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野史趣聞傳天下
-
2 # 填哥講史
匯入語:大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是一個頗有作為的王朝。他追亡逐北,光復漢人王朝。它文昌武盛,治隆唐宋。它經濟發達,政治硬氣。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這些,都是明朝值得表揚的地方。
但是,大明王朝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確不是這些。而是,大明王朝的很多的君主相當的奇葩。
有的因為太過肥胖而短命,有的喜歡蛐蛐,有的喜歡獅子老虎,有的喜歡小貓,還有的喜歡木工。在大明十六帝中,也就太祖朱元璋,景泰帝朱祁鈺,孝宗朱佑樘,思宗朱由檢比較正常一些。因為他們喜歡的是——國家與社稷。
而在大明王朝的這些奇葩的皇帝中,有三個是“飛機中的戰鬥機”,這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和明神宗朱翊鈞,他們各自創造了二十多年不上朝的記錄。導致明朝的政權糜爛。
那麼。他們是為什麼要這樣,不上朝又造成什麼後果呢?
不上朝的皇帝說到了明朝的不上朝的皇帝,很多的人想到的是朱厚熜和朱翊鈞。
一、明武宗朱厚照
其實,明朝的不上朝的皇帝的鼻祖,是朱厚熜的堂哥,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佑樘和張皇后的唯一兒子。從小養在深宮的他,生性聰明。但是就是沒有學習到他父親勤政愛民的特點。
明武宗不上朝的原因就只有一個字——玩。他太喜歡玩了。不但喜歡玩女人,連同老虎豹子等等都喜歡了。而且還喜歡到處尋歡作樂。更甚者,還玩起他祖爺爺明英宗的那一套——御駕親征。自稱威武大將軍"朱壽",殺敗了蒙古小王子。
明武宗太會玩了,在南巡迴來的途中,竟然在清浦江上釣起魚來。結果一個不小心,和江裡的魚來了個親密接觸。這下可不得了,魚會遊,明武宗可不會游泳啊。落了個大病。又受了驚嚇,回到北京沒多久,就掛了。
像明武宗這樣喜歡玩的人,自然不喜歡朝堂上的瑣碎之事,當政十幾年,就沒上過幾天的朝。
二、明世宗朱厚熜
明武宗31歲就掛了。太年輕了,還沒有孩子。於是,朱厚熜撿了個大便宜,成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明世宗也是英明神武。在位的前21年,改革朝政,勵精圖治,使得大明王朝國勢日上。雖然明世宗喜歡道教。國事也沒落下。
但是經過大禮議等事件之後,明世宗也逐漸懈怠了。
明世宗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明世宗差點被幾個宮女給勒死。史稱“壬寅宮變”。之後,明世宗整日吃丹煉藥,二十多年不再上朝。任憑朝臣多次勸諫,也不為所動。
明世宗在位後期,任用奸臣嚴嵩,政治日益敗壞。北方蒙古俺答汗多次扣關侵犯明朝,南方倭寇日益猖獗。明朝國勢衰落。
三、明神宗朱翊鈞
明神宗朱翊鈞是明穆宗載垕的兒子。朱翊鈞的早年,在馮保、張居正的輔佐之下,也曾英姿勃發,奮發有為。使得明朝能一定程度上緩解嘉靖帝怠政所帶來的弊端。
但是自從張居正死後,神宗又開始走他爺爺的老路。開始怠政。並且最終也學他的爺爺,二十多年不上朝。更甚者,多年不召見大臣。
1956年,明神宗的定陵被髮掘。根據對神宗遺體的研究,有些人認為明神宗喜歡抽鴉片,並且腳部有疾病,甚至是一個駝背的。這有悖於皇帝英明神武的形象,也有可能是明神宗多年沒有上朝的原因吧。
皇帝不上朝帶來的災難皇帝,是一個國家的元首,身系國家的安危。皇帝多年不上朝,對朝政,對國家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神宗末年,朝政已然糜爛。
地方官員奇缺,農民起義爆發,後金強勢崛起,明朝朝堂混亂不堪。
神宗沖齡踐阼,江陵秉政,綜核名實,國勢幾於富強。繼乃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於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騖追逐,與名節之士為仇讎,門戶紛然角立。馴至悊、愍,邪黨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慮以折其機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訐。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歟。——《明史》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明朝中後期多位帝王不上朝,但是明朝政權基本上仍能勉強維持,一些大的運作仍然可以進行,比如萬曆三大徵。比如賑濟災民,抗擊後金等等。這使得明朝能夠在萬曆去世之後仍能維持接近三十年的時間。
明朝政府仍然能維持運作的原因那麼為什麼皇帝多年不上朝,明朝沒有崩潰,政府仍然能維持運作呢?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每一個不作為的皇帝后面都站著一兩個擦屁股的
這是明朝朝政沒有崩潰的主要原因。
明朝從太祖朱元璋開始,前面幾代皇帝,是非常不錯的。他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大明王朝奠定厚重的積累。直到明孝宗朱佑樘為止,就明英宗有點不像話。所以,大明王朝的基業是非常厚實的。這才經得起後來好幾代的揮霍。
並且後面的這些帝王也不是總是揮霍老本的。明武宗十多年沒上幾次朝,任用奸臣,使得朝政敗壞。明世宗上臺之後,改革圖興,勵精圖治二十多年。很好的挽救明武宗時期的積弊。
後來明世宗自己怠政二十多年,綱紀漸頹。明穆宗上臺之後,也是位老爹插了八年的屁股。而且明神宗的初期,在張居正的主政之下,力行改革,也使得暮氣沉沉的大明王朝有了不錯的起色。
明神宗自己玩的有點大了,後金起火,後院不穩。拍拍屁股走人後,明光宗沒能給他擦屁股就走了。留下明熹宗和明思宗為他擦屁股。但是這兩個人各自有各自的問題。結果大明王朝在維持二十多年後,拍拍屁股,走了。
二、給力的機制
大明王朝後來的皇帝能夠不上朝,很大原因是機制夠給力。什麼機制呢?分權辦事的機制。
明王朝廢黜宰相,權分六部。六部之間相互平等制約。後來,在六部之上,逐漸形成內閣。內閣能夠參與決策,獲得票擬的權利。也就是能夠批答一些簡單的奏章。最後,讓皇帝批一下就行,甚至皇帝都沒有自己批閱,讓指定的宦官代為批閱。這樣,大大減少皇帝的工作量。這就是內閣制度是的好處。
而皇帝批閱之後,這些奏章就交給六部去執行就好了。
三、皇帝仍然掌控朝政
這是大明王朝仍然能維持運作的重要原因。皇帝不上朝,但是並不代表不管事。重要的軍政大權,仍然掌控在皇帝手中。
那麼,皇帝是通過那些手段掌控朝政大權的呢?1.奏章的批閱
自古以來,皇帝最累也是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批閱奏章。雖然明朝後期的很多皇帝不上朝,但是不代表他們不批閱奏章。
因為大臣的奏章,送到內閣,由內閣“票擬”,即粗略的批閱之後,要呈送給皇帝,由皇帝“硃批”。雖然大部分時候皇帝是讓太監硃批,甚至有些直接不管。但是有些奏章皇帝還是會親自硃批的。
2、召見大臣
皇帝不上朝,不代表皇帝就沒有見到大臣。只不過是沒有一大批的接見而已。皇帝還是會時不時召見大臣的。特別是明武宗和明世宗。明世宗就曾經在奉天殿上,訓誡群臣。
癸未,始御奉天殿,戒敕群臣。——《明史.世宗本紀》
很可惜的是,明神宗後期,召見群臣,批閱奏章都少了。使得明朝的運轉,出現極大的問題。
3、大臣與宦官的相互制約
前面說過,內閣的奏章,需要皇帝的硃批。而皇帝有些時候是讓宦官硃批。這就給了宦官干政的權利。皇帝還讓宦官掌管特務機構——東廠和西廠。宦官干政,則引起一些朝臣的不滿。因此,宦官與朝臣相互制約。相互監督。最終的決策權在皇帝的手裡。
4、無處不在的特務機構——錦衣衛與東西廠。
明朝皇帝對百官的監控,主要是過錦衣衛與東西廠這些特殊的機構進行的。錦衣衛,是明太祖設立的特務機構。而東廠,是明成祖時期設立的。西廠,則是則是明憲宗時期設立的。後來被迫撤銷。錦衣衛,東廠、西廠統稱“衛廠”。
衛廠機構都是明朝的特務機構。是明朝皇帝統治百官的爪牙。他們直屬皇帝。他們可以不經內閣和大理寺的批准,隨意抓人,進行審訊和處理人犯。也可以直接面見皇帝,反映情況。權力巨大。
5、好用的東西——密摺
當然,對於宦官,皇帝也不是完全信任。百官要揭發宦官,上陳一些特別重大的事情,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他們還有一種辦法與皇帝進行聯絡——密摺。
歷代皇帝對密摺的保密性相當重視,明朝就有規定,私自拆封密摺者,斬。而密摺可以通過通政司,會極門等地方直接呈送給皇帝。
比如在建文帝時候,戶部侍郎就通過密摺警告建文帝,朱棣圖謀不軌。要建文帝加以防範。
明世宗時期,大將仇鸞彈劾嚴嵩也是通過密摺進行的。很多大臣,也通過密摺向當時的帝王上奏地方或者官員的狀況。
密摺制度,對皇帝掌控朝臣,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結束語:明朝後期的一些皇帝,雖然不上朝。但是並不代表不理政。他們還是通過對朝臣的掌控,能夠很好的掌控朝局的。更何況,還有一大批勤勤懇懇的皇帝在為他們擦屁股。所以,這些皇帝雖然怠政。還不至於朝政立刻崩潰。不過,也正是這些皇帝的怠政,明朝朝政日益敗壞。1644年,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立國276年的大明王朝轟然倒塌,讓人嘆息............
-
3 # 歷史宴
這個提問有點好笑。運作如常?從哪看出來運作如常了?認為運轉如常的,完全是在枉顧明朝皇帝懶惰殆政所造成的惡果!
我們不妨以萬曆皇帝為例,來看看皇帝不上朝,不作為給國家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多嚴重。
萬曆殆政帶來的惡劣影響主要有:
一、朝廷中樞基本癱瘓
關於這點,最突出的就是政府的官員得不到補充。萬曆四十年,宰輔只剩下葉向高一人,並且葉向高本人也無法工作,因為奏章上到萬曆那裡,往往如石沉大海,被萬曆直接留中不發,許多問題根本無法處理。葉向高萬般無奈,乾脆居家稱病,三個月閉門不出。而六部更是隻剩下吏部趙煥一個尚書,戶部、禮部、工部都各只有一位侍郎。督察院自御史溫純罷去後,長達八年的時間沒有正官。
政府缺員如此嚴重,國家政權能運作如常?簡直笑話。
二、宦官肆虐
由於長期不理政事,不見大臣,上來的奏章又不批,被奏章煩的不要不要的,就派遣自己身邊的太監去傳達旨意,太監的權力於是越來越大,為日後魏忠賢的專權埋下了禍根。
更有甚者,萬曆為了斂財,派遣礦監稅使四處搜刮財寶。這些礦監稅使都是由宦官擔任,他們一個個都是惡棍,所到之處,無不雞飛狗跳,那個地方無不被砸個稀巴爛!
於是乎,武昌、黃州、襄陽等地民變四起!
三、財政崩潰
從萬曆三十一年起,國庫幾乎年年虧空,每年需要承擔高達兩百萬兩白銀的赤字。而必須指出的是,這段時間,由於礦監稅使的搜刮,萬曆的內帑是富得流油。但是即便如此,萬曆還不時從國庫提取銀子私用,每年提取的銀子幾乎高達一百萬兩!哪管國庫虧空!
四、邊備廢弛
九邊歲餉缺至八十餘萬,平居凍餒、脫巾可虞;有事怨憤,死餒無望。塞北之患,未可知也。京師十餘萬兵,歲靡餉二百餘萬,大都市井負販遊手而已。一旦有急,能驅使赴敵哉?——《明史.王元翰傳》
從這一則史料不難看出萬曆晚年的邊備有多麼的不堪。軍餉幾乎年年拖欠,士兵到了沒飯吃的地步,要麼搶老百姓的糧食吃,要麼把戰馬殺了吃,要麼把火藥私自賣給努爾哈赤,還錢買糧食吃。
這樣的軍隊在努爾哈赤的凌厲進攻下,沒集體倒戈,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五、黨爭激烈
皇帝不管事,人心渙散,這就為結黨營私和門戶之爭創造了便利條件。一方面,朝廷大員利用皇帝昏庸不理政務的局面,私下廣結黨羽、自立門戶。他們搶奪要位,但凡與他們政見不相同的,便群起攻之。另一方面,那些被革職的中下級官吏和仕途上不得意的文人墨客,因為相同的政見,共同的利益,自發地集結起來,利用結社講學的名譽,抨擊時政!東林黨在這個背景下誕生了。
小結:明朝皇帝的殆政,造成的惡果是極其嚴重的。勤政的皇帝不一定是好皇帝,如崇禎。但是勤政卻是一個皇帝的基本素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這些中國歷史上的優秀帝王,他們又有哪一位是懶惰殆政的,又有哪一個是幾十年不上朝的?
(全文完)
參考文獻:《明史》
《國亡肇始——萬曆》張明林編著
《明亡清興六十年》閻崇年著
-
4 # 深藍藏藍
制度健全,各部各司其職,正常運作。
不上朝並不一定不理朝政,就如同一個人開了一家公司,他在家裡呆著不去公司,有人彙報就行,重要的事情還得決策。
嘉靖雖然不上朝,可他將天下大事,大臣遙控於股掌之間,其實是高人。
萬曆不上朝,可能是張居正從小傷害了他幼小的心靈,他心靈有點問題,面對朝堂上那些大臣吐沫飛濺的爭論,上疏,他的確有些不適應。可朝政他還是打理的。
還有個做木匠的就不說了,他一生最大的功勞就是培養了一個叫魏忠賢的閹人,然後為後來的電影創作提供了很多素材。
-
5 # 天晴愛睡覺
說白了,明朝的皇帝只要會點頭搖頭就行了,就算是霍金也能做到!
這都是因為政治制度的獨立性,所以即使皇室甩手修仙,國家也能正常運轉!
明朝廢除了丞相制,把丞相的權力分散了,而且有錦衣衛和東廠監督百官!
內閣統領六部,內閣負責對國事出具處理意見,皇帝負責勾決或否決,司禮監負責根據皇帝的意思起草聖旨,六部負責具體實行!
-
6 # 太史公後人
明朝有內朝和外朝之分,內朝就是宦官機構,外朝就是內閣百官。
嘉靖中後期外朝基本只見幾個內閣,比如嚴嵩、徐階,還有一大堆內朝宦官(但是嘉靖朝的宦官比內閣換的還頻繁,說明嘉靖根本不信任宦官,只是把宦官當臨時工)但是嘉靖對奏摺看的很重要,多半都是御筆親批的,所以嘉靖把控朝政毫無問題。
萬曆時期,特別是申時行被逼退之後,這個時候萬曆基本不想管外朝百官之事了,自己組建了一個強大的內朝宦官機構,與外朝內閣百官作制衡,反正外朝不管的事,內朝宦官機構一樣能完成,所以外朝官員愛辭職辭職,反正有自己內朝這些宦官支撐著。
不過萬曆利用和制衡這些宦官也有自己的一手,不過都是效仿當年祖父嘉靖的,把這些宦官當做臨時工,才能使得明朝機構一樣能正常運轉,也沒有宦官出現權傾朝野局面。
-
7 # 叢中笑6603
你提的問題,以為明朝中後期,皇帝好象不管事,但政體國體依然正常運轉,要找一點原因。
其實很簡單,它通過一套完整的國家工具,對國家實行管理:
一,皇帝不上朝不等於不理朝政。
二,皇帝通過他任命的內閣首輔來施政,既讓那些首輔們對皇帝負責,也讓這些首輔們有職有權,管理具體事務。
三,皇帝通過建立東廠等各種組織,監視和督促哪些朝廷命官為朝廷效命。
這樣一來,只要國家工具不發生變動,國家制度不發生變化,國體就能正常發揮作用。
-
8 # 無名屍
嘉靖可能還管點事,萬曆真的除了撈錢,其他事什麼都不管了,萬曆不上朝時期,到後來六部尚書就剩下個刑部尚書了,六部官員缺額一大半,官員升遷降職缺額補缺完完全全停頓了,全國知府缺少一半以上,政府完全停頓下來了,這樣的政府情況能好的了嗎?
明朝的內閣跟西方國家的內閣不一樣的,說不好聽的,明朝的所謂內閣就是皇帝的祕書處而已,有多大權力要看皇帝給多少,而且內閣管不到六部。很多人說明亡於萬曆,就是說萬曆不上朝這麼長時間,造成朝廷停頓,官員貪汙腐敗嚴重,底層官員沒人管還不使勁貪汙腐敗,民間民不聊生,這就是這樣說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
9 # 老徐故事會666
當時明朝是內閣制度!各地處理檔案選遞交內閣,由內閣首府帶領內閣人員進行處理,然後交給司禮監、由司禮監進行批紅!只需要聽取皇帝意見即可!
-
10 # 仁杰說史
不上朝不代表不辦公,嘉靖皇帝和萬曆其實都是在靜攝,也就是暗操朝政。尤其是嘉靖,你別看他躲在西苑煉丹就兩眼一抹黑了,其實朝廷只要有一隻蒼蠅飛過,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嘉靖一朝的大事,用兵、財政、以及宰輔更替,哪一件不是經過嘉靖的許可。
當時的內閣制度也比較完善,一些首輔身上的責任就重了些,當時的政治體制有點像現在的內閣制,明末也有一點資本主義的萌芽,可惜呀。當事的明朝首輔如張居正、楊廷和等兢兢業業,鞠躬盡瘁。撐起了風雨飄搖的大明江山。
再就是當時的皇帝身體也不太好,明朝後期的皇帝大多縱情聲色,身體不太好,在家上明朝裡的言官也特別厲害。敢言直諫、皇帝都無可奈何。萬曆皇帝就是受不了言官而選擇後臺辦公的。
回覆列表
武宗是在王守仁修改報告之後離開南京的。這時距離平叛已經一年兩個月,皇帝自己和他的走狗們也獲得或者說騙取了榮譽,沒有理由再賴在這裡。南京人民暗地裡都額手稱慶,因為這位威武大將軍鎮國公鬧得帝國的副都雞犬不寧,處女、寡婦和小豬都被江彬搜尋。後一動作的原因是豬與朱諧音,大將軍下令禁止養豬和殺豬。帝王的荒唐從來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不過,凡事都有謝幕的時候,武宗的遊戲生涯則以悲劇告終。由於捕魚他落入水中,差點讓自己餵了魚。
此後皇帝作為病人回到北京,並在三四個月後孤獨地死去。三十一歲的他沒有留下兒子也沒有遺囑,內閣大學士楊廷和便奉太后懿旨抓捕江彬,迎武宗堂弟朱厚熜(讀如聰)入京。這就是明世宗,俗稱嘉靖皇帝。嘉靖繼承皇位時十五歲,在位四十五年。死後三子朱載垕(讀如厚)接班,是為隆慶皇帝明穆宗。六年後穆宗去世,兒子朱翊鈞(翊讀如議)繼位,是為萬曆皇帝明神宗,在位四十八年。這祖孫三代近百年,便構成了明中葉。明中葉的政治特點,是皇帝不作為,閣臣窩裡鬥。嘉靖創造了二十年不見大臣的紀錄,萬曆也數十年不上朝,朝廷成為嚴嵩和張居正等人依附太監,上演各種鉤心鬥角戲碼的舞臺。
這當然是只能以後再說的話題,但那祖孫的驚人相似卻讓人好奇:難道他倆真的是一個修仙一個抽鴉片?主要原因,恐怕還是前面鬧夠了。其實只要稍加留意,便不難發現明代前期很折騰:朱棣奪皇位,宣德徵越南,英宗伐蒙古,寧王反南昌,成化初年則民變不斷,只有後面部分和弘治年間天下太平。難怪,除了太祖和成祖,前期的皇帝都短命。後期的則病態。光宗朱常洛乾脆就是病人,甚至沒能活到使用自己的年號泰昌,在位時間其實只有一個月。接班的兩個兒子也都有心理問題。天啟是什麼事都不管,專心致志做木匠活,天下成為魏忠賢的。崇禎則什麼人都不信,大權獨攬疑神疑鬼剛愎自用,結果是北京又變成李自成的。這叫什麼呢?前期鬧哄哄,中期懶洋洋,後期病殃殃。
天啟是等死的節奏,崇禎是找死的節奏。這樣看,正德皇帝明武宗便成為轉折點。實際上到憲宗成化年間,帝國上層建築的基本建設已經完成,國家機器也能夠自行運轉,需要處理的只是歷史遺留問題。難怪此後竟有三十多年無話可說,以至於做個大事年表都困難。武宗的歷史使命則是釋放能量。這能量既是他的,也是帝國的。不要忘記,大明王朝乃依靠元末起義而建立,因此聚集了巨大的能量。
但是獲得政權之後,朱元璋便不再願意與他人分享自由,也不願意像唐宋那樣開放帝國。他和他的子孫甚至用了近兩百年的時間來重修長城,就像農村老地主修建莊園的土牆和柵欄,既防狼群入侵又防羊們出逃。朱棣以後的皇帝,就是看守那份家業的。看家護院其實乏味,百年老店更是寂寞,成為留守兒童的武宗只好自封為威武大將軍鎮國公。但唯其荒誕,能量的釋放才是井噴式和一次性的,以後便波瀾不驚。嘉靖和萬曆不問朝政,也恐怕因為沒啥可問。兩位的享年倒很可觀:嘉靖六十,萬曆五十八。考慮到後來的天啟只活到二十三歲,他倆真的要算長壽,儘管是否健康實在難說,政績更是無從談起。要知道,就連一貫歌功頌德的正史在為他們立傳時,都覺得無碑可樹乏善可陳。
中葉,也成為轉折時期。變化是同時代人自己感覺出來的。嘉靖三十二年的進士王可立,便在他所著《建業風俗記》中這樣描述:正德以前南京的民居房屋矮小,廳堂大多在後面,即便有雕樑畫棟也風格簡約。嘉靖末年則不要說士大夫,就連普通百姓蓋新房都要大興土木豪華裝修,奢侈程度令人瞠目。文明禮貌則成為稀缺資源。過去在南京城,哪怕陋巷中或城鄉接合部,也隨處都能遇到質樸俊偉的忠厚長者、知書達理的翩翩少年。嘉靖末年卻只見紈絝惡少飆車打馬,即便路遇尊長也不避讓致敬,全然不知禮數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