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米小微書影

    碎片化閱讀本質是閱讀。既然是閱讀,而且是碎片化的,那就說明不是在整塊的時間之內去閱讀,這涉及到有效利用各種碎片化的時間,才能達到有價值。

    根據2018年最新出爐的中國閱讀大資料, 10.2%的國民每年只製圖書閱讀量超十本,5.4%的國民全年電子書閱讀量超十本,從閱讀時長來看,一成以上國民平均每天讀書一小時以上,18到29週歲群體日均讀書時間最長。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每天讀書一小時以上,不一定是整塊時間裡讀的,也很有可能是在各個碎片時間的閱讀累計而來。

    碎片化閱讀是有方法的。

    利用通勤時間閱讀是很有效的閱讀方法。很多人都是隨身帶書,坐地鐵的時候看紙質書、電子書或者進行手機閱讀。在北上廣深大城市打拼的人,租住的房屋離自己的公司往往有2到3個小時的車程,在這段時間讀書比用手機玩遊戲是更有價值。

    在地鐵中讀書,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限制的目標。比如耳朵裡聽著離換乘下一站還有15分鐘,就規定自己在這15分鐘之內讀完一章的內容。當你有定了目標之後,你的注意力就會大大提高。如果你一直這麼做,那麼就是有價值的大腦注意力訓練法,高效的碎片閱讀更有價值。

    心理學中有一個“初始效應”和“末尾效應”,就是說人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在開始和結束的時候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根據腦科學研究,人可以在15分鐘內維持較高的精神注意力;45分鐘是維持普通精神注意力的時間界限;如果在45分鐘之間稍加休息,那麼精神注意力可以延長到90分鐘。

    你看我們的學校,一節課的設計都是45分鐘,一集電視劇的時間也大約是45分鐘,就是根據人的規律設計的。

    那麼人要是超過了90分鐘注意力限度會發生什麼事呢?拿足球比賽舉例,大家都知道是以45分鐘為一個半場,整個比賽為90分鐘。如果在90分鐘之外,還有傷停補時的話,一般這個時間內球員的失誤比較多,進球的機率也高,因為這一時間超過了人類90分鐘的精神注意力限度。

    綜上所述,如果要進行有價值的碎片化閱讀,價值的所在,當然就是讀過要記住,不然價值又何以稱為價值?所以如果你打算讀60分鐘的書,可以把這60分鐘分成四個15分鐘,根據前面所說的兩個效應,在60分鐘中,共有40分鐘的讀書時間處於精力集中的狀態,記得也更牢。

    如果你用整整60分鐘去讀書,如果沒有人打擾,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也可以取得一個較高的注意力水平,閱讀效果也是不錯的。

    但是我們都知道成年人的生活中往往很少有大塊的時間能讓你安靜的一個人待著,想要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來閱讀,就要活用“初始效應”和“末尾效應”。

    拿走~不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說你真的要走,把我的相片還給我是哪部電視劇片尾曲中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