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種看法,是對今古聲韻不同沒有認識。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平水韻?主要就是用來賞析古人詩詞。因為今古發音的變化,特別是元朝北馬南縱,上承唐韻的中原語音被擠壓到南方成了方言,而承續北方發音的官話到如今的普通話,平仄處理方式和唐宋是不同的,這樣就造成了古詩詞在讀音平仄上在今天劃分的混亂。
我們學習平水韻,因為平水韻雖然是宋朝編制,但是上承唐韻,所以唐宋之間的詩文作品基本上都是可以用平水韻來分析的。
所以,用宋朝的平水韻來分析唐詩不是笑話。
而平水韻和新韻最大的區別就是入聲字,在平水韻中入聲字都是發仄音的,短促,狹急,也就是說古韻中漢字四聲為“平、上、入、去”。元朝以後,入聲字逐漸消失,歸入了“陰平,陽平、上、去”中去了,這樣延承到今天的普通話,唐宋之時的入聲字就分佈在如今的“一、二、三、四”聲中去了。
也就是說古韻中的入聲字今天發什麼音的都有,我們如果按照普通話讀音來劃分平仄(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去),一般情況下大體正確,但是隻要碰到發一、二聲的入聲字,就會出現錯誤。
“清明時節雨紛紛”就是非常典型的這種情況。按照普通話的平仄劃分“平平平平仄平平”,可這個句子裡面的“節”字就是個入聲字,這句詩的平仄實際上應該是“平平平仄仄平平”。
這個格式的正格為“平平仄仄仄平平”,而根據“一三五不論”,這個律句第三字可平可仄,所以第三字“時”並沒有出律。我們再根據首句平起押韻格式(平聲收尾),推出全詩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大家再對應看《清明》全詩的平仄,就可以看出來是否全詩合律:
清明時節雨紛紛,平平中仄仄平平
路上行人慾斷魂。仄仄平平仄仄平
借問酒家何處有,仄仄中平平仄仄
牧童遙指杏花村。中平中仄仄平平
除了首句“時”,第三句“酒”字,第四句“牧”、“遙”處於可平可仄的位置上,全詩都是合平仄的。
所以《清明》這首詩就是一首近體格律詩中的七絕。
有這種看法,是對今古聲韻不同沒有認識。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平水韻?主要就是用來賞析古人詩詞。因為今古發音的變化,特別是元朝北馬南縱,上承唐韻的中原語音被擠壓到南方成了方言,而承續北方發音的官話到如今的普通話,平仄處理方式和唐宋是不同的,這樣就造成了古詩詞在讀音平仄上在今天劃分的混亂。
我們學習平水韻,因為平水韻雖然是宋朝編制,但是上承唐韻,所以唐宋之間的詩文作品基本上都是可以用平水韻來分析的。
所以,用宋朝的平水韻來分析唐詩不是笑話。
而平水韻和新韻最大的區別就是入聲字,在平水韻中入聲字都是發仄音的,短促,狹急,也就是說古韻中漢字四聲為“平、上、入、去”。元朝以後,入聲字逐漸消失,歸入了“陰平,陽平、上、去”中去了,這樣延承到今天的普通話,唐宋之時的入聲字就分佈在如今的“一、二、三、四”聲中去了。
也就是說古韻中的入聲字今天發什麼音的都有,我們如果按照普通話讀音來劃分平仄(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去),一般情況下大體正確,但是隻要碰到發一、二聲的入聲字,就會出現錯誤。
“清明時節雨紛紛”就是非常典型的這種情況。按照普通話的平仄劃分“平平平平仄平平”,可這個句子裡面的“節”字就是個入聲字,這句詩的平仄實際上應該是“平平平仄仄平平”。
這個格式的正格為“平平仄仄仄平平”,而根據“一三五不論”,這個律句第三字可平可仄,所以第三字“時”並沒有出律。我們再根據首句平起押韻格式(平聲收尾),推出全詩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大家再對應看《清明》全詩的平仄,就可以看出來是否全詩合律:
清明時節雨紛紛,平平中仄仄平平
路上行人慾斷魂。仄仄平平仄仄平
借問酒家何處有,仄仄中平平仄仄
牧童遙指杏花村。中平中仄仄平平
除了首句“時”,第三句“酒”字,第四句“牧”、“遙”處於可平可仄的位置上,全詩都是合平仄的。
所以《清明》這首詩就是一首近體格律詩中的七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