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以史為鑑漫浸生活

    曹操的功大還是過大?唐太宗李世民曾評價曹操: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謀不足。

    世間如無曹孟德,漢末又將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滅黃巾,討董卓,徵張繡,伐劉表,斬呂布,平袁紹,東臨碣石,詠志抒懷,一生豪邁不羈,可當大英雄之名。

    獻帝闇弱,名存實亡。時至亂世,四方英雄起於草莽,曹孟德在各路義軍中,屢出奇兵,異軍突起,招降納叛,攬四方名士,從諫如流。每遇急難,必出急智,化險為夷,反客為主,可謂是一代梟雄。

    曹孟德與民國大軍閥張作霖,有通病,有雄才無大略。闢如,明太祖朱元璋確立的戰略,既是學士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收穫天下人心,明太祖身具雄才,更有大略。”反觀曹孟德,雖攻城掠地,勢成三足,但挾天子以令諸侯,在輿論大戰中始終處於劣勢,普天之下只知曹阿瞞為不仁、不義、不忠、不信之奸雄,其心思昭然若揭,為世人所唾棄。西蜀劉備有大略,卻無雄才,舉興漢旗幟,以正統自居,四海皆知皇叔仁義。故兵馬雖弱,卻以虛德立身。江東孫權人心不足蛇吞象,佔據江東81州尚不知足,休養生息,志在問鼎中原。

    漢獻帝如同燙手的山芋,成為曹操一生當中的又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卻過早的暴露了曹操的起兵意圖,成為眾失之地。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曹操戰略的一大敗筆。如同元末小明王韓林兒,朱元璋供也不是,殺也不是,左右為難。最後廖永忠將其覆舟沉於江,這也是朱元璋無奈之中,為他選擇的歸宿,了此心病。

    話說到這裡,我們就知道了,曹操,劉備,孫權三股主要勢力,並無道德的高下之分,卻有政治手腕上的高低差距,劉備計高一籌,佔據道德制高點,以弱勝強,偏安一隅。

    孫權父子、兄弟三世經營,坐穩江東。唯有曹操雖然力量強大,勢不可擋,但終究技差一籌,功虧一簣,在世之時未有突破,反而成為了後世劇本當中的白臉奸雄,被世人信以為真。但是論其對於當時社會的貢獻,曹操對於北方社會的穩定,生產的恢復,百姓的安居起到了積極作用,為西晉統一全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應該說生逢亂世,力主統一,平定叛亂,恢復生產,一生有功無過。

  • 2 # 樗丘閒居客

    歷史上的曹操是功大於過。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了中國的北方,結束戰亂,並實行了屯田制,逐步恢復了北方的經濟發展,使老百姓得到了和平安居,他不分門第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他開創的建安文學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他為後來晉朝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 3 # 孤燈寒門客

    一、社會民生方面:曹操穩定了曹魏政權之後,在他的轄區之內大修水利、擴大屯田、安置流民、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發展等等,使曹魏地區的中原大地煥發新機,穩定了飽受戰亂的人心,為中原的大地帶來了祥和、太平。

    二、軍事方面:結束中原地區的混亂局面,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天下九州得其六,方有中原之一統。

    四、文學方面:曹操不光是個武人,在其文學上也是一絕。在他的辭賦中,都飽含著自己的巨集大抱負和反應民生疾苦之意,魯迅贊之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建安文學”由此發端。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果沒有曹操,還會有其它諸侯這麼做,像之前的董卓。而曹操在對待天子上,雖然不敬,但卻是為了實現抱負,為了自己的威勢而已。侍奉漢獻帝30餘年,也沒有想著取而代之,只是以周公效仿罷了。他要的不是名分,而是能做事的權利,沒有權利,中原大地何來的太平?因此,這個過,可以不計。

  • 4 # 方圓論壇

    曹操歷史上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這還需要考慮嗎?曹操有什麼過錯?不僅是曹操,就是東漢末年所有的其他諸侯,他們又有什麼錯?事實上以功過來評價判斷一個人是十分的膚淺的。尤其是在東漢末年那個亂世時期,漢室衰敗,天子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在這個亂世時期中,所有的人都沒有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不過是古代封建王朝興旺更迭的過程罷了。曹操作為其中的一員,自然也談不上過錯,除非是背叛了民族吧。否則他們所有諸侯都談不上過錯。但從功勞這方面來看,曹操還是有的。

    首先就是曹操對於寒門士子的提拔重用。曹操之前,漢朝的寒門子弟很少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這也是因為漢朝時期選拔官吏的方式叫做舉孝廉。被選用人既要有仁義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質,也要有高貴的家世出身。就憑高貴的家世這一條就把所有的寒門子弟給排除在外了。所以一直以來漢朝的發展都非常畸形,國家政權全部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寒門永無出頭之日。而曹操則不同,曹操用人不拘一格,他不看重出身,更看重能力。選用官員要“明達法理”,能行法治。

    曹操任用崔琰、毛玠掌管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社會風氣有所好轉。從這一點來看,曹操對於中國政治風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使得寒門子弟第一次可以真正的和世家大族子弟共處一朝,讓他們可以憑藉自己的本事獲得自己的地位。為維護和發展勢力,讓更多的人為自己的事業服務,不受上述標準限制,曹操強調“唯才是舉”。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質、出身下層的人,他也注意提拔。

    烏桓蹋頓總攝三王部,跟袁紹要好,曾幫袁紹攻滅了公孫瓚。官渡之戰後,袁紹退回冀州不久就病死,而他的兒子袁尚、袁熙又投奔了烏桓。曹操北征烏桓蹋頓,出自戰略的需要,即要徹底消滅袁氏勢力並統一三郡。白狼山之戰,曹軍大勝,並把烏桓俘虜去10餘萬戶的漢人和幽、並二州的烏桓萬餘“落”遷入內地。促進烏桓人同漢族逐漸融合,這對鞏固北方社會秩序、使人民生產與生活安定有著積極的作用。這些都是曹操所做的貢獻。而這些貢獻其他諸侯並沒有做到,他們大多數人都是時時刻刻都只想著內鬥罷了。

  • 5 # 石露

    對於曹操的功與過,個人認為曹操是功大於過的。

    魏武帝曹操作為三國時期最雄才大略之人,他的一生可謂十分精彩,留下了很多事蹟,傳說至今,這其中,曹操對於國家、民族的貢獻也十分多,他的頭銜共計有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等,以下根據他頭銜這幾個方面,分別進行敘述。

    政治

    曹操一生信奉法家,剛出仕任洛陽北部尉的時候,就敢杖殺漢靈帝寵信的宦官蹇碩的叔叔,對於豪強大族,曹操始終持打壓抑制的態度,起兵初期剛剛佔據兗州,就敢於拿名士邊讓開刀,震懾地方豪強,雖然此舉導致了兗州叛亂,但曹操依法治國,壓制豪族世家的想法從沒有改變。後面奪取了袁紹的冀州,曹操也一改袁紹縱容重用地方豪強大族的舊習,立即“重豪強兼併之法”,打擊了土地兼併等不法事情,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悅”的效果。司馬光說曹“化亂為治”,並非無據。

    曹操曾先後下了三次“求賢令”,選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我們知道,漢朝的人才選拔往往需要一些有名望的人,對於人才進行品評推薦,漢末比較有名的如許劭,許婧兩兄弟等,其中曹操也是因為得到了許劭的評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繼而聞名於世走入仕途的。還有就是曹操統一了中國北方。

    經濟

    曹操在經濟上也有過很重要的貢獻,即興置屯田。所謂屯田,就是漢以後歷代政府為取得軍隊給養或稅糧由政府直接組織經營的一種農業集體耕作制度,類似於後世的生產建設兵團。雖然屯田制並非曹操的創舉,但在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局面下,曹操運用前人智慧,採納納棗祇等人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在許下募民屯田,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有效地解決了曹操集團的糧食問題,對於東漢末年的經濟起到了很大的恢復與促進作用。

    文化

    曹操本人就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他的詩作《觀滄海》《龜雖壽》《短歌行》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此外,他很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在統一北方的混戰中,就注意對圖書的保護和收求。建安五年擊敗袁紹後,下令“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曹操還將蔡邕的女兒蔡琰從匈奴迎回,命其整理蔡邕的文稿,同時講其藏書之事,蔡文姬“繕書送之,文無遺誤”。

    正是在曹魏這種重視文化的氛圍下,才出現了聞名後世的“建安文學”以及“建安風骨”,使得漢末衰微的文學有了新的生機。

    以上就是曹操的主要功績與貢獻。

    再說過,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用人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等等,大多在影視劇中是奸詐多疑的形象,但影視劇,歷史小說都有創作的成分。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總的來說,曹操的功大於過。

  • 6 # 談話說歷史

    1、有政治見識深遠而正確。

    最開始董卓佔領帝都洛陽,曹操就知道只有刺殺董卓並且是他自己去刺殺才行,無論成功與否,將打響他自己政治生涯的第一炮。刺殺失敗後,逃到陳留招兵買馬,等待時機。後來袁紹召集18路諸侯討伐董卓,曹操知道自己要去且必須去,首先他已然算是一路諸侯,其次討伐國賊董卓人人有責。

    看到各路諸侯各懷異心,知道成不了事果斷放棄。董卓被呂布所殺後,曹操從李傕,郭汜手中迎回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佔領政治高度,名正言順。

    曹操還會利用政治手腕掌控人心,譬如踐田割發、得敵人部下死力、不計較與袁紹通書等,他還知道維持一個平衡,在該殺的時候絕不為小仁而去大義,具備了一個傑出政治家的條件和綜合素質。

    2、有很強的知人識人能力。

    在動亂的三國時期,他求賢若渴,唯才是舉。才放首位,不論德行。他用人有四大特點:第一:知人善任,唯才所宜。第二:推誠取信,用人不疑。第三:令行禁止,賞罰分明。第四:虛懷若谷,見賢思齊。有了雄厚的人才,還怕江山不定?

    3、曹操有過人的膽識、魄力、謀略和才學。

    著名的《短歌行》,介紹了自己一生,詩中描述了曹操一生中各種情感,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平定天下的雄心壯志。曹操一生生活節儉,家產還不及曹洪,當然他心繫天下,天下都是他的了,還在乎家產,這是何等氣魄!

    4、曹操也是有缺點的,這樣反而讓他的形象更真實。

    曹操最大的缺點就是疑心太重。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投宿呂伯奢家之後,見有人磨刀懷疑呂伯奢家人要害他,於是殺死了呂伯奢全家八口,陳宮見後嘆息:“孟德心多,誤殺好人!”後來,在他們逃離途中,曹操為了斬草除根,又有意殺死了呂伯奢本人,陳宮便嚴厲指責曹操:“知而故殺,大不義也!”而曹操竟悍然宣稱:“寧使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曹操犯頭痛病,無人可以醫治,於是找到華佗。

    華佗診斷後說要醫此病,需用利斧將曹操頭顱劈開,把腦中的毒瘤取出,曹操聽完驚疑不定,華佗就講出關羽的故事,譏諷曹操膽小。 曹操卻又犯起了疑心,怕華佗和關羽有交情,來刺殺自己,於是殺了華佗。

    但是總的來說曹操結束了亂世紛爭,使得百姓修養聲息,這也是他功大於過的集中表現吧!

  • 7 # 時光永作渡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的歷史功績似乎是消滅了叛亂,統一了中國,北部,恢復了生產,使北方人民安居樂業。這些成就顯示了曹操傑出的政治和軍事才能。此外,他博學多才。他的詩至今仍在流傳,也顯示了他傑出的文學才華。這些成就和才華聚集在曹操,自然顯示了一個人的非凡魅力。有些人喜歡他崇拜他是合理的。

    曹操對漢代也有所貢獻。在早年,他是一位“有能力管理世界的部長”。他不懼怕專制和強權,並嚴格執行法律。他有條不紊地管理自己的管轄權。率領軍隊抗擊黃巾起義,雖然有鎮壓農民起義的嫌疑,但畢竟也是對漢朝的一種保障。儘管他沒有成功地為董卓,而戰,但他也是一名正義的教師。後來,他歡迎獻帝,遷都許昌,恢復了禮樂,並使垂死的漢朝多活了許多年,這也功不可沒。因此,自豪地把自己比作“為殷服務是最大的美德,因為他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土地”

    如果曹操真的願意成為周文王,周公,伊尹和霍光,他可以被稱為歷史上最完美的人。但在其他方面,願意讓韓和不要把他當國王,而是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有掌握了王牌,他才能方便地發號施令。一旦翅膀滿了,基礎穩固了,它們就會被替換。

    《後漢書獻帝紀》年,建安時期在曹操的每一次促銷活動都是由范曄寫的從表面上看,它仍然是由獻帝,密封的,但是獻帝必須密封曹操想要的任何東西。厭倦了“三制”,它變成了“宰相制度”,直到魏公被九錫封,王維終於被封。

    對於忠於漢朝的官員和有聲望的官員,曹操已經逐步實行了排斥、罷免和屠殺。而那些試圖對抗曹操富寶漢室的官員和貴族們,曹操,甚至更有理由殺害甚至牽連到皇子女王

    曹瞞傳說:等你把華歆的軍隊送進宮裡後,你就要關上門,躲在牆裡。辛,一個壞人家毛牆,引出來的。帝時和古代審查官郗慮,坐在一起,後來被流放者通過了。他握著皇帝的手說,“我們不能一起生活在邪惡中嗎?”皇帝說:“我不知道我的生命何時到來。”皇帝對他說:“世界因邪惡而變得更美好。”在那之後,他殺了數百人。

    皇帝和皇后的悲劇在京劇《逍遙津》中最為明顯,聽到這個訊息我很難過。人們說曹操是漢朝,實際上是漢賊。這的確是一個公平的理論。沒有朝臣的日子,與韓和他的談話在《十二月己亥令》是真的自欺欺人。

    根據《後漢書》,帝時桓帝陵的漢朝“在天厭漢德已久”,實際上已經到了滅亡的地步。君子以天下,取韓左而代之,原無過失。張角黃巾起義時,提出的口號是“天堂已死,黃天應建立”到了甲子的年齡,一切都會好的。“他明確表示,他想反叛和摧毀漢朝並取而代之。雖然他失敗了,但他死得像個英雄。董卓和曹操人民口頭上尊敬漢朝,視天下為己任,採取各種卑鄙的手段陰謀篡位。這種行為在性格上不如張角。後來,在正月死了,到十月,篡奪了韓的王位。這被委婉地稱為“退位”。

    如今,人們有許多時髦的想法,如“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興趣”和“歷史是由WINNER寫的”。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世界上發生的事情沒有對錯,只要符合自己的利益。因此,曹操為自己的利益做任何事情都沒有錯。成功是英雄。

    然而,他們不知道世界上有正義。俗話說,“你被自己的繭所束縛。”俗話說,“你必須舉起石頭,打中自己的腳。”曹操遷至漢朝,曹丕成功篡奪了王位。然而,曹操的不忠、不孝和不公正,這些道德上的汙點已經成為曹氏的習俗。一旦曹丕即位,他首先要處理的就是他的兄弟。他既吝嗇又結婚,最終削弱了他在曹氏的家庭。曹睿開始比曹丕,強大,但在川西諸葛亮死後,他看到危機已經過去,開始暴露自己的性格弱點。他貪酒好色,修建大型建築,信仰神仙,並把漢武帝的金同賢遷過來,不久就去世了。在那之後,曹氏就完蛋了,他在等著別人篡奪王位。

  • 8 # 世界全史羅銳

    曹操奉漢室、除奸逆,文成武德,掃平割據,一統北方,行軍屯而安定百姓,舉賢才而不問出身,興軍功而打擊豪強,專勢權而不敢篡漢 其實歷史上鮮見的一代英主和忠臣了。漢朝制度上的不足(相權太重),出現的權臣很多比如西漢的王氏、東漢的竇氏、梁氏他們因外戚而得寵,因得寵而專權,因當時非天下大亂,誰也不願意篡漢而已。 東漢末年,各州募兵剿滅黃巾,造成了割據局面,天下大亂,統序失衡,很多野心家想帶漢朝自立。 曹操作為漢朝的丞相討董卓、滅袁術把敢於篡漢的割據力量一一消滅了,可以說功高蓋世,中興了漢朝,在這個過程中,人民本來只知道有孟德不知道有獻帝,曹操要是想代漢自立,完全有理由和群眾基礎的,但是他沒有,作為一個政治家,特別是站在金字塔塔尖的政治家,只有兩條路一是繼續掌權維持榮寵,再一個就是被人消滅,曹操想活命必須繼續他的道路無論與初衷是否相符,為了生存和部署的利益必須走下去,至於代不代漢完全就是個人意願了,可是大家都知道最後他也是漢臣,所以我說他是個忠臣。

    其實曹操在中國歷史上的形象最為複雜。 正如大家所說,有的人認為功大於過,也有人認為過大與功。但是我們仔細來分析一下吧。

    功: 1、曹操消滅了北方的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割槽域。為日後全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更重要的是,在曹操的勢力範圍之內。百姓過得比在別的軍閥那裡好。為什麼呢?這就說到了第二點

    2、因為曹操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他接受了毛玠的建議“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軍資”,把天子接到許都,使他成了正統,人民在正統範圍內就更舒心了。當時的人還就吃天子這一套。更重要的是,曹操實施的屯田對民眾是非常有利的。當他的人在豐衣足食的時候,袁紹的軍隊在吃河蚌,袁術的軍隊在吃桑葚,一對比就知道誰對人民更好了。

    3、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可以與之媲美的也只有唐宋盛況了),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4、曹操的出現,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因為他促進了歷史的進步,這也是他功大於過的最大原因。為什麼?因為我們知道,三國之前,是士族儒家制度,是以士族為主,其他的人民都成了愚民草民,有能力也使不上。因為士族壟斷了官職。而曹操要建立的就是寒族法家路線,唯才是舉,就打破了這個模式。而後雖然曹丕使用九品中正制,但是曹操的改革還是使中國的制度由士族儒家進化成後來的地主階級制度了。

    過: 對於曹操的過,其實最大的就是屠城。這是曹操一生最大的錯誤,他為了一己之私終結了數萬條生命,無疑讓人厭惡。 但是,縱覽全域性,無疑的大家會認為,曹操是功大於過的!

  • 9 # 沉睡的天堂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了英雄。”簡短的一句詩句就像我們描繪出了三國時期諸侯並起,逐鹿天下第一個景象。在羅老所寫的《三國》當中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都能稱得上是“英雄”兩個字。有的忠心無比,有的義薄雲天,每個人物都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讓我們在閱讀的同時彷彿看見了一個鮮活的人,他們給我們的印象不再是存在於書中,而是在現實生活裡。縱觀這麼多英雄人物小編覺得性格最為複雜的應該就屬於曹操了,他總是讓人捉摸不透。

    這本書寫出來的時間已經非常之長,因為受到當時社會的影響作者不可避免的就在書中寫道了一些當時的主流思想。

    極力宣揚的三兄弟之間的忠義,而且表現出強烈的“反曹”傾向。可以說他在文中被刻畫成了一個陰險又狡詐、殘暴而不仁的奸雄形象,後世對他的評價也都是沒有什麼好的方面,大部分都是一些負面的。

    但小編覺得儘管如此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孟德在某些方面的能力還是非常出眾的,只不過他在某些事方面表現的比較過激而已,處理的手段跟其他人有些不同。

    近年來隨著“三國風”的火熱,我們的身邊總能看見他們的身影,不過大多數人都是受羅老寫的這本書所影響,對孟德都沒有什麼好的印象。

    而在大多數翻拍的影視作品當中他肯定擔任的就是反派那一角色,虛假和偽善、玩弄權術已經成為他專屬的標籤,而人們卻忘記了他傑出的那一面,所有的優點都給人們刻意的忽略。

    雖然他的確不好相處,做過許多比較招人恨的事情,但小編在看過以後覺得他也不失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他的性格很難用一兩句話來作結論,前面所說的只不過是她比較突出的特徵罷了,但卻不能代表他整個人。

    小編覺得正是因為這種複雜的性格才使得這個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羅老在描述這個角色定性的同時,寫出了其情感的豐富性和性格的複雜性,給人呈現一種多元化的感覺,正是因為這樣人們在閱讀的時候才覺得這個形象更加的真實。

    而這裡特別值得稱讚的一點就是作者在寫出孟德諸多性格鮮明的巨大反差的同時,還提供了形成了這種反差的真實可信的證據,而這也就更加的豐富了他的血肉,讓他在讀者的眼中更加的鮮活,已經讓人分不清楚書中所寫和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他。

    可以說在孟德的性格當中都有著兩面性,也並不全是負面的。

    他在攻破下邳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派人進去穩定民心;而在擊敗袁紹之後,他感受到了河北百姓的苦,於是他就免除了當年的賦稅,或許許多人會說這只是他虛偽的一面,但小編覺得這可不一定。

    他的這些舉動不能全以虛偽而蓋過,因為作為一個有野心的政治家他或許也知道一味的殺伐解決不了問題,民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儘可能的號令自己手下的軍士不得騷擾百姓,如果有犯的話就如同殺人一般定罪。不管他是真心還是假意,但他至少知道善待民眾。

    在他統一了北邊之後,為了解決糧食缺乏的問題,於是邊在當地分兵屯田,大力興修水利。而他的這一舉動也對當時農業恢復起了一定的作用。

    他非常重視人才,相信這一點大家也都是知道的吧,他敢於打破世俗門第的觀念,他當時一系列的舉措鞏固了即將倒塌的中央政權,而且讓當時的社會經濟得到迅速的恢復甚至是進一步的發展,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北方都比較的和平,國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強。

    這可以說為後面的局面奠定了基礎,而這些都是他當初做出的一些貢獻,只是因為平常我們受他的形象影響太深,而沒有注意到他在背後所做出的一些成績。

    雖然他是可恨的,但其實也有著讓人稱讚的一面。所以我們在看待一個人物的時候不要從單方面出發,而是選擇全面的去審視。

    所以小編覺得曹操始終還是功大於過。

  • 10 # 歷史小迷童

    曹操是爭議性比較強的歷史人物,個人覺的他的功績要大於過錯!

    曹操的功績

    01、結束軍閥混戰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是曹操率兵結束了各路軍閥混戰的局面,統一穩定了北方。當然,曹操也是志在天下,並非是為蒼生請命,但穩定的北方對於亂世之中的黎明百姓來說,就有了相對穩定的安身立命之所。

    曹操的這項功績在東漢末年,無人能及。劉備一生奔波,最後趁著赤壁之戰獲得了荊州這塊地盤,後來又發展到蜀中,仔細數來,對於當時的社會和百姓,他並沒有做出多少的貢獻。孫權繼承父兄基業,維持江東,倒也借長江天險守護了一方安寧。

    而曹操滅袁紹、袁術、呂布,敗張繡、韓遂、張魯,不管曹操是為了爭奪天下也罷,還是為了蒼生也罷,至少他結束了這個混亂的局面,使得天下進入到一個相對穩定的態勢,百姓獲得了一口喘息的機會。再說,當時的各路諸侯,哪一個不是為了爭霸天下?

    曹操聽取謀士的建議,開始屯田,這對於當時的百姓來說是一個福音。可能很多人會說,曹魏繁重的田稅是對百姓無情的剝削。可反過來說,生逢亂世命如草芥,能有一塊田,有一口活命的糧食,就已經很不錯了。

    至少,曹魏的百姓要比蜀國的百姓過的好許多!蜀國無論是土地還是人口都是三個國家裡最少的,但蜀國的軍隊數量卻不少,百姓的沉重負擔可想而知。諸葛亮數次北伐,多因斷糧而撤兵,一方面蜀道艱難運輸不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糧食生產有限,籌集困難!

    蜀中雖然經過兩漢的開發,盛產糧食,可畢竟資源有限,經不起大量的消耗!

    建安七子裡曹操父子就佔了三個席位,他對中國文學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另外,曹操攻佔每一個地方的時候,都會小心的保護書籍。專門派人蒐集在戰亂中遺失在民間的書籍,後來在魏國成立了藏書館。

    在保護文化這塊,曹操的貢獻也比其他人要大很多。

    但同樣的曹操的過錯也很明顯,毒殺皇后、縱兵屠城,生性多疑錯殺了很多名士,但總的來說,在那個混亂的時代裡,他的功勞也最大。如果將曹操定為反賊或者奸賊,太過於片面。

    被人們奉為英雄的項羽屠城不比曹操少,為何就沒人詬病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一些有錢人家娶媳婦,都不要單親家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