神刺激,人的內心秩序會在短期內變得混亂,精神因為震驚與悲痛而變得麻木,痛哭涕流是極常見的釋放精神壓力的自助方式。
你姐姐勸你要哭出來當然是有道理的,人的情緒在需要渲洩的時候,得不到渲染,是不利於情緒更新的。
當時你趕到家,家裡的女性都在痛哭,你自然有了一種成人感,覺得在這個時候要堅強起來要為女眷分擔責任與壓力,她們的痛哭的場面,也抑制了你哭的慾望。
我們這個社會對男性要求是有淚不輕彈,男性害怕在女性面前眼淚被認為是脆弱的無力的表現,所以你身為一個男孩子,潛移默化了這種價值觀,在至親去世這麼需要揮灑眼淚的時刻,你也哭不出來。
你說的後來不由自主地哭,說明了你的內心已經慢慢接受了親人離開的事實,你的那些被潛抑的悲傷情緒獲得了自我的理解,並開始緩慢地釋放,同時也說明了你在慢慢地恢復往曰的心情,內心的混亂也開始逐漸恢復秩序。
死亡是一個深刻的人生命題,你經歷了三個至親的離去,在你的內心必然會掀起與往日不同的感受和認識,這是死亡給我們每個人帶來的自我改變的時機快速地成長。這是非常正常的人生經歷,只要正確地解讀發生在我們身上的那些死亡資訊,珍視我們離去的親人,常常思念他們的好,接受死亡給我們的人生啟示,就不會產生什麼心理疾病。
如果有什麼心理疾病,也不是單一的因為沒有哭而發生,相信這一點。
另外,眼淚對於人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男孩子小的時候會哭,長大後被教育成不能流淚的強悍堅韌的人,事實上這樣的教育才容易導致男孩子過分壓抑自己的情感,引起心理上的不適。
真正的男人大多是會哭的男人,為自然為他人、為親情友情愛情、為真善美、為離別與相聚、為理解與付出、為奉獻和收穫,可以自如地表達情感,動情而哭泣,眼淚對男人來說,非常有意義,眼淚戰勝自身的恐懼,撕掉堅強的面具,做個真實而靈活的人。
不要擔心,心理醫生不希望你把本來正常的事看成非正常的事,變成自己暗示自己有病的笑話用一個小本本,做一個記錄,哭一次記一次,看看頻率與週期,哭的時候,要給自己一個獎勵!直到不記得要去記的那天。
-
6 # 心理諮詢師空杯者
上週老丈人去世,妻子哭的很傷心,為了讓儘快的走出負面情緒,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我就勸她用筆記本把所有的記憶都寫下來。
寫回憶錄,有一個很好的幫助,把我們想的東西,可以轉移到文字,這個過程有一個很好的療愈作用,如果你的哭跟親人去世有關係,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當然,找心理諮詢師,也是一條途徑,因為這樣的話,可以把寫的過程改成說,並且有人傾聽,也有療愈的作用,或許比寫更好,只是這個是需要一定的勇氣以及金錢。
不管是寫,還是找心理諮詢師,我們都會經歷一次更痛苦的歷程,這個是正常的,就像傷口化膿無法痊癒,只有重新撕開傷口,把腐肉去除一樣,只要你能堅持挺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這個過程可能會有點長,我父親前年去世,我曾經也使用了寫的方法,大概經歷了一個多月,人才慢慢緩過來,如果你與家人感情更加深厚,可能持續時間會更久。
希望你趕緊走出來,一切安好!
-
7 # 每天點外賣
我的母親睡夢中離開了,得知訊息,腦袋一片空白,沒有眼淚,過了一會才反應過來要趕快回家!至於是怎麼回到家裡的,一點印象也沒有!到門口的時候,突然不想進門,覺得如果不進去就不是真的,站了幾分鐘,推開家門,入眼的是母親的遺像和靈堂!一直忘了哭,也忘了要下跪磕頭,就現在門邊看著她的照片,一直就那樣看著!好像自己沒有心了一樣。母親下葬那天,在殯儀館,她安詳的躺在棺材裡,我就一直盯著她看,一滴眼淚也沒有,腦中就是空白的,什麼也不知道,一直抱著她的遺像,看著她入土,到回家,都是空白的,沒有時間,沒有空間,什麼我不知道,幾天來沒有說一句話,一直自己坐在母親之前睡過的床上,想著這樣可以離她近一點!不敢出門,不敢看她之前用過的東西,不敢去經常和她去的超市,在網上不停的查人死後會怎麼,會去哪裡?拿來很多經書抄寫,每個月都要去她墳上看看!因為有年邁的父親需要照顧,父親身體很差,忙碌中,慢慢就走了過來!可是仍然每天在思念!母親走了,生命已經不完整了,完整的心也缺失了一塊,永遠無法找到的一塊!再也沒有很開心的笑過,就算是有高興的事,也是瞬間就覺得沒什麼可高興的!母親走了,我才知道,人很傷心的時候,是真的沒有眼淚的!母親去世快兩年了,每天自己安慰自己,自言自語和她聊一會天,硬著頭皮走和她經常走的那條路,經常去的超市,似乎也漸漸想明白了,餘生還是要好好過下去,在這個世界裡珍惜身邊人,等到我該走的那時,再去那邊和父母相聚!
-
8 # 復康養生小課堂
面對自己親人的突然離開其實都是會很傷心的,但是每個人的傷心都是通過不同方式表現出來的,並不是說只有哭出來才是真正的傷心,可能大部分人在傷心的時候都是會通過哭來進行表達,哭其實是一種自然心情的流露,不自覺地就表現出來了,但是有的人就不是這樣,不管是親人的突然離開還是其他事情,感覺到傷心也是會通過其他的方式進行表達,或是沉默或是不知所措很茫然,但是不哭並不代表說這個人心狠,沒有感情或者是有心理疾病之類的想法。
就像是題主這個情況,當時自己也是正處於高考的一個緊張期間,突然被告知說自己的姥姥和也有都患了重病,最後姥姥離開了,而又在一年後爸爸突然的離世,面臨著一次又一次的傷害已經心靈上的打擊,其實很多人都會承受不了,畢竟一個家突然遭受了這樣的遭遇,肯定都是很難過的,但是題主並沒有哭出來也並不代表題主不傷心,很多時候傷心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該怎麼發洩自己內心的傷心,生活的壓力有時候真的會讓一個人喘不過氣,還會讓人感覺到迷茫之類的,但是往往在以後的生活中會莫名其妙的因為一件小事情就突然崩潰。
但是對於這種其實並不需要去看心理醫生,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狀況,這都是需要自己慢慢進行調整的,即使是看心理醫生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好的,或者可以自己找一個人傾訴,有時候事情說出來了之後就不會那麼難過了,有人陪著還可以緩解心情,珍惜眼前人才是最重要的,不管生活中少了誰,我們仍然需要堅持生活,珍惜身邊的人,而對於題主的爺爺患癌雖然緩解了症狀,恢復了許多,也是需要多注意身體,可以選擇中醫三位一體療法進行調理身體以及幫助消除患者體內的癌細胞,還不會產生任何的毒副作用,同時,還能幫助患者有效提高身體免疫力。
-
9 # benbo101
悲傷有一個過程,正確看待很重要;
第一階段,悲傷的人拒絕相信已經發生的事情,他們試圖告訴自己生活和以前一樣沒有改變;
第二階段表現為憤怒,我們會通過很多種方式表達,比如應該對失去的事物負責,甚至對自己感到憤怒,在這個階段要格外小心,找到合理的方式,不要轉變為對自己或對他人的傷害;
第三個階段表現為協商,這種協商就是一種討價還價,通常我們會希望奉獻一些東西來改變已經發生的事實。比如說,我們企圖通過某種協議來換回我們的這只是我們希望一切還和原來一樣的表現;
第四個階段為沮喪,這是五個階段中最難度過的關口,這個階段的人變得無精打采,對生活不感興趣,沒有目標,感到愧疚,你甚至可能覺得這是對你自己的懲罰,無法感受到快樂和滿足;在這一階段表現形式非常多,但是如果出現任何想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的念頭,建議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或社工,不要忘記保護自己。
最後一個階段叫接受,接受離開的事實,接受自己對未來的規劃,你會意識到生活必須繼續,而且你可以做到!
悲傷沒有絕對的過程,但是我們要正視悲傷產生的痛苦,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當自己承受不了的時候,尋求幫助是對自己和家人的最好方式!
-
10 # 姜丁粽子
你需要的是心理諮詢師,而不是心理醫生。
心理諮詢,主要針對的物件,就是正常人。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情感遇挫,學業、工作壓力過大,還是婚喪嫁娶導致情緒波動,都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而在中國,心理醫生一般指精神科醫生,只有嚴重的精神心理問題,比如說抑鬱症、精神分裂症才需要他們的幫助。
通過心理諮詢,我們能夠更好的認識自己,管理情緒,糾正偏狹的視角,用更客觀的態度,來面對正在身處,或者即將到來的挑戰。
親人去世,在心理學上認為,是一種心理危機事件。尋找心理諮詢師的幫助,能夠幫助我們把悲傷的情緒昇華,讓我們接下來的生活更有意義。同時,也能夠阻止過度悲傷,給身體、生活、心理造成嚴重的破壞。
所以,如果長時間無法從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建議你去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祝你早日驅散內心的陰霾,接納內心的悲傷,化悲痛為動力,開啟全新美好的生活!
回覆列表
死亡是人一生中不可避免要遇到的哲學問題。親人的離世,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讓人悲傷的事情。會感到難過,哭泣都是很正常的反應,心理學研究者們長期追蹤研究發現,當親人去世時,表達和宣洩痛苦的情緒,是一個哀悼的過程,這屬於一個健康的行為,在心理學中被稱為情感創傷性應激障礙期;即使很難過,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哀悼後,人會慢慢地恢復;如果刻意壓抑自己的情緒,不去宣洩與表達,反而在長期容易形成心理疾病,如果在親人去世後6個月持續表現出對親人強烈的思念難以接受親人去世的現實,感覺生活沒有意義,陷入了抑鬱,情緒中就有可能是出現的複雜性哀傷的心理問題,在失去親人的哀傷中難以自拔,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狀態,表現出複雜性哀傷的問題;心理學研究發現在經歷親人去世的人中間大概有10%的人會臨幻複雜性哀傷的問題。您可以參考看一下自己是正常的喪失親人的反應,還是已經變成一種長期慢性的哀傷狀態了,如果是後者還是建議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