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養育有新方
-
2 # 喵喵ysys
我家桃寶是1歲9個月開始進行如廁訓練的,太早我不建議,孩子有這兩個表現就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首先是會簡單的表達,其次是一天的一段時間內紙尿褲保持乾爽至少2個小時,說明寶貝對膀胱有了控制能力。
下面給大家分享我家桃寶如廁訓練過程
1.以模仿和遊戲形式提起孩子如廁興趣。
我當時是買了一本關於上廁所的繪本(帶馬桶小玩具)和桃桃一起看,她敢興趣自然而然就開始模仿了。
2.給孩子準備專門的小馬桶放到固定的位置。
馬桶可以帶寶寶去母嬰店裡試,選擇孩子喜歡並且合適的。
3.熟悉孩子的排便時間。
剛開始半個小時帶孩子去小馬桶一次,後面循序漸進的進行。
4.父母要有耐心,多鼓勵孩子。
我家寶剛開始訓練的幾天,天天尿溼好幾條褲子,有時候坐在馬桶上不尿,一站起來就尿了,我當時也是苦笑不得,大概半個月後,小傢伙連續好幾天都沒尿溼褲子了,還會主動告訴我說媽媽我要小便。
所以我想告訴爸爸媽媽們孩子的有些行為真的不用著急,到了一定時間總能給你意外的驚喜!
父母要跟隨孩子排便控制能力的發展,來把握住時機對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如何才能做好孩子的如則訓練呢?父母需要把握的原則如下
第一,在孩子1歲半之前,不要進行如廁訓練,不要要求孩子坐馬桶,不要訓練孩子如何脫下褲子解便。
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尚未健全如廁的體能和心理準備,大部分孩子是在2~4歲才能夠為如則訓練做好準備。
第二,孩子出現了以下行為,說明孩子已經為如廁做好了準備。當然,這需要父母仔細觀察。
這些行為是:孩子用語言或者動作向你表達他的便意;孩子很關注自己的排便,關注照顧者對自己排便的反應;孩子很關注父母的排便,想看父母排便;不願意在紙尿褲上排便;孩子能夠獨立穿脫寬鬆的褲子。
第三,父母需要做的事情:在如則訓練前,需要為孩子簡單講解排便的身體部位;當孩子表達出想解便的時候,指示孩子到便盆或者馬桶那兒去排便;當孩子沒有便意的時候,不可以強求孩子解便;當孩子自己成功完成解便,成人不要表現得過於興奮,也不要猛烈地讚美孩子,就當這是一件平常之事;
如果孩子嘗試解便時失敗,建議孩子下次再試一試,不要責備和呵斥孩子;父母不要對孩子說他的排洩物“好髒、好臭、噁心”等,不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排洩物是“令人討厭的東西”。
總之,如此訓練只是讓孩子掌握一項新的技能,父母不要給孩子傳遞“成功解便就是好孩子,不按時成功解便就是不討人喜歡的孩子”的價值觀,不要將孩子的排便與懲罰和獎勵聯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