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296190926746

    1、開創文人鮮明個性的創作 楚辭出現以前,中國詩歌還基本上屬於群性的創作,一般說來,它們內容比較單純,句式和篇幅也比較短,特別由於是群眾創作,因而還缺少全面反映詩人性格的作品。 屈原出現以後,中國文學史上才出現了偉大詩人的名字,出現了集中反映詩人全部思想感情和個性的詩篇。

    2、浪漫主義的創作風格 《離騷》是一篇積極浪漫主義作品。它吸收和發展了古代人民口頭創作——古代神話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離騷的前半部分,著重寫詩人對於自己經歷和遭遇的描寫。 但詩人在表現手法並不是完全實寫的,而是把自己生活上的經歷和感情昇華為一種善與惡,美與醜,光明與黑暗的不可調和的鬥爭,以新奇的比喻,誇張的描寫。 表現善與美的崇高,惡與醜的卑鄙齷齪,表現了光明與黑暗的勢不兩立,從而把一個時代的面貌整個呈現出來,啟發人的認識,給人以正確的愛憎,激勵人的心靈。 在後半部分,詩人更完全採用幻想的形式,虛構的意境,寫出了他的深刻的內心世界。詩中用上天下地描寫,希望和失望的迴旋反覆,盡情地吐露了詩人的鬱悶。

    3、發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比興手法運用獨具特色 《離騷》繼承並發展了《詩經》的比興傳統。其具體表現為:在廣度上,它較多地應用比喻,構成龐大的比興系統。 在深度上,較之《詩經》更為注意比興中“此物”與“彼物”的內在聯絡,用作比喻的事物與全篇所表達的內容統一,富有象徵性。 如詩中用“美人”喻指楚懷王,用“眾芳”喻指群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群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把比興與表現的內容合而為一,使詩中的意名勝具有了象徵意義。

    4、打破了《詩經》的四言格式,形成了一種新詩體(形式和語言) 《離騷》的形式吸收和借鑑了南方楚地的民歌而成,但它有吸收了當時蓬勃發展著的新體散文的筆法,打破了《詩經》的四言格式。 把詩句加長,結構擴大,既增加了內容含量,又增強了表現力。它採用了大量的楚地方言入詩,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用得最普遍的“兮”,便是在當時民間詩歌,特別是楚地民歌中經常出現的口語,這一詞語既增強了詩中詠歎的抒情氣氛,又極大地增強了詩句的節奏性和音樂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沙棘葉茶製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