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渭水閒魚

    就渭南而言,選哪一部都不很恰當。司馬遷是渭南歷史上最偉大的作家,他的《史記》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煌煌鉅著,作渭南文學的代表當然會給渭南增光,可從它反映的地區來看,渭南在其中並不顯眼。白居易也算是渭南歷史上的大詩人,但是他的作品似乎也沒多少渭南地域特色。渭南現當代最大的作家當屬杜鵬程,可惜他的鉅著又是《保衛延安》。李康美雖然紮根渭南,反映渭南,寫出來幾部長篇小說,但是作品的影響又不大。看來,渭南作家還需努力,儘早寫出一部反映渭南的類似於《白鹿原》那樣的鉅著,讓渭南也成為文學中一個閃亮的名字。

  • 2 # 寒冰泉

    如果可以用一部文學作品代表我所在的城市,我這裡是金宇澄2012年發表在《收穫》雜誌上的《繁花》。 故事起於20世紀60年代10歲的阿寶,終於20世紀90年代中年小毛的去世。重點描寫了兩個時間段的上海,一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是八九十年代,尤其是這兩個特殊歷史時期上海人的生存狀況。

    《繁花》書寫了三代人物,各個人物的身份、家庭背景、主要活動空間、性格脾性都各有不同,在碎片化的描摹中展現了一幅完整的上海人生活圖景,深刻詳實地對映著其背後的時代變遷。是對上海普通民眾和飲食男女的重新建構,透過對三個年代的市民群像刻畫,還原上海市民的整體面貌,並從歷史與現實兩個層面進行了精神批判,透過物質性的觸底的書寫,還原上海城市生活“城市與人”的本相。

    《繁花》是一部上海市民心靈史,也是上海的成長史,且是一部痛史。在各種政治之風中,農民們面對的是最直接的飢餓與身體之痛,而城市裡的普通市民,更多的在承受精神煎熬——作為無產階級工人隊伍最強大、資產階級也同樣數量最多的城市,作為曾經風華絕代的上海,在一系列變故之中,更顯得風雨飄搖。

    上海精神的真正內涵應該是一個豐富的、充滿著內部緊張的、動態的過程。正是在這個動態的、不同階層共同參與的、互動的過程中才構成了歷史中真實的上海。

    小說從頭到尾,以上海話思考、寫作、最大程度體現了上海人講話的語言方式與角度,整部小說可以用上海話從頭讀到尾,不必夾帶普通話發音的書面語,但是文字的方言色彩,卻是輕度,非上海語言讀者群完全可以接受,可用普通話閱讀任何一個章節,不會有理解上的障礙。

    2012年《繁花》發表於《收穫》雜誌,《繁花》被中國小說學會評為2012年中國小說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2013年《繁花》被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為2013年中國好書第一名,《繁花》獲得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以及第一屆魯迅文化獎年度小說獎;2015年8月《繁花》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2018年9月,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最有影響力小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頭有20萬,無車無房,孤身一人,不想再在外面漂泊了,該怎麼去規劃以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