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傲世萬年雪

    這個問題很簡單,唐朝人詩做的最好,所以叫唐詩,宋朝人詞做的最好,所以叫宋詞,不服來辯啊。至於價值在哪,扯上幾句。

    一、拿來當作業。小學第一堂課,學唐詩從《鋤禾》開始,初中學宋詞《浪淘沙.赤壁懷古》考的最多,高中學唐詩《夢遊天姥吟留別》最難懂,老師一頓長篇大論,然後劃重點,這個要考,注意第二句,於是我們拿個小本本,一邊記一邊搖頭晃腦的讀,不懂就死記硬背。

    二、拿來做研究。這麼多唐詩宋詞,光讀怎麼行,他為什麼要做?在什麼情況下做的?李白為什麼要寫《贈汪倫》,聽說寫這首詩不是讚美,而是諷刺,李煜是不是因為寫《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才被趙匡胤所殺的,好吧我們研究研究,史學家陳寅洛一個拿手的絕活就是用詩來研究歷史,這個厲害。

    三、拿來做文章。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可以用來勵志書裡,一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可以用在抒情詩裡,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可以用在歷史書裡,反正用了,肯定給你文章加分。

    四、拿來發牢騷。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寫唐詩宋詞的這幫人,大多都是失意者,沒幾個能當大官的,即使當了大官,也是貶的貶,囚的囚,有人研究唐詩宋詞大部分都是寫傷感,寫憤怒,寫離愁,大吼一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心中鬱悶一掃而光。

    這就是唐詩宋詞的價值,讓每一個人讀出來有所感悟,看透一些道理就足夠了,實在沒有必要再拔高了,因為我們現代人都很實際,有點用就不錯了。

  • 2 # 五嶽讀書

    我本來想說說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但是怎麼想都覺得言不及義,因為百十年前,已經有人對這問題說了一段極為精彩的話,這個人叫林語堂,我讀過他的蘇東坡傳等幾本書,非常喜歡他這,他是個洋才子,但在骨子裡,他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初戀般的深情,和宗教一樣的虔誠信仰。

    他這樣說中國的唐詩宋詞:

    “它教會人們靜聽雨打芭蕉的聲音,欣賞村舍炊煙升起,並依戀于山腰的晚霞融為一體的精神,它教人們對鄉間小徑上的朵朵雪白的百合花要親切,要溫柔,它使人們在杜鵑的啼唱中體會到思念遊子之情,它教會人們用種憐愛之心對待採茶女和採桑女,被幽禁被遺棄的戀人,那些兒子遠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親”。

    他說:“假如沒有詩歌生活習慣的詩和可見於文字的詩,華人就無法倖存至今”。所以他認為,詩歌實際上是維持住了我們華人的精神的平衡,使人格不至於分裂。

  • 3 # 潘先森說

    唐詩和宋詞這兩種文體雖然都冠以朝代,其實在宋代以後,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仍有不少中國讀書人繼續寫「唐詩」、填「宋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的無線路由器有輻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