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9
回覆列表
  • 1 # 是好玩的生活

    曾經有一段時間,失眠、焦慮整天伴隨著我,甚至有時候能整宿無法入眠,早上很早就去大街上溜達,因為實在是睡不著。白天上班,突然就淚流滿面,一度感覺Sunny都是悲傷的。

    為了緩解這種狀況,我還買了一本祕密花園,塗顏色,買鋼筆字帖,練字,制定看書計劃,一年看幾本書,上網找書單,給自己找事做。

    現在我完全沒有那種情緒,生活很平靜,回首在看,總結一下是我心理素質不過硬造成的。我畢業後做的是銷售行業,一年沒有假期,只有過年休息幾天,每月都有銷售任務,月中的時候就開始緊張業績,衝業績,而且每月的業績量是根據入職時間來定的,時間越長,任務量越大,壓力很大。

    後來換了一個工作,偏文職,突然工作內容轉變無所謂,收入差的太多,焦慮感就來了,感覺好像生活沒辦法維持了,就是在這段時間開始的我說的那些症狀,失眠,焦慮。

    其實就是我自身沒有調節好造成的。

    因為不瞭解抑鬱症,剛才特地去百度了一下。

    抑鬱症已經是一種病了,而目前自稱抑鬱者的,我覺得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有抑鬱情緒,可能是生活壓力,情緒壓力等造成的,好好調節一下生活,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還是可以改善的。

    當然如果情緒嚴重,建議去就醫 ,還是讓專業的人來解決專業的事。

  • 2 # 斑馬記憶

    其實還是一個自身抗壓的問題

    五月的我飽受了無線打擊,被說得一無是處,真的,幾度出現真的“生活沒意思”的想法。

    4.30號,網貸催收爆發,親朋好友皆知,因為隱瞞失去了最親密的人的信任。沒有勇氣坦白真正的數字,因為金額巨大,幾次謊報,在失去信任之後,最終還是打了徵信,全盤托出,如被剝了核的棗,無力無助卻還是有層皮包裹苟活。

    內心五味雜陳,卻又鬆了口氣,內心最深處的祕密終於被暴露,幾次想說卻又不敢說的祕密,一個人的祕密。每天都是責罵,都是精神摧毀。

    親密的人要馬上分開,說已經不再信任我,並且告訴他的家人,他家裡人也對我進行人格汙衊,無中生有,無事生非,連八十歲的奶奶都每天打電話讓給我離。幾度絕望,失望,覺得沒有生活意義,本想努力生活努力賺錢,現在唯一的活路的沒有了,一個星期瘦了五斤。無數次的想,哭了不知道多少次,想到要分開又是忍不住眼淚。

    自己的家人沒有責怪,不敢說重話,怕我想不開。都是安慰,內心無比自責。晚上不睡不著,害怕,找不到出口,然後我開始和麵,做饅頭,做餅,做涼皮,這些都不會,百度了做,靠力氣去發洩,去思考,一個星期都在和麵,終於有一天想明白了,但是始終害怕沒有家人的生活,看不到孩子的生活。

    在看不到出口時,就努力靠力氣,靠其他可以發洩的方式去排解壓力,一定不要憋。

  • 3 # DuanJiaming

    從內部和外部的兩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從內部原因做區分,自稱抑鬱不見得是抑鬱症人們口中的“抑鬱”和心理諮詢中的“抑鬱症”不是一回事。人們口中做說的“抑鬱”是有冤屈、愁苦,不能訴說而心中煩悶,是一種心情;心理諮詢中的“抑鬱症”是一種神經症,又叫抑鬱障礙,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一種精神科疾病。所以兩者在感受和程度上都是不一樣的。“抑鬱症”的人可能會表現出一些症狀:情緒的消沉,悶悶不樂,悲痛欲絕,自卑抑鬱,悲觀厭世,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等。有時候自稱“抑鬱”的人也會有這些表現,但並不能被認為是抑鬱症。診斷為抑鬱症需要有症狀,並且影響到社會功能,而且要持續一段時間,這個在心理諮詢中叫做“病程”。“抑鬱症”的人大多數是不會主動訴說或主動求醫的,所以他們不怎麼會主動說出來自己抑鬱,只是表現。主動說自己抑鬱的人一般是有自我感知的,他們只是情緒感受了不開心,並不見得是真的抑鬱症。從外部因素做討論,為什麼自稱抑鬱的人多了自稱抑鬱的人多是感受到了委屈、愁苦,並且不能訴說的,他們為此感到煩悶,所以自稱抑鬱。這裡會涉及兩方面因素,一個是外部壓力增加,一個是減壓的渠道減少。外部壓力增加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們所處的經濟環境在變差。按照經濟週期的說法,現在是康波週期的蕭條階段,資產價格都處於低點,以前可以很容易賺到錢,但是現在賺錢的難度增加了,大家找工作、賺錢都很吃力,所以就感到壓力增加了。在康波週期的蕭條階段會有一系列的連鎖動作,很多國際問題、社會問題都會跟這個相關。減壓渠道的減少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結果。隨著社會發展,人會逐漸的個體化,自己承擔的事情和壓力會逐漸增加,與其他人的大範圍關聯會減少。對比現在日本社會中陌生人的關係,就可以感受到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會越來越精簡,人會減少無用社交。不同的是中國還是一個人情社會,所以這個減緩程度會很慢,但也會是這種趨勢。所以個人不再像之前那樣有很多可以交流的途徑了。你很少對陌生人的事情關心,陌生人也很少會關心你。隨著城市的發展,你和親朋好友的物理距離在增加,交流也會逐漸減少。這些都是發展帶來的一些副作用。我們可以避免,但是大多數人要面臨的事情很多,會忽視這些日常的聯絡,到感受到壓力的時候就只能自稱抑鬱了。

  • 4 # 生活不好過那就翻個身

    我不是一個瑜伽老師,有個開了幾年的瑜伽館,接觸到的人形形色色,基本上抑鬱的人就是沒有走出去。

    為什麼會抑鬱呢?這個問題大家應該都理解,社會發展太快,房貸,車貸,孩子補習班,興趣班,兩個人忙著上班賺錢,基本上很少用其它精神上和感情上的浪漫,把所有的時間都傾注到工作上,但是這樣是不對的。

    雖然我們現在的生活壓力很大,我們還是要給自己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約幾個好友出去逛街,星期天戶外燒烤啊

    生活的壓力會導致兩個人言語之間火星味比較重,時間長了話就少了,各種煩躁和不良情緒都會發洩給對方,久之彼此之間就不會再有很多的交流,慢慢的都默默承受著,也不願別人知道自己的生活,所以慢慢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想融入這個社會,每天就是上班,回家,帶孩子,沒有其它的活動和興趣

    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你就不會抑鬱。

    首先我們過的都很累,但是再累,總有過去的那天,只要我們自律一點,每天適當的運動,保證自己有個良好的身體,回到家可以不吵架,兩個人一起做個美食,一起打掃衛生,一起輔導孩子,晚飯後一起看部電影,生活是用來過的,不是讓我們用來悲傷的。

    抑鬱其實也是成年人崩潰的一種說法,我見過很多抑鬱的人群,她們的生活基本上就是自我封閉的按部就班,沒有生活的激情

    每次去館裡上課的美女們,也同樣有工作有孩子,她們是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呢,我想就是自律,一個自律的人,會很從容的應對生活中的各種瑣事,也能更好的調節夫妻之間的感情,所以她們才那麼樂觀,生活越來越好

    不要把自己困在一個地方,走出去,抑鬱會傷身,時刻記得沒有過不去的坎,因為時間不會停止,該來的總會來,看我們怎麼去迎接它而已。

  • 5 # 五次元國度

    近幾年,抑鬱症的確在增多。由於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由基礎的物質需求向精神需求轉變,對精神健康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所以人們認識水平越高,網路越發達,就會有越多的抑鬱症患者被發現並得到幫助,這也有其積極的一面。

    抑鬱症患者增多,而且低齡化患者增多,也同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的變化有關。現在離婚率逐年升高而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種婚姻不幸福的狀況會造成更多孩子及成年人處於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況之中。

    很多孩子在家庭中缺乏溫暖,得不到關愛,會轉而在網路遊戲中尋找安慰,從而沉迷於網路,不與人交流。另外學校功課壓力大,學習緊張,也甚至造成孩子厭學,逃學,到發展成抑鬱,精神分裂等精神類疾病。

    網路的發展給人們打開了一扇窗,但也同時開閉了一扇門,所以現實生活中交流越來越少,獨處封閉的時間越來越多。也會造成孩子們生活中玩樂的時間越來越少,體育鍛煉相對少,不利於身心健康的發展。

    抑鬱症患者增多,甚至跳樓事件的頻發,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了壓力和痛苦,所以注重身心健康刻不容緩,讓我們能防微杜漸,及早發現這些問題,就能避免更多社會悲劇的發生。

  • 6 # 我說精神

    雖然我是精神科醫生,但我更想從綜合的角度來談這個問題。我們的社會正處於發展轉型階段,每個人每一天都在面臨各自的生活壓力或工作壓力,所以中中國人其實挺累的,而感到累的不單單是身體,更是精神狀態的疲憊。比如中國GDP雖然高居全球第二,但人均GDP在去年也才正式突破了1w美元大關,那1w美元人均GDP在全世界能排多少?第70位,所以我們的生活確實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還遠遠不夠,我們要提高GDP,增加個人收入,當然要努力,要想盡辦法,要吃更多的苦,加更多的班,睡更少的覺。

    所以,人所承受的精神壓力更大了,產生的抑鬱情緒也就更多了。不過這裡要知道,很多人認為抑鬱情緒就是抑鬱症,這是不對的。抑鬱情緒是任何人都會有的正常情緒體驗,我也有,你也有,但這不是抑鬱症。如果你是在某些特定的時間或情況下才能感受到明顯的抑鬱,而且對於你白天的工作和生活鮮有影響,這種情緒持續的時間也不長,一般不超過2周。那麼還是有很大可能你的問題只是抑鬱情緒,而不是抑鬱症。

    為什麼這樣的人越來越多?確實有一部分是抑鬱症,因為抑鬱症的發病率一直在連年增長,但在工作中我也經常遇到這樣認為自己是抑鬱症的,尤其是網路十分發達,很多人瞭解了抑鬱症後習慣對號入座,或者用網上的量表去判斷抑鬱症,但量表是沒有診斷意義的,因為量表的評定過程不可避免的會摻雜一些主觀因素,會誤導對於抑鬱症的判斷,所以即使在精神科,各種抑鬱症量表也只能是量化症狀,或者評定療效。

  • 7 # 心理諮詢師心海

    為什麼自稱抑鬱者越來越多?

    抑鬱的主要表現就是情緒低落,意志活動減少,對很多事情缺乏興趣。

    隨著現在社會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快,競爭越來越大,壓力越來越大,出現心情不好,情緒低落的人越來越多。

    很多人分不清

    什麼是正常的心情不好

    什麼是抑鬱情緒

    什麼是抑鬱症

    通過網路上介紹的關於抑鬱方面的資訊,導致很多人當出現了心情不好,情緒低落時就會聯想到抑鬱的問題。其實這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做法。

    當我們不去在意這個問題,過段時間遇到開心的事或者壓力得到緩解,心情就會好起來。這個問題對我們沒有太大影響。

    當我們過度在意這個問題,去網上一查抑鬱的表現就是心情不好,情緒低落,然後開始擔憂懷疑自己是不是出現了抑鬱

    還有很多人分不清抑鬱情緒抑鬱症的區別。出現抑鬱的表現心情不好,情緒低落就直接給自己貼了一個標籤“我是不是得了抑鬱症?”貼上這個標籤後,我們就會不斷的去提問,不斷的尋找資訊和證據來證實“我是不是得了抑鬱症?”當發現尋找的資訊自己越來越符合時,就給自己判定我得了抑鬱症。

  • 8 # 生活來點心理學

    我們也不能否認,這樣說的人,也許有一部分確實也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困擾,但更多的人其實是“利用”了目前大眾對心理疾病的接受度開了一個可大可小的玩笑。但是當人們拿它開玩笑時,有人卻在揹負這些玩笑的代價。所以小編今天想跟大家一起聊一聊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給自己貼上心理疾病的標籤,以及這樣做所帶來的影響。

    為什麼有些人會願意“認領”心理疾病?

    1. 將心理問題“浪漫化”(Romanticization)

    心理問題的“浪漫化”,即指人們認為有心理問題是迷人又炫酷的體驗。在心理學進入流行文化之後,各類心理疾病與先鋒藝術、文藝創作緊密結合,成為了審美的一部分。

    而媒體對於名流、藝術家患精神疾病的報導,也使得不明真相的群眾覺得,是精神疾病讓這些人出類拔萃,能夠書寫、描繪或演繹出不一樣的作品。

    小編很多朋友都跟我說過,他們對於心理疾病患者的印象基本來自於《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頗具科幻主義色彩的暢銷書。

    也有很多人,包括小編在內都曾被自閉症兒童的天才畫作所感動,認為自閉症兒童內心有一片不受拘束的幻想空間。

    在這樣的語境下,人們當然看不到自閉症中2/3的患者無法獨立生活,3/4的患者智力發展遲滯。心理問題背後嚴肅的、代表苦痛的意義被遮掩,且被蒙上想象中美麗的外衣。

    異常甚至病態,在很多人眼中變成了“天才”或是獨樹一幟的標誌。人們通過給自己貼上心理問題的標籤,表達著自身對於獨特性的需要。

    2. “我也有”心理疾病(“Me-too”mental illness)

    在追求獨特性的同時,人們也在追求認同感。

    人類學家認為,人們會選擇用其所處時代所能理解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衝突與痛苦。當媒體或專家們將某一心理疾病的症狀引入公眾視野(包括我們所做的心理科普),人們便會選擇這些症狀進行自我表達。

    Ethan Watters在《像我們一樣瘋狂》關於厭食症的章節中寫道:

    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去診所求助的厭食症患者大部分已經聽說過這一疾病,知道它的症狀與常見病因。他們本身對此心理疾病有符合其典型症狀的期待,甚至抱著“嘗試看看”的心態去表現出這些症狀。換句話說,人們通過“患厭食症”這件事,來彼此競爭或抱團,尋求在群體中得到認同。

    給自己貼上心理疾病“標籤”的人們,也許有著相似的訴求:

    以當今時代流行文化所能接受的新形式——聲稱自己患上某種心理疾病(甚至真的逐漸發展出相應的症狀)——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負面感受,並獲得其在特定文化圈層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 9 # 心理諮詢師海德

    抑鬱症的診斷需要通過專業嚴謹的診斷標準進行評估,且只有醫院心理科或精神科醫生才有診斷權。

    而自稱抑鬱者一般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1、通過一些簡單的非專業的測試,被測試告知是抑鬱;

    2、被一些非專業的人忽悠,被告知是抑鬱;

    3、的確感到情緒有波動,查閱了一些書,並未真的由專業人士進行評估和診斷,自己將一兩個詞套在自己身上,自覺是抑鬱;

    4、因為一些內心需要,自稱抑鬱者,或許可以獲得更多關注、照料或者原諒等;

    5、因為既得利益需要,自稱抑鬱者,或許可以獲得實際的物質利益。

    以上情況,前三種情況我建議前往醫院進行診斷或者先找有國家從業資格證的心理諮詢師進行評估,若評估結果是抑鬱症傾向,那麼建議去醫院進一步診斷。

    後兩種情況,建議可以根據自身意願,尋求有國家從業資格證的心理諮詢師的評估和諮詢,在諮詢師陪伴下探索自己內在需要,增加自我覺察度,除錯自我舒適感。

  • 10 # 書文君

    因為現在社會的競爭越來越厲害了,無論在哪一行上,對人的壓力都挺大的,生活,情感,學習方面帶來的壓力也不小,所以很多人感覺自己快要被社會容不下了,就會感覺很鬱悶,覺得自己承受不住更大的傷害和壓力了,彷彿下一刻就會崩潰一樣,這些導致很多人情緒低落,安全感弱。這些很多很多的壓力讓越來越多的人都感覺自己抑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該如何看待抑鬱症,是矯情病還是一種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