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建學心理諮詢

    迴避型依戀和焦慮型依戀需要轉變的是一種觀念和習慣嗎?

    迴避型依戀模式和焦慮型依戀模式,可以統稱為不安全型依戀。

    當我們的依戀模式並非安全型,該怎麼辦呢?如何才能打破這種熟悉的模式、建立更健康的模式呢?

    若對心理學有一定的瞭解,我們會知道,這並不僅僅說是觀念和習慣上的轉變,就可以調整我們的固有的依戀模式的。

    其實,一個人的依戀型別隨著個體的不斷成長,內心的逐漸強大,有著更多的可能空間,無須放棄希望,走入絕望。

    親密關係經營得好的人,並非從不犯錯,而是善於面對問題探索根源,懂得彌補不足修復裂痕的人。

    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干預,通過一段安全、穩定的諮訪關係,陪伴自己建立更成熟、健康、安全的內在模式,將是我們每個人都能為自己、為伴侶而去負責和努力的有效途徑。

  • 2 # 空靈谷隨想雜談

    如果在非常時期,從邏輯上看,迴避型依戀著眼的是利益,但可能是短期利益。而焦慮型依賴著眼的也是利益,或許是長遠利益。觀念和習慣是否需要改變,要看著眼的是什麼,要看人處在什麼位置,掌握著多少資源。如果長遠來看,應該說和則互利,鬥則互傷(受傷的總是底層)。鬥很容易,但和就難了很複雜。

    也許在非常的困境中,不是看人說了什麼,而是要看做了什麼。此外人往往需要做最壞的打算,為了生存就得往壞處多考慮,直面困難,而不是往好的方面幻想或掩耳盜鈴和自欺欺人,結果可能適得其反。這就像荒野求生者的求生祕訣一樣。

  • 3 # Shelleyzhou

    所謂依戀是嬰兒與主要撫養者間的最初的社會性連結,也是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誌。通常這種依戀是會分為三種,第1種是安全型依戀,第2種是迴避型依戀,第3種是反抗型依戀。一個人的依戀模式實際上是從他嬰兒期與母親之間的這種互動關係而產生的,並不是習慣或者觀念造成。第1種安全型依戀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就是包括他成年之後的健康人格塑造。

    如果一位母親對嬰兒的需要或者嬰兒發出的訊號高度敏感的話,通常這個嬰兒會屬於安全型依戀。而當母親對嬰兒的需要不敏感的話,這個嬰兒有可能會處於迴避型或反抗型依戀。

  • 4 # 遲開的花骨朵兒

    依戀方式的不同是通過觀察得出來的,你覺察到了自己沒有處於安全的依戀關係中,那就說明你已經開始意識到依戀方式對你生活的影響。

    依戀方式是被養成的,一個新的、具有滋養性的關係,可以彌補原有的依戀方式。試著多瞭解和多愛自己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走出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