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史春秋

    慈禧同西漢呂后、唐朝武則天並列“中國三大女主”,但是論名聲,慈禧最差,論相貌也不敢恭維,因為從她晚年的照片可見一斑。有意思的是,有個別外中國人竟然將她誇得天花亂墜,大有入選“四大美女”的趨勢。比如美國傳教士I.T.赫德蘭曾在《一個美中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中就毫不吝嗇地說:

    “她全身散發著國王般的風度,她身體的比例可以說是非常完美,走路的姿勢也是相當的輕快,步履輕盈,體態優雅而有風韻。”

    但是,就慈禧相貌而言,也有比較理性客觀的描述,比如作家伊萊扎·魯哈馬·西德摩曾在《中國的長壽帝國-清朝》中描寫慈禧為:“身板挺直”、“面目秀麗”、“長著一雙鷹眼”、具有“明顯的韃靼人特徵”。

    但無論怎麼說,慈禧入宮後並沒馬上得寵是事實,想必同她的整體形象還是有一定關係的。要知道,女人的美麗就像兜子裡的錐子,一不小心就露出來“扎人”,除非咸豐是一個如漢元帝那樣“以畫取人”一樣麻木不仁的皇帝。可事實並非如此,咸豐皇帝對於美色的追求遠比處理政務要勤快、要上心。

    如果咸豐不去“招惹”慈禧,也不會誕生“大清女人”,中國的歷史會被改寫,屆時將是一件幸事。然而,正是咸豐皇帝同慈禧的一次偶然邂逅,給了對方烏鴉變鳳凰的機會,同時也帶給了晚清中國諸多災難。

    慈禧屬滿洲正黃旗葉赫那拉氏,1851年,16歲的她被選秀入宮,同時入宮的還有鈕鈷祿氏等人,也就是後來的慈安太后。然而造物弄人,鈕鈷祿氏入宮僅四個月就被冊立為皇后,而葉赫那拉則被“發配”到圓明園做了女工。然而,苦幹年後,鈕鈷祿氏同葉赫那拉共同執掌大清朝政時“稀裡糊塗”地死去,而葉赫那拉氏卻成為大清帝國真正的主人。

    那麼,慈禧是如何改變自己命運的呢?咸豐皇帝為何要臨幸慈禧?

    皇宮裡最稀缺的資源並不是女人,而是能給皇帝生下兒子的女人,尤其是在皇帝尚沒有兒子、正盼子心切的時候,一旦有女人能讓皇帝心隨所願,那麼她赫炟的人生就此開啟。比如,衛子夫給漢武帝生下兒子劉據不久便被冊立為皇后,曾經那個“金屋藏嬌”的表姐陳阿嬌早被漢武帝拋到九霄雲外。如今的咸豐同當年的漢武帝頗有幾分相似,因為漢武帝年近30才有的第一個兒子,而咸豐的情況是同選入宮中的那堆女人混了四年也沒見一個肚子有“動靜”的。所以此時的“母以子貴”更成了一條邁向尊貴之門的捷徑。誰能抓住這個幸運的機會呢?慈禧當仁不讓。

    所幸的是,慈禧並沒有“破罐子破摔”,反而越挫越勇。隨後,她就主動去侍奉了皇后,並隨著皇后經常到皇太后那裡走動。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好處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增加見到咸豐皇帝的機率。守株待兔也好,守著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也罷,反正慈禧在四年後等到了咸豐。

    (慈禧、咸豐劇照)

    一日,咸豐下朝到慈寧宮拜見皇太后恰好同慈禧相遇。四年不見,似曾相識,而咸豐皇帝眼中的慈禧又多了幾分風韻,於是咸豐示意慈禧留下。有了上次“失敗”的教訓,這回慈禧變得毫無保留,再加上利用四年時間已經在皇后、皇太后那裡鋪好了“路”。因此通過自身賣力,又加上有人背後美言,久別重逢後的慈禧深與咸豐深度融合。

    沒過多久,慈禧就懷上龍種,而且在他他拉氏為咸豐生下一個女兒後,慈禧當仁不讓生下皇子載淳。之後,咸豐冊封慈禧為懿貴妃,地位僅次皇后,母以子貴遂成現實。

    綜上所述,其實咸豐皇帝並沒有刻意去臨幸慈禧,而是慈禧一直在創造、等待著被臨幸的機會。

    然而,咸豐皇帝最不想做的事情卻是慈禧最熱衷的事情,所以慈禧很快就成了協助咸豐處理政務的助理。如此一來,便為慈禧由參政到干政、直到執政埋下伏筆。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後,清帝國窮於應對、節節敗退,當英法聯軍逼近北京時,咸豐皇帝只能帶著皇后、皇妃、皇子跑到避暑山莊避難。可是,才走到半路,便口吐鮮血,支撐不住。隨後在女人的一片哀嗚聲中勉強到達承德,不久駕崩。

    臨終前,咸豐皇帝重新組閣:以肅順、端華、載垣等八位王公貴胄輔政,由皇后鈕鈷祿氏同皇子生母葉赫那拉氏協助處理政務。另外,咸豐將刻有“御賞”的印頒給皇后鈕枯祿氏,把刻有“同道堂”的印頒給葉赫那拉氏代管,待小皇帝親政後歸還。如此一來便形成一個朝臣、兩宮太后呈三角形的互為制約執政格局,足見咸豐的良苦用心。但是,就在咸豐去世不久,慈禧便將被排斥到“八大輔政大臣”之外的恭親王奕訢祕密召到承德,叔嫂二人開始謀劃除掉輔政大臣事宜。

    (奕訢劇照)

    1861年九月底,就在咸豐皇帝下葬的前四天,慈禧火速返回京城,籌劃相關事宜,一張圍剿“八大臣”的大網隨之張開。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何況誰都沒料到時年26歲的慈禧心機如此之深、下手如此之快。因此,當肅順等人護送咸豐梓宮行至密雲時,便被逮捕入獄。兩個月後,肅順被斬,端華、載垣被賜自盡,其他人員遭貶斥,“八大輔政”大臣集團土崩瓦解,大清帝國進入兩個女人垂簾聽政的“同治”時代。

    然而,十餘年後(1683年)先是除八大臣功臣“奕訢”因中法戰爭失利被罷黜,後又鈕鈷祿氏(慈安)不明不白地暴斃,由此,大清帝國成為了慈禧一個執政的“女人的大清”。

    (肅順劇照)

    歷史後果之二,慈禧執政幾乎沒有正面意義,反而將清帝國推入黑暗深淵。

    首先,慈禧貪圖權欲,為我獨尊,只知享受權力的快感,而尸位素餐,建樹平平。而為了長期佔有、操控權力,她先垂簾聽政,後立年幼的光緒為帝。就在光緒想大展巨集圖時,慈禧又棍棒相加,無情打壓,以致於清帝國唯一的一絲中興的署光被撲滅。就在慈禧臨死前,她的慣性思維還在作祟,於是又別有用心地將三歲的溥儀推上皇位。

    其次,慈禧只顧個人奢侈揮霍,不顧國家危機存亡,在她的眼中享受永遠是第一,而國家的前途命運只能“自求多福”。最重要的是,在面對列強侵略時,慈禧毫無應對之策,只知道一味地妥協、一味地出賣國家利益、甚至不惜同洋人媾合鎮壓民眾,來換取“皇位”的片刻苟且。

    再則,無論是袁世凱的北洋新軍,還是李鴻章的“北洋革新”,實際上都是實現個人野心或攫取利益的工具,北洋集團內部的疾患正是甲午戰爭失敗的由頭。而寵大的支出,只能轉嫁勞苦大眾,於搖搖欲墜的清帝國更是雪上加霜。不幸的是作為掌舵人的慈禧不能明察秋毫,只有渾渾噩噩,聽之任之,將就一天算一天。

  • 2 # 秋天燦爛

    慈禧入宮後得到咸豐帝的寵幸,這就涉及到慈禧的容貌和才華了,客觀說她相貌應該還可以吧,雖談不上國色天香,但也還是不錯的,她懂滿語通漢文,入宮前有一定的國學基礎,就算文化水平不是太高,讀書也還是很痴迷。據說她入宮後愛讀古書,最愛看的是紅樓夢,甚至有些篇章還能背誦,所以這可能也是咸豐看上她的一個原因吧。由於咸豐懶於國事,寄情聲色,所以有些奏章就讓慈禧批閱,字寫的不錯,書法好,而且還給咸豐出謀劃策,對最高機構的權利運作模式也聊熟於胸,但最關鍵的就是她給咸豐生了唯一一個兒子載淳。從此這也就確定了她的地位,被晉封為懿貴妃,在她之上只有一個孝貞皇后,她就成為後宮的二號人物。咸豐死後,同治即位,辛酉政變後,她爬上權利的巔峰。在當時清朝封閉的統治系統中,她能較好地平衡保守派和洋務派的力量關係,延續自己和大清國的政治生命。她重用漢臣,支援洋務運動,客觀上講對中國的軍事實力有所提高,有一定積極作用。到了光緒時代,中日甲午海戰爆發,清朝慘敗,也暴露出清朝在慈禧統治下的各種弊端,割地賠錢,簽訂不平等條約,不過她採納左宗棠的建議,出兵收復了新疆,通過談判,收回伊犁部分地區。之後她干預戊戌變法,屠殺維新派,囚禁光緒帝,喪失了上天給與清朝的最後一次機會,後來她利用義和團對抗洋人,結果造成八國聯軍進入北京,並簽下《辛丑條約》,總之有人說慈禧就是清朝的掘墓人,她作為國家統治者沒有洞察到當時的世界已經發生了改變,規則也改變了,清朝的封建制度已經不適應世界格局的變化,如果沒有近現代政治家的眼光和智慧,只考慮自己的統治地位如何鞏固,清朝肯定走不了多遠,在1908年,光緒帝病逝的第二天,她也病亡。

  • 3 # 文刀木公

    “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的容顏,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咸豐皇帝與慈禧的相遇或許就是這麼發生的。

    早年的電影《垂簾聽政》一片中,就有描寫過咸豐是如何見到慈禧的:十七歲的慈禧剛入紫禁城,一日,咸豐皇帝在園中散步時,無意中遇見了少女慈禧,這時候的她正是,碧玉年華,不說長得傾國傾城,那也是青春無敵,嬌俏婉約的美少女,而且當時慈禧正在哼唱一首江南小曲,曲美人俏,不由的咸豐帝春心蕩漾,一見傾心了。

    這段故事雖然有戲說的成分,但也側面的顯現了慈禧的與眾不同。

    真真假假姑且不論,但當翻看史上對於慈禧的性格描述,這人海中的驚鴻一瞥,並不是偶然的,這件事的發生是必然的

    慈禧沒有顯赫的家世,歷史記載,她的葉赫那拉家族,早年曾與愛新覺羅家族發生過紛爭,後被愛新覺羅家族征服,不算是清八旗正統,慈禧入宮想要出頭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而且她的相貌只能算中人之姿,但她能贏得咸豐皇帝臨幸,並最後登上最高的中國政治舞臺,與她的機智與權謀有很大的關係。

    善用規則

    在封建王朝中,清朝皇帝一向以勤勉著稱。宗法規定為防止他們沉迷於酒色,以及過度寵幸某位妃子,特別制定了“翻牌子”侍寢規則,皇帝臨幸妃子的事情,由敬事房負責,皇帝想要人侍寢,敬事房太監就會向皇帝呈上銀盤,通過翻牌子決定,這樣,妃嬪要接近皇帝就有很多的隨機性。

    慈禧就利用這一規則,通過收買敬事房的太監,經常把有她名字的牌子放進去,就獲得了多次見到皇帝的機會。

    體現自我

    要想等到皇帝長期寵幸,還要適時的展現自己魅力。

    野史中記載,慈禧得到了一個民間的“駐香露”祕方,一經服用,通體生香,而且可以持續多天,讓咸豐帝對她欲罷不能,當然,這隻能當故事聽。

    真正的原因是,慈禧自小受過詩書薰陶,寫的一筆好字,當咸豐處理朝廷奏章時,她可以在旁邊做祕書類的工作,為君分憂,有時還可以為皇帝提出合理化的建議,為此,咸豐減少了很多的工作壓力,咸豐當然會越來越喜歡她了。

    母憑子貴

    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一歲的慈禧生下咸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即同治皇帝),自此,她的身份地位就更加尊貴了,不久晉封為懿貴妃。

    由於咸豐帝體弱多病,兼之當時的大清北有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南有太平天國反清農民運動,正值內憂外患之際,讓他心力憔悴,對於慈禧的依靠就更加明顯了,甚至引起了朝臣的不滿。

    垂簾聽政

    咸豐帝死後,皇子載淳即位,定年號“祺祥”。慈禧與皇后慈安並尊為皇太后。

    顧命八大臣企圖專權,權力慾極強的慈禧非常不滿,於是她聯合在京主持和談的咸豐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訢,利用帝后和咸豐帝的梓宮回京的機會發動辛酉政變,設計逮捕了八大臣,判處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自裁、肅順斬立決,其他人革職。奕訢被封為議政王。

    1861年12月2日,改年號“同治”,兩宮太后御養心殿,開始歷史上有名的“垂簾聽政”。

  • 4 # 當代曹植

    慈禧並非相貌平平,而是十分漂亮,並且智慧一流。

    慈禧是以秀女身份入宮,慈禧故意等咸豐到圓明園遊逛的時候躲進林子裡唱拿手的江南小調。咸豐被陶醉後,有了慈禧的第一次被臨幸的經歷,而且第二天一早就被賜封為貴人。

    慈禧又主動去侍奉了皇后,並隨著皇后經常到皇太后那裡走動。

    一日,咸豐下朝到慈寧宮拜見皇太后恰好同慈禧相遇,咸豐示意慈禧留下。

    沒過多久,慈禧生下皇子載淳。之後,咸豐冊封慈禧為懿貴妃,地位僅次皇后,母以子貴遂成現實。

    1861年,咸豐駕崩,慈禧的兒子同治登基,慈禧聯合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將顧命八大臣一網打盡,開始垂簾聽政,並開啟了洋務運動,引進西方科技成果,建福州船政局及水師學堂,建安慶軍械所,建江南造船廠及江南製造總局,建武昌鋼鐵廠,並引進德國步槍生產線,造出了鼎鼎大名的漢陽造,建天津槍炮局,建同文館學習外語,建總理衙門處理外交,鋪設電報線及鐵路,建四大水師。

    慈禧平定太平天國,平捻軍,平西北迴亂,平阿古柏,逼退沙俄,收復新疆,戰平法國。慈禧將清朝從內憂外患中解救出來。

    1902年,慈禧宣佈新政。建警察制度,建郵傳部,禁止婦女纏足,嚴禁鴉片,大力發展工商業,鼓勵民眾辦廠、經商、上新式學校。廢除科舉制度與奴隸制。派五大臣出洋考察,頒佈《欽定憲法大鋼》,國家逐步走向近代化。工商業快速發展,財政收入逐年增加。

    綜上,咸豐臨幸慈禧極為重要,因為慈禧給清朝續命五十年。

  • 5 # 旭日吳剛

    慈禧應該算一個與我們較近的歷史人,但這個問題問得有點主觀臆斷。為什麼這麼講?因為慈禧的長相到底是花容月貌,還是相貌平平?這個歷史上的評價好像都有,但這個重要嗎?關鍵是咸豐帝怎麼看?他老人家認為慈禧花容月貌或是相貌平平,那慈禧的容貌就定了性,畢竟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歷史上慈禧用盡了各種手段去邀寵,這個好像是大家有所共識,這隻能說明慈禧是一個懂得用手腕去達到自己目標的人,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有政治能力和政治手腕,才可以駕馭一個政權,駕馭各種勢力和人物。

    如果強行要說慈禧對歷史的改變有哪些?個人認為主要還是它代表了保守勢力,打擊了光緒的戊戌變法,將維新派支離破碎維持了封建王朝的延續,其他的講她一些缺點和不足,比如奢侈、專權、媚外、打擊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等,有些不是那麼實在,奢侈專權她肯定趕不上乾隆;媚外也是在國力和國運衰弱的基礎之上,弱國無外交;作為統治者的他,打擊農民運動,維護封建統治是她的職責所在,而且她一個女人的身份支撐了大清國半個世紀的政權穩定,已實屬不易,在當時的情況下,也非一般人能做得到,所以對她的評價,我認為是一個固執,有性格,能決斷,有手腕的老人家,大清國在她手裡還是可控的,她也盡最大能力維護了大清國最後的顏面。

  • 6 # 蘭州歷史愛好者

    誰說慈禧相貌平平?她留下來的七八百張照片,大多為六十歲以後的老年相貌,年輕時的慈禧小名蘭兒,按滿洲人的標準應是千里挑一的美人!咸豐帝在清朝十二帝中,命運最不濟,二十歲一即位,各種威脅大清的亂事接踵而來,太平軍,英法聯軍,捻軍,回亂,在他的十一年時間裡內憂外患,一天都未消停!而我們這位年輕天子,治國無方,享受一流。尤其是風流超過滿清諸帝。能入他的法眼的,怎麼可能相貌平平?慈禧為咸豐生下唯一的皇子,延續了大清龍脈,她母以子貴,升為太后,執掌朝政近半個世紀,殺伐果斷,重用漢臣,玩親貴與朝臣於股掌之上,使大清撐到二十世紀,可謂功莫大焉!

    慈禧掌權前,從乾隆後期始,到咸豐的近百年間,清朝皇帝平庸,吏治敗壞,文恬武嬉,民間鴉片氾濫!她大力整頓吏治,重用漢臣,興辦洋務,籌辦海防,收復新疆!儘管最終沒能使中國成功轉型,但她為大清續命若干年,這應該是不容置疑的!

    世事滄桑,我們今天不是為當年的老佛爺洗白,也沒這個必要,但我們看待過去的人或事,一定要回到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看待。作為帝制時期的太后,她也是盡了她的所能,為她的江山續命。為了她手中的權力,她不惜賭上國運,導致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她也難辭其咎!

  • 7 # 春裝花開

    在慈禧才選秀入宮時,其實她並不得寵,那是咸豐皇帝知道“慈禧”是葉赫拉那拉式,他聽過父皇"道光"帝說過清朝曾經攪滅了葉赫式,在葉赫首令快要死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只要葉赫還活著一個人就要大清滅亡,正巧“慈禧”就是葉赫式,咸豐怕這個預言會成真,所以就算再喜歡“慈禧“也不敢親近她,眼看著身邊的妃子都得到了皇帝的寵愛,而她一直被皇帝冷落,她不甘心,在一次皇帝路過花園的時候,故意唱著歌曲,朝梅園跑去,咸豐被“慈禧”的歌聲吸引了過來,他看到“慈禧"長的是眉清目秀的,很是漂亮,一直目不轉睛的看著她,心裡滿是歡喜,之後寵愛了她,從此以後“慈禧”成了位高有權利的女人

  • 8 # 看潮起潮落

    慈禧太后長的真不咋滴,雖然慈禧留下的照片都是她六十歲以後的照片,但老有老像,一個美麗的女子,即便到了老年,其相貌也有看頭。你看慈禧留下的那些照片,著實不敢恭維。一些考古專家藉助科學手段復原她年輕時的模樣,也並非天生麗質,還真是相貌平平啊。

    那麼,咸豐皇帝為何要幸臨慈禧呢?這還真是一個歷史之謎,有人說是因為慈禧有些手段,勾引了咸豐;也有人說是因為咸豐喝醉了酒,看誰都漂亮。這些都是後人的推測罷了,沒有真憑實據。反正這些爛事正史不會寫。

    要不是說,大清朝氣數已盡了呢?如果咸豐沒有遇到慈禧,那麼就沒有後來慈禧的垂簾聽政,歷史或許是另一副模樣。傳說,當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時,在消滅葉赫那拉部落時,葉赫那拉氏酋長臨死的咬牙切齒地發誓說:“我葉赫那拉氏就是剩下一個女人,也要滅了你建州女真部落”。而慈禧正是姓葉赫那拉。

    真是天命難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說柳巖的走紅多虧了郭德綱的調侃,你同意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