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麥子心理田地
-
2 # 後生仔小來哥
幾乎所有的心理疾病患者,都和童年的成長經歷有關,這個過程主要是形成了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個性格,有了這樣的性格,抗打擊,抗挫折,面對問題的能力就弱,就容易形成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
在抑鬱症患者的經歷,又有其比較特殊的地方,比如,很多抑鬱症患者從小就表現的很優秀,成績很好,甚至是尖子生,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給與的肯定並不多,而是希望他們成績更好,他們自己也怕自己被別人超過去,經常會有焦慮情緒,並慢慢形成敏感多疑,缺少安全感,怕失敗,遇事容易焦慮,失敗就高度自責的性格特點。
這種性格,到了那些比較好的高中,大了名牌大學感覺到壓力,覺得都比自己強,小學,初中時候的優越感沒了,在經歷某些考不好,聽不懂的時候,焦慮升高,否定自己,這種狀態聽課學習效率更差,就更焦慮。
一些名人,一些優秀的工商界精英,也是類似的經歷和原因,所以從小鼓勵孩子,鼓勵他們多體驗,多嘗試,允許失敗,失敗以後一起分析原因,尋找應對方法,培養責任心強,內心強大,抗挫折能力強的孩子,是現在搞好家庭教育的關鍵
-
3 # 心理醫生楊白勞
抑鬱症的產生因素有很多,是基於先天和後天的共同作用,也就是說,它既包含生理因素,也包括環境和心理的因素。
1、生理因素
(1)家族基因
如同高血壓、過敏、哮喘、心臟病可以遺傳給下一代,精神疾病也同樣可以遺傳。
如果你的父母都患有抑鬱症,或者父母一方患有抑鬱症,那麼你患上抑鬱症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抑鬱症的產生大概有20%的因素是跟基因遺傳有關。如果父母雙親或者父母的整個家族患有嚴重的抑鬱症以及其他的精神疾病,那麼這個遺傳的比重可能還要增加。這就提醒我們,如果親人裡,有人患有某些精神疾病,那麼一定要提早做好預防,多注意個人情緒管理,多結交積極樂觀的朋友,並努力為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以更少地誘發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病。
(2)身體健康狀況
通常來講,身患疾病的人,比身體健康的人更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他們需要分攤一部分或大部分意志力來對抗身體的病痛。倘若疾病要持續很久,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摺磨足以引發抑鬱症。
另外,一些特殊時期,比如更年期、女人剛生完孩子後,由於身體內激素的大幅變化,也特別容易產生抑鬱症。
(3)物質濫用
有些人在面對焦慮和痛苦時,長期選擇酒精、尼古丁、毒品或某種藥物,來緩解壓力。
這些物質既損害身體健康,同時還會影響大腦的情緒功能,使他們容易過於興奮或悲傷,加重了抑鬱的表現。
2、環境因素
(1)家庭成長環境
很多抑鬱症患者的病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他們不是在成人之後才開始抑鬱,而是從小時候就養成了抑鬱的習慣,到成人時期才爆發出來。
小時候不安全的成長環境,讓他們無法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逃避、壓抑、否認、順從等錯誤的防禦方式,成了他們童年時期的保護傘。
也正是經過長時間的累積,量變產生了質變,抑鬱情緒得不到紓解,逐漸演變成了抑鬱症。
(2)社會環境
除了家庭環境,一個人所處的學校環境、職場環境和大的社會環境,也會對他的行為產生重要影響。
比如,同樣的家庭環境,如果一個孩子在校園裡遭受校園霸凌,得不到老師和家長的理解和幫助,那麼他更有可能患上抑鬱症。
再比如,一個員工長期在充滿競爭性的、有高業績要求的、有嚴格等級劃分制度的環境中工作,如果他的抗壓力不強,也容易患上抑鬱症。
(3)重大創傷
每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出那個我們能夠接受的限度,我們的內心就會遭受巨大的創傷。
這些重大創傷,通常是人生中一些極端的負面事件,比如車禍、地震、死亡、家暴、強姦等等。
心理創傷對身心的殺傷力極大,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心理疏導,會成為一輩子無法癒合的傷口,這個傷口也成了誘發抑鬱症的源泉。
3、心理因素
(1)對挫折的態度
除了生物和環境的因素,心理上的因素也會誘發抑鬱症,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負面的思考方式。
正常人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他們也會沮喪悲觀,但這種負面情緒不會持續太久,他們會迅速調整心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改善目前的境況上。
而對於抑鬱症易感人群來講,挫折令他們不知所措,令他們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無限的負面想象中。越想,問題就越糟糕、越嚴重,內心就越抑鬱;越抑鬱,就越走不出來;越走不出來,就越絕望;越絕望,就越想逃避現實、封閉自我;這樣的情況多了,就很容易產生習得性無助。經常覺得無助,正是誘發抑鬱的一個種子。
(2)對自我的評價
從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中,能夠多多少少看出這個人是否是抑鬱症易感人群。
如果一個人總覺得自己這不好那不好,可是他明明就很好,只要他不是開玩笑或者過於自謙的話,就表明他是一個低自尊的人。
低自尊的人很容易抑鬱,為什麼呢?因為一個人越低自尊,他就越想取得更高的成就,來填補內心的卑微感,但追求成功是無止境的,成功也終歸只是少數人的命運,大多數人都會走向平庸。
面對失敗,低自尊的人習慣把它全都歸咎於自己,這無疑會增強他們的卑微感,以至於他們一旦遇到令他們感到失敗無能的事情時,就很容易抑鬱。
矛盾的是,很多低自尊的人即便取得了成就,他們內心深處的“匱乏感”也會令他們覺得這“沒什麼”,自己始終“不怎麼樣”,甚至會覺得自己仍舊一事無成。
通過上述各種產生抑鬱症的原因,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抑鬱症,需要注意的是抑鬱症是很複雜、很狡猾的。有時候你覺得抑鬱症好像沒有那麼嚴重,感覺自己好像變好了一點,可是還沒高興多久,就發現抑鬱症可以隨時捲土重來,澆滅你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希望和對生活的熱情。
抑鬱症的複發率很高,但即便如此,只要你曾經有一次戰勝過抑鬱情緒,那麼你就應該堅定信心,自己一定能夠戰勝抑鬱症。
隨著成功的經驗越來越多,你的自信心會越來越強,你會發現,你抑鬱、絕望的次數越來越少。
-
4 # 香草darling
要認識到精神方面的問題與小時候的經歷有關係,但現在完全可以改變的。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認為成人精神方面的問題大多與兒童時期經歷、與父母關係等有關。但是阿德勒分析學卻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單純的把現在的問題歸咎於兒童時期只是原因卻解決不了問題,我深以為然。
記得我有一次做過心裡諮詢,我感覺到自己不夠自信,每次有值得驕傲的事情時我卻不敢放開的高興,覺得自己不能驕傲,要謙虛謹慎才好,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樣,感覺有些壓抑。諮詢師聽了後說如果小時候得不到父母的認可鼓勵和誇獎,會造成現在的不夠自信。我想確實啊,我的父母不僅沒有誇獎,卻還打擊過我,雖然不是經常性的,但是每次我都記得。我恍然大悟,原來與父母有關啊,知道了原因,心裡些許安慰,但是後來又陷入了一種情愫,就是內心裡怨恨父母,為什麼他們不懂得教育關愛我,如果他們學會鼓勵我,那我就自信了。你看,這種情愫對我沒有用處,小時候也回不去了,難道就沒法改變了嗎,不能一直怨恨啊。後來我瞭解了一點阿德勒哲學,他說世界很簡單,只要你想改變。你痛苦的根源是你自己想痛苦(很深奧),他強調目的論而不是原因論。我只是瞭解了一點點皮毛,還有待於繼續學習,但哪怕僅僅這一點,我就受益匪淺。我開始不再怨恨父母,教育孩子是多麼高深的學問,就算是最有學問的父母也不一定能讓孩子不受一點傷害(身心),父母真的很不容易,她們為了孩子可以奉獻一切。我還要怨恨他們,實在不應該。
所以朋友,當你有一些難題或者有精神心理方面的問題時,不要怪罪任何人,要學會拯救自己。也請不要怕,不論曾經受到過怎樣的創傷,要相信自己,擁有改變的力量…
-
5 # 霍體清
抑鬱症大多是小時候的環境造成的嗎?
幾乎所有的心理疾病患者,都和童年的成長經歷有關,這個過程主要是形成了敏感多疑沒有安全感個性格,有了這樣的性格,抗打擊,抗挫折,面對問題的能力就弱,就容易形成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
在抑鬱症患者的經歷,又有其比較特殊的地方,比如,很多抑鬱症患者從小就表現的很優秀,成績很好,甚至是尖子生,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給與的肯定並不多,而是希望他們成績更好,他們自己也怕自己被別人超過去,經常會有焦慮情緒,並慢慢形成敏感多疑,缺少安全感,怕失敗,遇事容易焦慮,失敗就高度自責的性格特點。
這種性格,到了那些比較好的高中,大了名牌大學感覺到壓力,覺得都比自己強,小學,初中時候的優越感沒了,在經歷某些考不好,聽不懂的時候,焦慮升高,否定自己,這種狀態聽課學習效率更差,就更焦慮。
一些名人,一些優秀的工商界精英,也是類似的經歷和原因,所以從小鼓勵孩子,鼓勵他們多體驗,多嘗試,允許失敗,失敗以後一起分析原因,尋找應對方法,培養責任心強,內心強大,抗挫折能力強的孩子,是現在搞好家庭教育的關鍵。
-
6 # 瑤媽學心理
抑鬱症一般是童年種下的種子,成長過程中又遇到適合生根發芽的環境,最終才會開發結果。抑鬱症的第一次發作,往往有著現實的誘發事件的。一、童年是什麼時候埋下抑鬱的種子呢?又是什麼樣的種子?
你是否很好奇?
接下來我就談談童年與抑鬱種子相關的兩個關鍵期:
第一,1-3歲關鍵期:自主Vs羞怯這個時期,是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萌芽期,開始掌控意識地身體自主權,是意志力與自控力發展的關鍵期。
如果發展地好,孩子就會發展出良好的獨立自主的意識,併為未來擁有較好的意志力,自控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果發展地不好,孩子就會產生羞怯感,從而為將來的抑鬱埋下種子。
第二,4-6歲關鍵期,主動Vs內疚這個時期,是孩子發展興趣的時候,是樹立目標感(目的感)的關鍵期。
如果發展地好,未來孩子做事情就會很有主見,很有目標感,對事情也抱有良好的好奇心與濃厚的興趣。
如果發展不好,那麼,就會在孩子內心產生內疚感,而這也是抑鬱症種子型別之一。
小時候的心中埋下的羞怯、內疚的種子,如果在成長路上遇到適合發芽的營養,最終就會開花結果,成為抑鬱症。
二、在養娃過程中,如何培養有自信又自控的孩子,防止種下抑鬱的種子呢?1.學習瞭解孩子成長關鍵期
2.掌握孩子成長關鍵期的特徵3.學習掌握科學合理的養育方式4.學習如何正確而有效的親子溝通方式在養育孩子過程中:
如果你不由自主情緒失控;如果你什麼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那麼,就是你學習成長,學習改變的時候了。
三、已經成年的我們,如何防止抑鬱症?答案是:學習成長自己。因為智慧的人,是不會得抑鬱症的(而不是聰明的人哦)
-
7 # QuietGame
童年對於每一個人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人患上抑鬱症都是因為在小時候不開心導致的,所以為了減低抑鬱症的發病率,建議大家在生活中多加註意,儘可能的讓孩子在快樂的環境中成長,這樣才能減低抑鬱症的發病率。
一項名為“ALSPAC(Avon Longitudinal Study of Parents and Children)”的研究報告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這個研究讓更多人知道了其實童年對於孩子的影響是十分大的,並且童年如果不能擁有良好的生活,那麼孩子出現抑鬱症的機率就會更加高,為了讓大家多加了解一些“童年悲傷氣質造成成年後的抑鬱症”的知識,接下來我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在此項研究中證實瞭如果孩子長時間的處於不良的心理狀態中孩子的心理就會變得比其他的孩子要更加脆弱,這部分的孩子自然也會更加容易出現抑鬱症,所以為了讓孩子遠離抑鬱症的困擾建議大家在生活中多加註意,讓孩子擁有一個適合成長的環境。那麼到底怎麼才能讓孩子遠離抑鬱症呢?
1,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在生活中很多家長只會顧著掙錢養家而忽視了孩子的情緒變化,其實對於孩子而言物質生活並不是最重要的,孩子在生活中能否感受到來自家人的關懷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大家在生活中最好可以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當發現孩子有不良大的情緒的時候要及時的進行調節。
2,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不少的家長知乎顧及自己的情緒卻不會想要孩子的感受,其實孩子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可以感覺到家長之間微妙的變化,所以大家在生活中最好可以保持好的夫妻的關係。
最後,抑鬱症是一種傷害性十分大的疾病,而這一種疾病的確是可以從小時候進行預防的,所以各位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多加註意孩子的情緒變化,不要讓孩子因為童年的陰影而患上抑鬱症。另外在該項研究中也指出孩子在面對恐嚇的時候抑鬱症的病發機率會顯著上升,所以學校和家庭維護好孩子的成長環境是十分重要的。
-
8 # 992舒暢
抑鬱症☞顧名思義就是腦洞蔽塞不明亮、腦路不暢通、思路不清晰……在此狀況下,讓一些不安定的雜亂的思緒進而不斷衝擊心腦精神密度通道,有點吃力或是支撐不住來自於錯相擠壓,使之思想系統不受總指揮部支配,反而去追索固定目標的一個盲點,試圖開啟過去卻又偏偏打不開而又猛烈撞擊心靈,傷之心腦組織受損!
抑鬱症狀總想試圖著什麼?似乎就要看到模模糊糊的希望在發光召喚著自己,因為心結自己解不開,反而越結越緊越實!
他(她)這種唯一,在演繹、在徘徊、在逗留;阻礙了目光,擾亂了思緒,壓抑了系統化情緒,遮蔽了眼前實情,尋找著極樂淨土、飄飄欲仙的感覺、突來的瞬間之舒適!
實際上,抑鬱症只是一個想不開的問題聚結落點於心道,而這個心道周圍都是灰暗的,讓患者自己不明方向,找不著出口!當然,受傷的系統還不懂得保養與修復,由此而來,這個抑鬱症的修復突破口就是破解原點,軟化淤傷,加快興趣化,讓腦洞、腦袋、腦瓜在自然和諧共生中逐漸明朗起來!
-
9 # 明豬姑娘
你好,因為我不是專業心理諮詢師,對抑鬱症也只能是一知半解,那我就來說說我的理解吧!
先說說我小時候,我們家是兩個女兒,我是姐姐。在九幾年的時候我爸是村裡的高中生,那時候的文化還算將就,我爸一心想創業,在那個只能靠書信聯絡的年代,剛和我媽結婚沒多久的爸爸還消失過三年。後來回來才有的我。但是我爸依然還是走南闖北不著家,說白了,裡面也有愛玩的成分。那時候我媽一個人帶著我,把我對我爸所有的怨恨全撒我身上,一個村的人都知道我媽是個狠角色,連我外婆都罵我媽(我一歲的時候我媽讓我外婆照顧我,她自己出去打工了,三四歲的時候回來,最悲慘的時候是她打工回來到我讀小學吧,中間三年時間左右) 後來七歲的時候我媽生了我妹妹,大概也是一歲的時候我爸媽一起出去打工,然後沒幾個月我媽就回來把她接走了!我安穩的讀了幾年書,成績還算可以。直到初一下半學期的時候來訊息說要接我過去一起生活,內心是抗拒的,但是我不敢拒絕。過去雖然我大了沒怎麼打我,可我還是能能感到處處的不公平,連我妹都會說媽媽就是不喜歡你( 我)我爸在我媽沒有多過分的情況下也不會說什麼。那時候生活很壓抑,沒有快樂,又很自卑,只想逃離他們。在我上高中的時候去打暑假工就再也沒有回到學校,回到那個家,中途他們沒有找過我(那時候在外面還餓過肚子)我媽後來跟我姑姑透露她那時候就當沒有我這個女兒。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再也沒花過家裡一分錢,我十八九歲回到重慶都是自己工作,自己掙錢花,那時候學著讓自己快樂,可能那時候是真的快樂了,有錢會打點錢給我爸,也會跟我媽聯絡了,還會給她買禮物,買衣服,也會給我妹買。似乎好了傷疤忘了疼!現在我知道,我的討好型人格就在小時候在我媽的暴力中形成的!
再說說我現在,現在嫁人了,嫁了一個二婚有一個兒子的男人!他的性格和我爸有八九分相似,所以他兩人倒是談得來!去年九月份我生了我女兒,才知道找一個這樣的男人有多不幸,在外面對朋友兩肋插刀,吃喝玩樂,隨叫隨到,家裡掃把倒了都不帶扶一下的,女兒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一個人。那時候我試著去理解我媽,以為關係可以修復,直到我妹放假過年回來,幻想破滅,我才知道我媽可能真的不愛我,可能愛得很少很少,少到跟我對我女兒的愛根本沒法相提並論!我好怕我女兒跟我一樣不辛,精神崩潰了又癒合,癒合了又崩潰,一度覺得人生沒有什麼意義,是我女兒的笑容讓我堅持到了今天!
說了這麼多,說說我的理解吧!我這個人在外人看來很堅強很樂觀,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到底有多悲哀,小時候媽媽的家暴給我蒙了一層厚厚的陰影,如果是後媽我心理可能還能想過味一點,可是她是親媽!如果後來我結婚,我的老公是個知冷知熱的人,也許小時候的事就不會再浮現(很奇怪,現在小時候很多事連細節都很清楚)在我生完小孩,激素分泌有一定原因,自生家庭有一定原因,原聲家庭有一定原因,就這樣,我懷疑我可能有輕度抑鬱症,經常失眠,頭痛,人前無所謂,人後常崩潰!
-
10 # 生活來點心理學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會關注自己的幼年經歷?幼年的種種經歷對抑鬱症患者究竟有沒有影響?如果有影響,那麼哪些方面才是最關鍵的點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首先,我們來先認識一個新名詞、新概念:“虛假自體障礙”(false self disorder)。
唐納德·溫尼科特
這是英國的一個精神分析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提出的概念,他提出,每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每個人都擁有“個體性”,而在一個人的幼年時期,是其“個體性”建立的關鍵時期。而在這個關鍵時期,給與幼兒“個體性”建設的最重要的人,就是母親,而母親給與幼兒“個體性”建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愛撫、親吻、溫柔的眼神等等“能傳遞愛”的行為。而其實,在幼年階段,這樣的愛的給與,其實就是一種“環境”,一種一個人在自我建設關鍵時期所處的環境。
但是,如果母親給與不了“孩子能夠接受得到的愛”的話,情況就會大不一樣。
唐納德·溫尼科特指出,當所提供的“環境”不能夠讓幼兒正常、充裕的得到“自體性”的建設的時候,嬰兒就會對其母親所表達出來的“不完美的愛”中表現出與自身自發性產生的、其生命之初就被賦予的內心產生異化並且與其母親建立虛假聯絡,產生一種隔離的狀態。這個時候,就產生了“虛假自體”。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嬰兒按照自己所處的環境產生了“非正常化”發展的表現,這樣的表現被稱作是“虛假自體”。在人們的理解中,這種掩蓋了人之初“真實自體”的“虛假自體”是一種不真實和無效的行為,在之後的交流來往之中,這種虛假自體常常不能夠真實的表現自我。
換做中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話來說,那就是“小時候缺愛”。
“小時候缺愛”通常被認為是罵人的話,好像就是說一個人沒爹沒媽,但是,就算有爹有媽,也不一定真正的能夠在幼年時期得到足夠的愛。
反觀抑鬱症患者,為什麼他們常常提起自己的幼年經歷?即使是少得可憐的沒有向別人提起過自己幼年的抑鬱症患者,如果你去問他相關的事情,他們為何也仍能清晰的記得一些瑣碎?有的甚至還能夠記得自己當時的想法?
其實一個人的思想是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建立和擁有的。即使是小孩子,他們也擁有尊嚴、羞恥心、廉恥心等等一些高階的品行,只是幼年時期並不被定義和被所謂的大人重視,這個時候如果受到一些異於常人的非理性事情的刺激,其自身就產生一種矛盾,這種矛盾就在“冥冥之中”註定了他們在今後會在思想上和行為上有一定的起伏或者說波折。
他們會認為自己所理解的世界和真實的世界有一定差別;他們會認為自己擁有的情感與真實自我應有的情感有一種距離;他們認為自己所處的事物以及自身思想中都時刻存在一種不可協調的矛盾。而其實這種不可協調的矛盾感,正是一個人產生抑鬱症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
一個人始終是在回味過去與展望將來以及執行現在的一個過程中前行的。但是,如果這個人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三者之間出現強烈差異化的時候,特別是在“過去”這樣一個時間段“已經被擁有”的種種情緒並不能夠適應今天所面對的社會與現實的時候,其自身,就會產生“隔閡”,自己與自己產生一種“代溝”,它表現在患者本身對事物的不理解、對別人的不理解、對自己的不理解。由此矛盾感產生,情緒達到一種不可控制的激烈化程度。
所以,不管是不是抑鬱症,不管“愛的教育”對抑鬱症來說多麼重要。就算擴大範圍,對於所有人來說,“愛”都是至關重要的,她決定著我們是否能表現真實的自我,更好的應對變換莫測的現代社會。
回覆列表
這個結論不一定成立。
目前為止,精神疾病的發病原因還是不是很清楚,儘管在臨床上已經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是還是處在相對空白的階段,其實人類的很多疾病的原因都不是很清楚,心理疾病也不例外。
一般來說,抑鬱症的原因先天和後天都有,而且也不確定哪個權重更大一些,因為,在很多的個體上抑鬱症的表現有所不同,原因更是不同。
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基因佔有很大的比重。很多家長當發現孩子有抑鬱症以後都會十分的自責,是不是自己哪裡做的不夠好,孩子產生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其實,很多時候和家長沒關係,可能是遺傳,也可能是基因變異,或者是是不知道的某種原因的先天因素。這一點,在精神疾病的家族遺傳中表現的十分清晰。
一般去看病的時候,一生都會問一下三代內親戚中有沒有精神病史,這個十分的重要,在醫院實習的時候,我會發現,大多病人都有家族精神病史,因此,這個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後天因素,環境和教養方式。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影響抑鬱症的一個因素。0-3歲的養育方式父母對孩子的關注,以及成長過程中的創傷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
先天因素和後天環境,其實是所有的疾病的原因吧。這些都是回溯的時候可以發現的一些問題。
對於很多家長來說,發現孩子有問題以後,不要過多的去找原因去遺憾後悔自責,畢竟我們也不想這樣,畢竟現在已經成為了這樣的一個現狀,雖然不是我們想看到的,但是可以去積極的向前看。
更好的陪伴孩子,尋求正確的治療方式,才是最為重要的。如果有條件的家庭,最好在心理治療的同時選擇去心理諮詢,讓諮詢師參與進來一起幫助發現尋找家庭中的問題,做到及時改進。
祝好!
麥子,心理學在讀博士,高校心理教師,數百小時諮詢經驗。《極簡心理學》作者。2008年開始學習心理學,目前已經十一年。用心平氣和的態度,過心甘情願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