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保險達人趙裕慶

    社交恐懼症,是部分人群會存在的一種心理性問題,他們大多數膽小,害羞,不善於交際,面對一些外交的工作可能就會產生困難。那麼,社交恐怖症應該怎麼辦呢?

      1、正視自己膽小,害羞的情緒,不要勉強自己去變成另外一種人,更不要過高的去要求自己,平白增加痛苦。

      2、社交過程中,把注意力放在對方和交談內容上面,不要總在同時關注自己的表現。

      3、臉紅往往給人單純善良的印象,有時候是先天的,不要去改變它。

      4、真正注意你的人,只有你自己,即便緊張,別人要麼沒注意到,要麼也不會當回事。你的種種行為、言語、表現,在別人眼裡,永遠是在眼前快速掠過的風景,不留痕跡。

      5、心理治療,藥物治療都是有效的,但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6、緊張的反應是因為你的身體比別人要敏感,不代表愚蠢、無能、等負面的東西,如果你總在緊張後這麼去評價自己,症狀會越來越重。

      7、在一些重要人物,如領導,心儀的異性面前緊張不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人人如此。當眾的講話、發言、演講或者表演時緊張也是普遍的,眾多領導、教授、運動員、名人在這些場合也會出現緊張的情緒。、

      社交恐懼症的人總是不允許緊張出現,似乎一緊張就代表自己不好,事實是我們幾乎每一個人在某些場合下都會表現出緊張,這是不能避免的。所以,一定不要總去試圖消除緊張,避免緊張,不要認為緊張是不應該的。接受緊張,即是“戰勝”了緊張,這一點非常重要。

      8、人無完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追求完美很痛苦,保留那些缺陷和遺憾反倒是種智慧。不要總是力求給他人多麼好的印象,日久見人心,這些印象什麼的其實對你無所謂,對別人就更加無所謂。

      9、如果你的社交恐怖被治好了,你的生活會變得精彩嗎?別把什麼都歸咎為自己有社交恐怖,在治好之前,也應該努力讓生活精彩。

      10、不要試圖把自己變得在任何場合都從容不迫,應對自如:這種人幾乎不存在。有的人在公共場合雖然看起來很從容,可內在的緊張只有他本人知道。

      11、社交恐怖的人,內心中總是覺得自己不好,別人會不接受自己,或是認為在別人眼裡自己很蠢,這些歪曲、過於極端的想法需要修正。

      12、多去結識一些人,第一可以鍛鍊交往技巧,第二,可以把自己的心逐漸敞開,慢慢就會有自信。

  • 2 # 紅燒茄子白米飯

    要有學習“認清”恐懼症的想法與行動

      每天的覺察幾乎是自動化的、膚淺的。“全心的覺察”是更深刻的、更仔細的,且要經由專注努力才能達成。目標是控制你對恐懼症狀的反應,而不是去控制強迫思考或衝動。可能您一點都不想去做這個步驟,但是您必須努力的,全心的覺察,以便了解此刻的困擾是來自強迫性想法或行為。

    學會接納自己

      不否定自己,不斷地告誡自己“我是最好的我”,“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麼地步就做到什麼地步,只要盡力了,不成功也沒關係。不回憶不愉快的過去,過去的就讓他過去,沒有什麼比現在更重要的了。接納自我,可以從停止對自己的挑剔、批判、責難做起,不再苛求自己,不再急於從負面情緒中逃開。真實面對後,常常發現事實沒有之前想得那麼可怕。

    有煩惱是一定要說出來的,找個可信賴的人說出自己的煩惱。可能他人無法幫你解決問題,但至少可以讓你發洩一下。

      改善自己的性格

      害怕社交的人多半比較內向,應注意鍛鍊自己的性格。多參加體育文藝等集體活動,嘗試主動與同伴和陌生人交往,在交往的實際過程中,逐漸去掉羞怯、恐懼感,使自己開朗、樂觀、豁達的人。

  • 3 # 騎士1224

    社交恐懼形成有很多原因,大部分跟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有很大關係。

    社交恐懼可採用“系統脫敏療法”進行治療。系統脫敏療法分三個步驟:

    一、建立恐懼等級。

    具體操作就是將你所面臨的恐懼進行等級劃分,等級儘量細到你在放鬆情況下可以接受的層度。比如你進行社交時有的面對是你熟悉的人有的是面對你不熟的人,這兩種情況下你的恐懼程度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面對你熟悉的人如親朋好友和熟悉的環境你的恐懼情緒會相對更小,以此根據這個不同程度進行劃分出等級。

    二、進行放鬆練習。

    放鬆一般有三種,分別是呼吸放鬆、想象放鬆、肌肉放鬆。能掌握一種就好,網上放鬆方法很多,只要能對你起到放鬆作用能讓你進入鬆馳平靜狀態就好。這裡簡單說一個呼吸放鬆的方法,首先舌抵上顎,然後平緩呼氣,再平緩吸氣,然後閉上眼睛,數自己的呼氣次數,數到十再從一開始數,反覆三到五次。開始的時候要每天多練習,放鬆訓練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快熟平靜下來,不再緊張進入鬆馳狀態,各人可根據自己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

    三、在放鬆的情況下進行系統脫敏。

    進入系統脫敏階段就是將前面兩個階段的工作連續起來。對社交恐懼這種情況可直接進行實地訓練,就是將你在第一階段所做的分級,進入實際場景進行訓練,從你恐懼最小的等級開始,當你進入場景後感到緊張恐懼的,就馬進行放鬆練習,讓自己平靜鬆馳下來,直到你在這個場景中不再恐懼為止,然後再進入下一個讓你恐懼的等級,就像遊戲中打怪升級一樣,最終實現你的目標。確實沒有實際場景的也可採用想象訓練的方式。

  • 4 # 心理諮詢師海德

    恐懼症又名恐怖症,其臨床表現的中心症狀是恐懼,屬於神經症性障礙(通常稱為神經症)的一類。而社交恐懼症屬於恐懼症三大型別中的一類。

    社交恐懼症是對人際交往的恐懼。恐懼物件可以是某個人或某些人,也可以是除了特別熟悉的以外的所有人。這類人極力避免與恐懼物件交往,如不得不與之交往,往往會臉紅、心悸、出汗或顫抖,或者舉止笨拙、驚慌失措、忐忑不安。這類人對被人注意尤為敏感,因而經常拒絕出席各種聚會,也不願與人打交道或者去與人打交道的公共場所。

    由於社交恐懼症需要嚴格且嚴謹的依據診斷要點進行評估和診斷,所以需要前往醫院由心理科或精神科醫生進行診斷後才可確定患病。或由有國家從業資質的心理諮詢師先進行評估後,如評估結果是有社交恐懼傾向,那麼再行前往醫院也可。

    若由專業醫生確診為社交恐懼症,除了遵循醫囑外,針對疏導恐懼情緒、儘快恢復社交功能,也可以進行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可以幫助來訪者找尋社交恐懼與內在可能存在的聯絡,同時找出可能存在的不良條件反射,並加以脫敏和抱持。

  • 5 # 蘭花花和澄寶

    曾經有社恐傾向的人過來說幾句。

    我自己感覺社恐,有的時候和人先天氣質有關,有的個從小生活環境有關。比如我自己,我從小確實比較安靜也不喜歡出門,生活的環境相對又簡單,父母的社交也不復雜。

    對於感覺自己社恐的人來說,我有幾個建議:

    第一,不要逼迫自己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和陌生人搭訕,這種可能太難了。過於緊張可能會導致事情走向更容易出現偏差,自己更覺得難受。要做就去做比目前水平稍微高一點的,比如主動約比較熟悉的朋友週末小聚,而不是被動等他們邀請你。

    第二,找到社恐的某些個人因素,一一攻破。長大了很多後,才發現小時候不喜歡外出玩兒,或者朋友特別少原因在哪呢?第一我說話口齒不清導致自卑感,第二運動能力差導致外出玩兒跟不上同齡人。其實如果刻意去練習這些方面,社交情況會好很多。

    第三,既然自己會注意到社恐這件事,也就是題主還是有社交需求。那麼多嘗試自己比較在行的一些事情吧,增強信心,話題也會更多。

  • 6 # 一牛哥

    社交恐懼症是很多人在心理上都存在的問題,這種心理障礙對有些人來說是與生俱來的,如果不及時加以克服,將會對一生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不僅會影響到與身邊的人的交往,還會對求學、就業以及日後的晉升產生影響。那麼我們該如何加以克服呢,這要根據產生恐懼症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行。具體來說,使人產生社交恐懼症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兩類:

    怯懦與好奇心是一對孿生兄弟,我們離開母體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切對我們來說都是陌生的,正是因為這種陌生才激活了我們探索的好奇心,但同時也激活了我們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好奇心強過自我保護意識,就會表現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來,反之,如果自我保護意識明顯強過好奇心,就會很膽小懦弱。

    一般情況下,與陌生人交往應該是一個人社交的大部分內容,這對於一個天生怯懦的人來說就產生或輕或重的社交恐懼症。所以對於這部分人,就應該想辦法平衡他們的好奇心和自我保護意識,使之不過分失衡,當然這是外部因力,針對的也主要是未成年人。具體措施越早實施越好。在最早發現存在有社交恐懼症時就要有意識的去引導他們參與一些他們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群體性戶外活動,比如玩籃球、踢毽子、航模比賽等各種競爭性活動,目的是在參加活動過程中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加強對所接觸事物的好奇心,在愉悅的心情下最大努力淡化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對其他新認識的小朋友自然就減少了牴觸,也必然的會越來越融入到其他小朋友中去。

    二、自卑心理作怪

    自卑心理是後天的產物,多與我們的家庭環境、社會教育緊密相關,可伴隨著人的一生,與年齡的大小無關。

    要克服自卑心理就要加強自身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家庭條件不好、社會地位地下、身體不健全這是產生自卑心理的三大主要因素,因為自卑所以就有了一顆玻璃心,覺得自己就是屬於世界上最不幸的那一類人,為了不讓自己的一顆玻璃心破碎,所以不敢和其他人交往。家庭條件不好、社會地位不高都是可以通過自身的奮鬥去改變的。“窮富不過三代”這是祖宗的古訓。就是說出身再殷實的家庭,如果不努力只知道享受也會變成窮人;就算貧困家庭出身,只要刻苦努力,不出三代一樣可以出人頭地。古人都知的道理都經歷過幾百年了還不明白嗎?身有殘缺不是自己的錯,無論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原因,其實沒有人在心裡瞧不起,每個人都在為了生活而奔波,誰會有閒心拿別人的殘缺取笑呢?如果努力把自我的生活過好,就算偶爾遇到素質低下的人取笑了,只要心中坦然,不會對你的生活有任何影響。

    要解決社交恐懼症,就必須勇敢的走出去。敢於和別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世界不是哪一個人的世界,大自然屬於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不要奢求別人都喜歡你,因為這一點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得到;也不要奢求把任何事情都做到最好,只要努力了就應該坦然接受結果;最重要的,要想在社交中減少失敗,就必須對他人抱有一顆愛心,無論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避免去傷害別人,因為別人的尊重是換取來的,不是別人施捨來的。

    總之,社交恐懼症並不可怕,是可以改變的,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別是患者自身的不懈努力。

  • 7 # 小城東鄉

    1、審視現實

    第一步先弄明白在你感到焦慮和膽怯時,不要感覺到不正常,你的大腦及心理僅僅是對新的刺激反應反常,使你處理起來格外小心。瞭解這點,將幫助你合理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並且使你在未來遇事更放鬆。

    你不用變的害羞又焦慮,告訴自己,只是你的心理遇到一些不存在的威脅時的反應,無需恐慌,冷靜下來,理智應對。

    2、別沉浸在消極想法裡

    當你在做演講的時候,通常會有三個相關的概念:腦海裡有你打算呈現出的事物,你實際呈現出的,還有就是你所希望呈現給大家的。

    當你專注於自己還能完善的地方,那些消極想法,那麼就是惡性迴圈。離開會議,聚會或者某個社交場合之後,別老念著那些本該做的更好的地方,別去想“為什麼我會那樣說”。

    每個人時不時都會胡言亂語,然而,專注於負面將使你相信自己是一個在社交場合說錯話的人,而且這種想法會經常表現出來。你要認識到,每個人都會說錯話,別糾結,忽略它。

    3、不施加壓力

    不要為了變得有趣,幽默或是善談而感到有一定的壓力,其實做最正常、自然的自己是最好的選擇。這就是為了成為某種人的壓力從而加劇了社交焦慮和膽怯。

    你的一生中搞定了無數談話,你的下一個也不過是小小的考驗而已。你無須成為整個聚會的生命所在。做最好的自己,說出自己的想法,當你必須要發表意見時。如果你無需說話,也別感到壓力,冷靜下來,玩得開心就好。

    4、別假想

    別總是假想人們會對你評頭論足,大部分人主要關心他們自己和他們周圍的事物,他們沒時間拿你的行為消遣。記住這點,假如你整篇文章什麼也沒記住,那就記住這一點:只要是人都會偶爾笨手笨腳。

    對話的時候,每個人時不時都會說一些不合時宜的話。不用認為尷尬的狀況和冷場完全是你的責任,別因為交談中的負面因素而感到內疚。總會有不合時宜的事情發生,肯定會有冷場,這些都正常,再正常不過了,繼續做你自己。

    5、別恐慌,你需要暫停

    在社交場合無需感到恐慌,如果有人問你問題,停下來,思考一會兒再給出適當的回答。大部分在社交場合焦慮和恐慌的人都會立即回答。他們感到必須立即回答問題,當別人話音剛落,他們就認為自己被迫開始說話了,沒必要。

    當你這麼做,你的話聽起來將更深思熟慮,更有見解,而且你將更完備地表達你想表達的內容,你看起來會更加有執行力。

    需要立即回答問題揭示出這個人對沉默感到不適,通常談話裡最無重量的人才希望不要有冷場,但是沉默也沒關係,它表現

  • 8 # 雁過無痕2020

    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朋友,當前對於你最重要的事情是把貼在你身上的各種“症”和“病”的標籤趕快撕掉。

    你的所有負面情緒世界上每個活人都有,就如同呼吸,要說是病,那每個人都有病。就如同吃飯症、睡覺症一樣可笑。既然是正常的,就不需要解決,也解決不了,除非把生命解決掉。你們就是個正常人,和別人沒有任何區別。所以,心理和精神問題就是個偽命題,去解決心理問題這就是問題本身,這是個可怕陷阱,一旦掉進去,自己渾然不覺,連跳出來的意識都沒有。

    我們和一般人又有何不同呢,區別是別人有了負面情緒沒有陷進去,我們不但陷進去了而不知是陷阱,當然也就不知道要跳出來,更別談如何跳了,只能無辜地苦苦掙扎。

    因此,有了負面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千萬別陷進去。陷進去了也別怕,只要知道是個陷阱,不需要解決什麼,只需要跳出來就啥事沒有了。有人說:“我跳不出來啊”。那是因為你不知道陷阱是怎麼來的,也不知道陷阱的原理,更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掉進來的。你連陷阱都看不見,那當然就不知道如何跳出來的。如果知道了這些,反其道而行,自可跳出來。

    陷阱在哪呢?在於我們內心的各種執著和慾望,自己它給自己編了一張張無形大網,把自己牢牢束縛住,並在解決以為是自己心理問題原因的各種現實問題過程中,網越織越密,直至自己動彈不得。倘若反其道行之,唯有放下各種執著和慾望,放下對任何問題的解決,再燃能從陷阱中徹底走出來。這就是迷途知返。

    有人非要問我具體方法。並沒有什麼具體方法。我們的內心無時無處不在。內心的問題不能靠外在的方法解決。我們還是吃飯、睡覺、工作、學習、生活,該幹啥幹啥,既然沒有病當然也只能該幹啥幹啥,否則還有其它需要乾的嗎?但這時的該幹啥幹啥和以前是截然不同的。現在吃飯時只想吃飯,睡覺時只想睡覺,工作就是工作。學習就是學習,安住於當下,既不後悔過去,也不恐懼未來就可以了。

    傳統心理學由於不明白心理問題是怎麼回事,不明就裡,針對表面的各種負面情緒和生理反應科學系統地發明了很多看起來很科學、很高明、很高大上的各種“症”和“病”,讓人眼花繚亂,不由得讚歎心理學的偉大與高明。為了高明,傳統心理學家還精心設計了各種量表,顯得無比精確和科學,讓人深信不疑。然而,這真是可笑之極。我們的內心居然可以這樣精確和不變。任何一個所謂正常人,有負面情緒時,都會給貼上一個標籤。

    為了掩蓋自己的無能,傳統心理學家告訴大家:“這不但是個病,而且一輩子好不了,必須終生服藥”。這個結論不知道把多少人推向了絕望的深淵。我們一旦深信這個結論,就會認命,就會放棄自己,就會行屍走肉般度過一生。這真是莫大的悲哀。

    要知道,我們的一切都要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歸因於外在,而我們又改變不了外在,那除了絕望還能有什麼?同理,如果我們把所謂心理問題的原因歸於外在,認為是由於遺傳、家庭、環境、疾病、金錢、別人或某一件事等造成,如果這些外在問題能夠改變還好(其實即便改變也無濟於事),假如改變不了,那你除了絕望還能有什麼。

    要知道,我們的內心掌控權就在我們自己手裡,開不開心,抑不抑鬱,焦不焦慮是我們自己決定的。自己的心態只能自己去改變。同樣的問題可以不同的心態去應對。假如我們不願意去改變,那誰也沒有辦法。

    我們的內心與外界沒有任何關係,和生理也沒有任何關係,相反生理變化是由我們內心變化所引起的。如果我們把原因歸於外在,那我們就失去了自己對自己生命的掌控權,就會聽天由命,就會隨波逐流,是對自己的完全不負責任,是把自己交給了別人,仍由別人宰割。

    然而,你的內心只能自己去改變,別人動不了絲毫。如果希望靠讓人改變自己內心,那簡直是天方夜譚。腿在自己身上,別人只能告訴你方向,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邁。邁一步是一步,不邁就在原地。

    我不是說我們大家過去不努力,恰恰相反,而是大家太努力了,可以說是竭盡全力,用盡了各種手段和方法,甚至努力幾十年,但就是走不出來。為什麼呢?因為大家把方向搞反了,沒有找到原因,南轅北轍了,結果是越努力越嚴重,還不如啥也不幹。

    看似苦海茫茫,其實岸就在身後,就在跟前,一回頭,一轉身就是。我們只要現在開始停止釋放負能量,並開始釋放正能量。這一念的轉變你就已經好了,你就已經回頭了,你就已經轉變方向了,堅持下去就好了。那麼,什麼是正能量呢?正能量就是每一念、每一言、每一行都是無我利他,我的文章裡說的太多了,我就不在詳述了。

    心理和精神問題本來是由於錯誤的思維模式造成的。然而,我們在解決它過程中還是用舊有的思維模式去解決。這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錯上加錯,雪上加霜,越陷越深。這也是心理和精神問題很難走出來的原因。反向反了啊!我們必須從改變舊有思維模式入手,而舊有思維模式是由於錯誤的觀念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造成的。這才是問題的根源。明白了這個道理,從改變觀念入手,心理問題自然就不見了。其實,何止是心理問題,人生中的所有問題都是這樣的。有人說,改變思維模式太難了。你還沒有改,怎麼就知道難了?其實,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難。只要我們建立起新的思維習慣,舊有的自然就不見了。

    有心理和精神問題的朋友,無論你現在處於什麼情況,首先你一定要明白,你本身除了快樂並沒有一絲痛苦,這才是真正的你。無論你此時面臨什麼樣令人絕望的現實問題,比如重大疾病或重大經濟問題,你都應該是快樂的。無論你此時的內心多麼痛苦,多麼絕望,多麼擺脫不了各種負面想法,那些念頭死死多麼纏住你不放。請一定要相信我,這些都不是真的,無論再真實都不是真的。那是你自己給自己創造的幻象。再痛苦再絕望再特殊的都不是你,也不屬於你。既然不是你,就毫不客氣把痛苦拋棄掉,就像一件舊衣服一樣拋棄掉。沒有拋棄不掉的。一旦拋棄掉了,你只剩下快樂。

    不要以為這很難,難是因為你不相信我,所以也不願意去做。你一做,就會發現它就是一個紙老虎。黑暗看起來再可怕,但遇到光明,哪怕一絲光明,都會立即消失。

    至於如何去做,我說的太多了。對於自己頭腦裡源源不斷萌生的各種讓自己不舒服的念頭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理不理在不理,千萬不要和它對抗和去解決它,就是不理。只要去理了,就是在滋養它,就是在被它拖走。

    負面思維非常狡猾,神出鬼沒,千變萬化,軟硬皆施,千萬不能上當跟它走。

    我們一方面不理會負能量,另一方面還要釋放正能量。能量是所有問題最深層次的原因。我們現在的這個狀態,就是因為缺乏正氣,缺乏正能量所造成的。我們要想得到正能量,就必須先要釋放正能量。就像如果我們希望在秋天收穫果實,就必須在春天播下種子。這是自然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正能量時戰勝一切的真正利器。它就是光明,沒有它戰勝不了的黑暗。我們只管釋放正能量,毫不理會負能量就行。思維越少越好。思維越多,障礙就越多,負能量就越多。

    我們的生活不需要任何改變,我們只需積極投入到工作學習中,以奉獻之心對待工作和家人,熱心幫助他人。化怨恨為感恩,化擔心為祝福,一念之間我們的未來就已改變。

    如果我們現在實在沒一絲力量,分分鐘被負能量揪扯著,已經耗盡了力氣,也要堅決不理這些,這也不是真的。真正的你生機勃勃。你可以只管發一些正能量的願望,希望別人不要有自己的痛苦。正能量的力量非常大,很快自己就能感受到。內心會平靜下來。

  • 9 # 小墨慢慢說

    新環境恐懼症,是社交恐懼症的一種。也是所有具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最為敏感的特性。

    心理詞解——新環境恐懼症

    是社交恐懼症的一種,也叫做社交焦慮。表現為面對新的環境時,內心充滿恐懼,不願意與新同學、新同事交流,常常一個人獨自待在一個角落,很難融入新的環境。應對新環境恐懼症,應主動學會與人交流,建議從做好自我介紹、記住別人的名字、積極發問這三個方面進行訓練。

    社交恐懼症的典型表現

    在別人面前顯露出焦慮,極度緊張,害怕,甚至是想立馬逃離的衝動。而有的人則是毫不猶豫的做出逃離這些場合的行為。這這就是社交恐懼症。它是一種境遇性的過分害怕。當個體在公共場合下演講,表演,或者是和別人對視等等,害怕自己出醜,行為窘迫。

    社交交往上的焦慮和窘迫感,對於成年人來說是可以清楚地意識到或者描述出那種感覺和痛苦,成年人也會主動的找到方法和辦法來緩解這種痛苦,然而兒童沒有辦法用言語很好的描述出自己的這種痛苦,別人很難去理解,他們表達痛苦的方式是用行為來表達的,比如說哭鬧,逃避,甚至是會表現出行為上的紊亂。

    對待愛情,社交恐懼症是什麼心理表現?

    對待愛情,有社交恐懼症的人起初會有所保留,但在相處的過程中,該心理表現者的感情會越來越濃烈。社交恐懼症不治而愈,總是秒回你的資訊。“沉默是金症”也好了,主動把祕密說給你聽。當他們非常非常愛一個人時,會變得很沒有安全感。即便已經愛你愛到發狂,也不會把情話掛在嘴邊。這樣在失去你時,才可以裝作沒那麼在乎。

    治療社交恐懼症可以分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個部分,如果症狀不嚴重的話,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1、適當的放鬆

    這樣做能夠緩解心理的恐懼感。將兩腳平穩站立,輕輕地把腳尖踮起,堅持幾秒鐘,然後放下,同時,邊做有節奏的深唿吸邊數數,這樣做二到三組,每組三十下,一般就能緩解心理恐懼。

    2、接納並信任自己

    社交恐懼症在某種程度上時不能接受自己的一種表現。從現在開始,停止對自己的挑剔,批評,責難,也不要以恐懼就逃跑。

    3、讓自己有事做

    心理學家認為,雙手空空會讓人的社交恐懼感增加,而手裡握著東西能夠給人一定程度的安全感。

    4、試著看著別人眼睛說話

    直盯著別人的眼睛,感覺可能會比較尷尬,當我們可以給自己一些心理暗示,比如:即使看著他的眼睛,他也不會咬我一口。

    5、自己演練社交情景

    經常自己在腦海中預演,或者把板凳,桌子等當成陌生人進行社交演練。次數多了,時間久了,效果就明顯了。

    6、選擇友善的人交往

    友善的人比較懂得如何尊重一個人,我們也比較容易從他們那裡獲得認可,進而建立起我們的社交自信。

    7、不刻意迎合

    壓抑自己,迎合別人和外界的做法並不可取。一方面,這樣的方式讓對方無法瞭解到真實的我們,另一方面,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讓自己排斥社交活動。

    8、關注社交本身,而非自己的表現

    將注意力轉移到怎樣才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怎樣才能發掘對方的有點等事情上來,這樣就能夠自然從容了。

    小墨在此分享這些心理小技巧,以求朋友們可以共勉!早日戰勝恐懼心理。

  • 10 # 小丑娜塔莎

    如果你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社恐,評判和責備自己只會讓你的痛苦更深一步。嘗試去接受自己對於社交的焦慮,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

    建立社交自信,可以從想法、情緒和行為三方面入手。

    改寫內心對話

    在行動之前,通過改寫自己對自己說的話,改變期望,增加彈性。

    每個人的心理都有一把標尺,區別在於這把尺子的材質,是無法彎曲的直尺,還是能屈能伸的軟尺呢?每次進入社交情境之前,我們都會對自己說:“我一定要表現得很好,控制所有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不能讓任何人看出我的緊張。”這就好像拿著一把直尺,兩書本長寬高的時候還可以,但想去量一個杯子的杯口周長時,根本難以做到。

    如果我們把這句話改一下,對自己說:“我想要表現得很好,最好是可以控制住緊張、不被別人發現,但如果不小心被發現了,我想應該可以通過朋友的幫助緩解一下尷尬吧。”這樣,我們手中握著的就是一把軟尺,想量門框可以,要量腰圍也可以。

    通過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到,改寫內心對話的原則是:表達期望,但不強求;考慮失誤,但不逃走。

    變“逃”為“留”

    以前,還沒等情緒到達峰值,一想到無比尷尬或嚴重後果,我們就臨陣脫逃、丟盔棄甲了。從今天開始,不管在行為上還是大腦裡,決定不再逃跑,也可以從兩方面努力:

    (1)留在社交情境中。

    如果你終於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跟朋友一起去參加某個活動,可能走在路上時或活動開始後,社恐小惡魔會不斷地催促你:多難受啊,撤了得了。你可能會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說服朋友和自己提前結束,但別忘了,那都是內心恐懼在作怪。所以,不管找的理由聽起來多麼合理,都不要執行。你要做的,就是跟其他人一樣一直玩到活動結束,可能內心煎熬,但行動上要堅持。

    (2)想象最壞的結果。

    除了去參加以前不敢參加的活動、做以前不敢做的事外,平時也可以通過想象多鍛鍊自己變“逃”為“留”的能力。找一段比較長的空閒時間,不斷反問自己,在社交場合中我最怕發生什麼?是怎樣的一種景象?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會怎麼樣?我有什麼感受?接著我會怎麼做?還有比這更糟的狀況嗎?那又是怎樣的景象呢?一直想到自己最害怕的結果,堅持一兩小時。

    可能你會發現,平常自己根本沒好好想過這個最壞的結果,總是想了一下、感覺很可怕、就跑掉了,為了弄清楚自己的恐懼,花點時間重複想象吧。注意在想象過程中不要用各種各樣的理由(如,根本不可能、別想了)說服自己停止想象,一定要堅持到最擔心、最糟糕、最壞的結果。你會發現即便最壞的結果發生了,你可能還是有能力應對的。

    緊張情緒衝浪

    其實,社恐的朋友不但受盡內心憂慮的折磨,身體也時不時地發出一些虛假且強烈的訊號,讓我們面對眼神、人群時總是如臨大敵。

    首先,在以下選擇中勾選出或補充自己特有的身體訊號,這樣每當緊張情緒到來時就可以對自己的大腦喊停,用自己的心去體驗:心砰砰跳、冒汗、顫抖、氣短、胸悶、胸痛、窒息感、噁心、打冷戰、頭重腳輕、坐立不安、害怕自己要發瘋、害怕自己做出無法控制的事情、抽搐或痙攣等。

    接著,既然大腦和行為已經被喊停,我們就跟情緒待在一起了。不妨把一次次情緒的起伏看作衝浪,一個浪推起來,我們迎浪而上,浪漸漸散去,我們也腳踏衝浪板慢慢下降。衝浪的時候,沒有人會在浪打過來的時候馬上就用各種方式把浪往下壓,而是隨著浪的節奏,一起一伏。願意去經歷社交場合的緊張情緒也是一樣的,當最強烈的情緒到來時,不要試圖用逃跑、遮掩的方式去打壓它,而是隨著情緒一起,看著它顏色變深、形狀變大、清晰,漸漸地再看著它顏色變淺、形狀變小、淡去、散去。

    第一次往往很難,但一定要邁出第一步,而且是自己邁出這一步,否則關心你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卻愛莫能助。

    如果你社恐的嚴重程度已經影響到了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麼還是建議你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

    如果你的朋友或者家人是一個社恐,下面是一些關愛社恐的指南:

    請分清自己的感受和他們的感受。你認為這件事情沒什麼,並不代表他們也覺得沒什麼。

    可能你會希望去直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但這通常很難有成效。反覆的逼迫只會讓他們痛苦,也讓你感到挫敗。

    請不要逼迫他們去社交,而是試著去接納和包容他們。拍拍他們的背,留時間讓他們做幾下深呼吸,這比責備他們要有效得多。

    在他們害怕的時候,給他們留出喘息和休息的空間。

    他們不參加你的聚會,或者在遇到你的時候沒有打招呼,並不代表他們不愛你或者不在意你,他們可能只是不擅長用這樣外露的方式來表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自稱抑鬱者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