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熱知識

    鹽對我們如今的人是再普通不過的調料,可是在古代因為提取技術有限而人們日常又離不開鹽所以十分的珍貴。從漢代開始實行官營政策即鹽由民間製作,而收購、運輸和銷售必須由政府控制。這樣來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穩定。

    到了唐朝對鹽業實行了改革,官府只控制批發這一環節。而把生產和銷售交給了商人。發展到了宋明時期逐漸形成了鹽引制。而鹽商為了能合法販賣食鹽就只能想辦法從官府獲取鹽引,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明朝怎麼管理鹽商的。

    朱元璋經過艱苦的奮鬥推翻的元朝的統治建立了明朝。為了緩解邊關的缺糧困境在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制定中鹽例即開中法。開中法分為報中、守支、市易三步。報中指的是鹽商根據明官府招商榜文要求把糧食運到指定的邊疆地區的糧倉換取鹽引,守支是鹽商用鹽引到指定的鹽場守候然後支取相應的食鹽,市易是指鹽商將換取的鹽運到指定地區銷售。後面鹽商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就直接在邊疆屯田種植糧食這樣就演變成了商屯,也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發展。還形成了著名的商幫晉商。可見明朝對鹽商取鹽的方式以及對鹽的銷售管理還是相當嚴格的。

    (開中法的意義)

    後來到了成化年間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停止了開中法,這時鹽商向戶部運司納糧換取鹽引。當時由於統治階級的日益腐敗,皇室宗親還有官僚階級以及宦官們發現有利可圖就大肆向朝廷討要鹽引然後轉賣於鹽商從中牟利影響到了國庫收入。後來在弘治時期的戶部尚書葉淇改變了舊例命商人以銀代米來換取鹽引,銀子納於運司解至太倉再分發給邊疆。但是這樣導致了大批在邊疆屯田的商人舉家南遷,商屯遭到了破壞導致邊疆軍糧大為減少。雖然到了後面又召集商人開中實行商屯但是收效甚微。

    綜上所述,明朝的初期實行開中法對鹽商進行管理這其實是雙贏的。既促進了鹽商的發展也為朝廷戍邊減輕了財政的壓力。但是後面統治階級的腐敗又導致了開中法受到了破壞甚至影響了財政收入動搖了國本。明朝的滅亡也與其有一定的關聯。以史為鑑啊!

  • 2 # 該死的風

    明朝開國老大重八大大,是小人物出身。對於有錢人那是極端仇視的,對於這些肥的流油的鹽商更是沒有什麼好感可言。所以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你們鹽商先把錢給我,給的多那我就讓你認窩還可以世襲。但這錢那你得給我足夠的,這就可以了嗎?不可能,每年認窩的小同學們,還要到專門的衙門買鹽引。大筆的錢財就流向了國家,而且這些有備案的鹽商可以更好的被監管起來。可是重八一死明朝的貪汙又回到了原有的軌跡上,監管也沒有那麼有用了。說到底一種好的監管制度還要看整體的風氣,後來的鹽商就和官府勾結。也導致了明朝鹽商監管不力,稅收無法繳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日常交往中,哪些行為能夠體現出一個人很有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