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易木杉123

    七夕溯源:乞巧節

    七夕始於漢朝,是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傳說織女是一位聰明美麗、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姑娘在這一天的晚上向她祈求聰明和智慧,故而七夕又稱乞巧節。

    關於乞巧節最早的文獻記載見於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中“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

    後來七夕才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近年來更是獲得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內涵。

    七夕民俗:乞巧市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醉翁談錄》記載:“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裡,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

    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

    喜蛛應巧——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穿針比巧——穿針乞巧者,或穿七孔針,或穿九孔針,用一根綵線連續穿過為巧。

    種生——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碗中,待其長出芽寸許,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又名“五生盆”或“生花盆”。

    供奉“磨喝樂”——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多為半臂衣裙,手持荷葉狀。初為泥偶制,後有象牙或金玉寶石制。

    拜織女——少女、少婦們相約舉行,齋戒一天,沐浴停當,到主辦者家中擺好瓜果香爐,對月祈禱。

  • 2 # 藝桐水晶

    七夕情人節,情人的節日,

    七夕是個快樂有難過的日子,到了一年一見的日子,牛郎和織女見面的時間,應該是個快樂的日子,不過給現在的人民高的感覺一點也補快樂了,

    感情像男人找情人過的節日了,正品抓小三,無聊。我也沒怎麼感覺情人節快樂

  • 3 # 雨秦嶺

    浪漫是我們都追求嚮往的。在某個特殊的日子,一束鮮花,一頓盛宴,一句問候,讓這個日子充滿儀式感。

    可牛郎和織女卻要忍受364天的思念,在七月七的晚上,順著葡萄藤把萬千思念傾敘。這個故事流傳了千年,在陝西長安的斗門更有一塊石碑記錄著,於是有了一個更具歷史長度的節日一一一乞巧節,原只是渴望子女心手巧,不料演變成了情人節。但不管怎樣,都代表著美好的渴望。

    生活需要精彩,更需要激情,在我們心中,只要有這個,每天都是重要的。

  • 4 # 生活記號筆

    重要本來不算重要.但後來被賦予了愛情故事,就變得不一樣班了。而且是我們華人的愛情!特別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它成為我們華人的情人節,這倒也是一件好事、也是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

  • 5 # 只記錄不預測

    七夕節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日,尤其對女子來說,因為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女子節。七月初七夜,一般待字閨中的女子,都要擺上一些瓜果等貢品,祈福自己能夠心靈手巧,順便祈福姻緣美滿。據有關記載,古時七夕節前,乞巧市場分外熱鬧,女子們成群結隊出來置辦乞巧用食物用品等,這也可看到古代七夕節的重要性。

    後來,隨著時代發展這個節日的內涵逐漸式微,人們對七夕節好像沒那麼重視了。近年來國家積極推動宣傳傳統節日,七夕節同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一起並稱中國傳統“六大節日”,一起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遺名錄。足可見其重要性。

    只不過現代人過七夕節主要是作為情人節來過,七夕節原本的內涵沒被充分挖掘出來。其實,這個節是女孩的節日,主要是未婚女子的節日。當代社會對女孩的女紅等技藝要求基本沒了。但可以挖掘一些女孩子符合時代特色的技能。這個有待大家共同努力不斷豐富七夕節這個傳統節日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子裡發燒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