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神418
-
2 # 寶拉一家
我年年都是可正規的過年,好像成了習慣,三十晚上一定要有全魚,雞肉,蝦,餃子,紅燒肉,冷盤,甜品,我身邊的朋友都過的很簡單,可能是家裡有老人就是要重視些。
-
3 # 新疆小玉石
記得小時候,最喜歡過年啦。因為過年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拿壓歲錢,大年三十晚上還有許多平時吃不到是的雞鴨魚肉等。那個年代一去不復返了,隨著人們是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雞鴨魚肉早已不是什麼稀罕物,有錢,山珍海味也不在話下。
但是,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卻發現,現在的年味真的沒有小時候那麼濃厚了,也沒有兒時那般迫切的期盼過年,這是為什麼呢?
我個人認為,人們現在生活過得好了,對於物質上的需求早已不在像七八十年代那樣窘迫,如今,大家更期望在精神層次得到滿足,比如,看看春晚,看完之後,親戚朋友打個麻將,都鬥地主熬個通宵,或者有的上班族平時沒有休假,趁著過年出去旅遊等等。
這樣一來,除夕夜包餃子,炸圓子,燉雞烀肉的家庭團員夜自然就也來越少,年夜飯自然也就越來越簡單化,沒有了濃濃的年味氣息。
很多年沒有回安徽老家過春節了,今年計劃開車從新疆回安徽過節,年夜飯當然要等到回家之後才能好好準備啦。
-
4 # 曠來個曠
問:有人說除夕的年夜飯越來越簡化了,沒有以前的講究,你的年夜飯準備了什麼呢?
回答:隨著中國社會發展進入嶄新的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存的空間距離變的越來越小,效率與效益成為了大家追求的主要目標,在這色彩繽紛的大千世界裡,中國的民族傳統節日__春節,卻在億萬華夏兒女的血脈中經久不衰,神奇般盤踞著炎黃子孫的信仰高地,每年的除夕夜之際人們如同接受了神的旨意,不論天南地北,相距多麼遙遠,都是奔著一個方向而去__那就是“家”,即使家中一貧如洗,那也是遊子們心中百般惦念與牽掛著的根,兒女們千里迢迢長夜奔襲為的只有一個,就是盡一份“孝道”,感受一片“親情”,這就是讓西方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中國情結”之魔力,正所謂“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無論大千世界如何變換,華夏兒女“飲水思源”的初心不會改變,年夜飯再簡單也是一種情結,絲毫不會淡化我們對優秀民族文化精髓的傳承與追隨。今天用這樣一段話放在這裡做結束語我感覺最貼切不過了:人生百味謀清苦,平平淡淡才是真。
回覆列表
不是簡化了,華人一直過年講傳統的,日子好過了,平常吃的都跟過節一樣。但是過節全國各地都是按自己的口味,傳統做法,北方餃子,南方的年糕,西北的麵條,香港的盆菜,雞,魚必須有,湯圓,我到是覺得今年就別吃豬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