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芸芸飛
-
2 # 文祥書墨香
孩子愛鑽牛角尖,作為家長要先肯定孩子的進步和成績,同時啟發他們思考事物的真相。引導孩子換個角度來思考、解決,要讓他們知道,成功之路有很多種,解決方法也有很多種,這種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換另一種方法說不定是件很容易的事。最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擁有開闊的胸襟,學會向他人學習。
-
3 # 艾利特醫療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對一件事情的執著,並非是孩子愛鑽牛角尖。而是小朋友在建立邏輯秩序上的一個必須過程。
比如吃飯時,兩雙筷子必須是長短一致顏色一樣,對於成人來說,特殊情況將就一下,吃飯筷子只要一頭能對齊是否長短一致無所謂都能夾菜,顏色不一樣也一樣夾菜。
可小朋友不行,差一點點就是執拗,絕對不能將就的。
比如出門的時候,只能走一條路,他可不管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道理,只要沒有按照既定路線走,就認為是錯對,到不了,怎麼說都不聽。
其實這個時候,不是他鑽牛角尖執拗,只是他在建立秩序的銘感時期,在他腦海裡的邏輯順序就是如此,不可變更,變更了他就不認識了,這個時期一般在孩子的2-3歲表現的特別明顯。
在孩子建立秩序的敏感時期,他對事物的秩序有近乎苛刻的要求,他的秩序感,一旦遭到破壞或者遇到不服從時,孩子會感到焦急、執拗、不安,嚴重的還有極端反應。
不明就裡的家長可能會覺得,這孩子怎麼這麼犟脾氣,怎麼這麼固執,死鑽牛角尖。
5歲以後,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秩序敏感期發育的好,自然而然這種現象就會消失的。
其實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發育是很重要的,秩序感好的孩子邏輯能力強,做事的條理性好,社交能力強。
秩序感發育不好,更容易性格偏執,鑽牛角尖。這個時候,家長要多多引導,注意觀察孩子的舉動,科學合理的來化解矛盾,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意識片面看待孩子的成長。
家長最重要的引導途徑之一就是傾聽,聽一聽她小腦瓜裡的想法,再做判斷。一邊傾聽,一邊交流,也要多鼓勵他,告訴他這樣做也挺棒的,但是換個方式是不是會更好,同他一起去參與新方式 。
-
4 # 張清義聊家教
下面分享一下我的一篇家教文章,也許對你有點幫助。
孩子“任性” 家長也要“任性”
在家庭教育中,令我們家長困惑的問題很多,下面談一個常見困惑我們並且每一位家長都繞不開問題:如何面對孩子“任性”做事情。
孩子的“任性”其實就是一種叛逆,按著自己的意志去做事,一意孤行,我行我素。換句話說,家長在這時失去了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力和控制力。
造成孩子這種行為的原因很多,下面我們談一個主要原因。
先看莊子在《人間世》裡講的兩個故事。故事一是講有一個叫顏闔的賢士做了太傅,教太子如何做國君。其中講到“虎之與人異類而媚養己者,順也。”意思是說老虎與人不同類,卻向飼養人搖尾乞憐,原因就是養老虎的人能順應老虎的性子,而那些被老虎撲咬的人是因為他們觸犯了老虎的性情。另一個故事是講如何愛馬。愛馬的人,以精細的竹筐裝馬糞,用珍貴的器皿接馬尿。剛巧一隻牛氓叮在馬身上,愛馬的人出於愛馬拍打牛虻,結果馬受到驚嚇,掙脫韁繩,跑走了。
上述兩個故事可以讓我們領悟到:孩子之所以任性,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家長與孩子溝通中出現了問題,飼養老虎的人知道順著老虎的性情,我們家長卻不知道順著孩子的性情。愛馬的人一味愛馬,沒有讓馬認識到愛。同樣,我們家長愛孩子也沒有讓孩子接受父母的愛。我們所做的一切沒有得到孩子認可,儘管我們可以信誓旦旦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如果用一句話提醒家長,那就是:所有對善意的認同,都需要雙方心靈的契合。千萬不要“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由此可見,因為我們家長對孩子的善意和愛得不到孩子的認可,從而使我們家長和孩子兩方的心靈沒有契合。最後導致了孩子的叛逆和任性行為。
如何解決孩子的“任性”問題,建議家長做到:
1、對孩子順其自然,不要任其自然。
當孩子要“任性”做一件事情時,家長不要簡單的關注結果,去生硬拒絕,激化矛盾。這個時候家長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對孩子“順其自然”,先平復孩子的情緒,做到“先跟”,然後再“後帶”。列如:孩子瘋狂地吃某一種零食,家長自然要控制,不讓多吃。當孩子哭鬧很厲害,與家長僵持不下,這個時候家長不妨先給他拿一點,穩定孩子情緒,然後找孩子比較關注的玩具或者繪本故事對孩子的注意力進行轉移。對大孩子同樣可以用這種方法。比如初高中的孩子執意要玩手機,家長不要簡單的拒絕、訓斥、說教。不妨這樣說:“寶貝,在學校學習很苦,我也想讓你玩玩放鬆一下,但我提醒你要把時間安排好。”家長這樣做既能讓孩子感到愛,又能和家長保持良好的關係。(家長與孩子好的關係勝過很多教育。)如果這樣做,一般情況下孩子都會告訴你我要玩多長時間,然後馬上學習或做其它事情。但是,也可能出現另一種特殊情況,孩子玩的不能自拔,不過那也沒關係,需要家長剋制情緒,你可以要求孩子幫你做一件他平日比較喜歡做的事情來轉移他的注意力。下次還要重複用上述的方法。家長不妨這樣想,孩子執意要玩,除了這樣做,再無其它好的方法。因為對孩子高壓不起作用。有的家長或許說自己用高壓的方法起了作用,用命令和強制的方法,讓孩子停止玩手機。這樣做孩子可能暫時讓你看不到玩手機,但此舉副作用很大,因為你解決了暫時問題,搞壞了和孩子的關係,最終你也不可能遏制孩子娛樂的慾望,並且孩子感到你不心疼他,你是愛成績,不愛他。孩子隨時會“轉入地下”玩。
2、對孩子說“不”越早越好。
家長對孩子最捨不得的是個“情”字,因為對孩子的愛之情,使我們經常不忍拒絕孩子。要知道,萬事都有陰陽,孩子在人生中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孩子經歷心理上的一種苦痛、忍耐、和剋制。這樣一說,我們就理解了,比如開飯前,大人沒有動筷子,堅決不讓孩子動,我們不要怕孩子飢餓。這時正好讓孩子體驗一下飢餓之苦。試想,一個經常被拒絕而又懂規矩的孩子自然不會“任性”做事情。
3、孩子“任性”哭鬧時,家長切記不要離開。
孩子撒潑打滾,因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這時家長不要離開,把握好“度”,言語和動作點到為止,適當表達對孩子的愛。不走開,是表達愛的同時,也表達一種家長不讓步的態度。向孩子傳達這樣一個資訊:如果你做的不對,再鬧我也不會讓步,我隨時要把對你的愛收回,我對你的愛是有限度的,取決於你自己的表現。
4、用好“恩威並施”的方法。
家長在處理孩子的“任性”行為時,切勿簡單化,走極端。要時時提醒自己維護好和孩子的關係。要重視對孩子的疏導性教育,力爭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愛他,做到“恩”,但不遷就他,做到“威”。和孩子的這種“較量”越早越好。
5、拒絕的同時,也要培養孩子的價值觀,提高其分析判斷能力。
我們知道,人的行為是由認知來決定的,孩子因為生活閱歷少等諸多原因,無法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有合理性,這就需要家長在拒絕時也要做好引導,讓孩子逐漸形成價值觀,逐步增長分析判斷能力。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把握好分寸,建立好自己的心理疆界。如果我們不懂得拒絕,家長就會承擔過多的不必要的責任從而疲憊不堪。
基於上述,想解決孩子的“任性”,的確不是易事。單靠我上面提到的五個要點也斷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因為解決問題總需要因地因時來化解,更何況每個孩子的秉性和家庭教育的環境又不盡相同。但大道至簡,有一個原則希望我們家長一定要恪守,那就是:孩子“任性”時,家長一定不要妥協,也要“任性”,守住底線。努力和孩子保持一種有真情實愛的關係,使自己心靈和孩子的心靈高度契合。如果講起如何操作的方法,我這裡給出三句話和孩子互動:平靜而堅定地制止。簡單而清楚地說明。溫和而耐心地接納。
回覆列表
愛鑽牛角尖的孩子也有可愛的一面,一般做事專注,善鑽研,做事有耐心,缺點是讓人感覺死心眼,愛較勁。做為家長,第一,要多鼓勵孩子,表揚優點,但同時也要指出不足之處,並指導正確方法。
第二,家長要有耐心,切不可急躁,要循善誘,耐心與其交流。女兒成績一向不錯,但作業非要作完才睡覺,星期天的作業也要在週五晚上寫完,眼看十一點了,我著急了,但又不能發脾氣,我耐著性子說:“熬夜不好,影響長高,會有黑眼圈的。以前我就有熬夜的習慣,有黑眼圈特難看,你自己看著辦吧。”果然不到五分鐘,她自己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