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空迴流轉

    主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這個情感造成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依賴心、甚至協助加害人。

    1972年8月23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市的一宗銀行搶劫案命名。在這個案子中,四名人質在擺脫困境後,不但不痛恨綁匪,還表達了因為綁匪最終沒有傷害他們的感激之情,甚至還有其中一名女人質愛上了綁匪並在綁匪服刑期間和他訂婚。這個案件引發了社會科學家的研究熱情,後來研究者把類似的心理效應稱之為斯德哥爾摩效應。

    一般來說,情感上會依賴他人且容易受外界影響的人,可能在特定的情境下,產生斯德哥爾摩效應。

    例如:一個承受家暴的婦女,有時候反而會幫助施暴的丈夫進行開脫,而且無法離開施暴者,這就是最常見的一種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表現形式。

    還有的受害者會協助施暴者去加害他人。

    如果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最好的辦法是找專業心理醫生進行治療,一般無法通過自我調節自愈。

  • 2 # 檸檬小醬r

    我覺得這主要是三種心理狀態: 認同,合理化,無意識的重複。

    1.認同感。比如幼時被他人(一般是父母)虐待的孩子,由於過於痛苦,為了讓自己不那麼痛苦,會給自己找一個理由,比如是因為自己不夠好不夠聽話不夠聰明不懂事才會被父母這樣對待的,是自己有問題,而不是施虐者有問題。那麼長此以往他就會向施虐者認同。比如,幼兒園和小夥伴玩耍時,小夥伴沒有聽他的話,他就會對其施暴,並且認為這樣理所當然。因為這是他從小時候的經歷中學到的。

    2.合理化。合理化就是當個體的動機未能實現或行為不能符合社會規範時,儘量蒐集一些合乎自己內心需要的理由,給自己的作為一個合理的解釋,以掩飾自己的過失,以減免焦慮的痛苦和維護自尊免受傷害,此種方法稱為“合理化”,換句話說,“合理化”就是製造“合理”的理由來解釋並遮掩自我的傷害,是一種自我安慰。

    比如,因為曾經的痛苦遭遇,受害者會預設他人是危險的,是會嘲笑/傷害/遺棄自己的,為了避免自己受到傷害,他們會先攻擊對方;因為他覺得對方危險,所以認為自己有足夠的理由施虐,自認為自己的行為是一種正當防衛。

    3.無意識的重複。他們曾經也是虐待的受害者, 施虐者在無形之中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在他們日後遇到類似的狀況時,會採取相同的態度和手段虐待他人。

  • 3 # 不鳴則已的吃瓜的群眾

    這個在心理學上叫做踢貓效應,當一個人的,收到別人迫害或者情緒不好時,潛意識會驅使他選擇下屬或無法還擊的弱者發洩。受到上司或者強者情緒攻擊的人又會去尋找自己的出氣筒。這樣就會形成一條清晰的憤怒傳遞鏈條,最終的承受者,即“貓”,是最弱小的群體,也是受氣最多的群體,因為也許會有多個渠道的怒氣傳遞到他這裡來。

    踢貓效應故事的原型:

    一父親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到家就把沙發上跳來跳去的孩子臭罵了一頓。孩子心裡窩火,狠狠去踹身邊打滾的貓。貓逃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邊的孩子撞傷了。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所導致的惡性迴圈。

    現代社會中,工作與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種緊張很容易導致人們情緒的不穩定,一點不如意就會使自己煩惱、憤怒起來,覺得有人迫害自己,其實這這些人有的,有一定的迫害妄想症,覺得老是有人很自己作對,所以迫害別人,但其實這只是他們自己心裡的想法。如果不能及時調整這種消極因素帶給自己的負面影響,就會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踢貓”的隊伍當中——被別人“踢”和去“踢”別人。

  • 4 # 一隻豬過日子

    這種也是跟被害者本身的心理有關的,有的人是這樣的,淋過雨了,就學會給別人撐傘。被害而害人,停止這種想法吧,傷人本身就是傷自己。

  • 5 # 以性施行321

    防禦心理過重

    世界是由事件編織的網。而人生是用感覺穿成的念珠。人之所以會左右為難。是因為這條念珠上穿了太多的你覺得我覺得他覺得。被害的人之所以會去害人。一是安全感使然,二是報復心理。不能放棄自救。去創造感覺吧。感覺在事上得,任何時候我們都有選擇的權利。

  • 6 # 榨乾子

    太簡單了,就是正義沒得到伸張,遲到的正義不叫正義,叫糾錯。既然正義得不到伸張,自己吃了虧了,所以也就同流合汙了

  • 7 # 萬木叢中一片葉

    心裡不平衡,就拿最簡單的例子,有個女的被騙失身,可是當她發現好友純潔時,她會羨慕嫉妒恨,從而拉好友下水。經常聽到攻擊處女沒人要,長的醜,性格缺陷的都是她們。

  • 8 # 心理諮詢師運婷婷

    這種防禦機制叫做攻擊者認同。就是一個人以虐待的方式對待另一個人,因為有人曾經這樣虐待過他,他這樣做了以後,自己就不會感覺到憤怒。

    例如:如果你看到一個孩子在學校裡恃強凌弱,那麼他可能在家裡正經受著或曾經經受過軀體或者心理上的虐待。

    例如:爸爸媽媽對孩子說,你不可以在車裡吃零食,這樣會把車弄髒。那麼在有一次孩子看到爸爸媽媽拿著買回的菜上車,也跟爸爸媽媽說,不可以帶吃的東西上車,這樣會把車弄髒。也跟這個防禦機制有關。

  • 9 # 禪心如月鏘鏘行

    被人害瞭然後去害人,這樣的人心理都有問題,也叫反社會心理。被人害了,應該以正常的心態對待以正常的渠道與方式處理,如果被害的程度觸及了法律,那就通過法律手段或者來解決,所以要靠被害的程度如何。如果動不動就要去反擊復仇而再去傷害他人,最後自己就失去了正當性,落得悲慘結果。這樣的回答能讓您滿意嗎?

  • 10 # 行人丙

    心理學有個效應可以解釋:海格力斯效應。

    海格力斯效應是一種人際互動,它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或群體之間存在的冤冤相報、致使仇恨越來越深的社會心理效應。

    說到這裡,可能就會有人說,冤冤相報何時了,以怨報怨只會增加仇恨,還是大度一些,學會寬容和忍耐,放下仇恨,如果能以德報怨就更好了。退一步海闊天空,放過別人等於放過自己,拒絕海格力斯效應,做一個心態平和的人,那反而能收穫更多的愛和信賴。如果能放下仇怨,就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們都知道那是極好的境界和修養,如果真能做到,那這個人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值得欽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急!諮詢一下抑鬱症病人住院沒有陪護,不準探視,都是怎麼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