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毅而三思吳六奇

    記得有句話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非洲也是如此。以賴比瑞亞為例,這個西非地區的國家是在那個殖民時代中,少有沒被瓜剖殆盡的國度。

    這個國家的富饒超乎常人的想象。1868年,來自美國的著名探險家本傑明·J·K·安德森(Benjamin Joseph Knight Anderson)曾深入此地內陸,受命於總統華納的他要與國王穆薩多談判。是的,作為在1820年以後,因美國廢奴運動獲得自由的黑奴們,在被送回非洲老家後,以零星分佈的居住地為始,用“愛與自由”建立了一個舶來共和國,一個由美國民間組織扶持的國度……

    在旅途中,本傑明詳致記述了所見種種,人文、習俗以及自然資源,並將這一切堪繪成圖。他說:“1868年12月,我們從佩拉扎拉(Pellazarrah)出發,經由一刻鐘的步行,抵達了通往巴拉塔(Ballata)的一塊由堅固鐵礦石構成的金屬平原,這裡只有一種矮紅的小草努力掙扎。鐵是如此的純淨,通往它的道路幾如被拋光過,因旅者的踩踏變得平滑。聽說在夏季時它是無法透過的,因為熾熱的太陽讓人無法立足。”

    在本傑明返回後,並未從經濟、文化上與這些美國移民達成一致的當地土著,沒有讓當時的總統丹尼爾·貝夏·華納(Daniel Bashiel Warner)沮喪。他反而根據本傑明的旅程報告,開始逐步宣稱對這些地區進行‘有限’的控制。那時賴比瑞亞政府幾乎所有的土地收購都來源於強制性徵收或欺詐性購買。更為現實的是,這個共和國曾多次介入甚至發生與當地部落間的衝突紛爭(下圖為美國殖民協會保留提供)。

    於是從1820年至1867年,不過1.3萬餘人的美國自由黑人,卻成功割據於這片本不屬於他們的土地。直至1980年4月12日,長達百餘年的時間裡,這些移民後裔都頑固地把持著政權。奴役、歧視和一系列不平等政策造就了他們與當地土著的尖銳矛盾。這也使得塞繆爾·卡尼翁·多伊成為世界史上軍銜最低卻成功發動政變的第一人。【注】身為本地土著,多伊無法被晉升軍官,僅為軍士長。

    在執政後期,多伊大肆屠殺反對派,無分本地亦或移民後裔,導致內戰爆發。而在他授首後,取而代之的卻是另一個著名獨裁者,查爾斯·泰勒……自他上臺以來,賴比瑞亞似是成了被世界遺忘的偏隅之地,毒品、屠殺、疾病、娃娃兵和無數的罪行因這片土地上綿延百多年的血腥不斷壯大,族際仇恨就是這裡最大的政治正確。若問美國為何消極對待,或者只能歸咎於賴比瑞亞沒有像伊拉克那樣的石油資源。

    我們最容易看到的,只是非洲國家那些最容易表現出來的。可當深入之後,就會發現即使是一個‘從未被殖民過’的國家,也一樣涉及某個大國的“歷史遺留問題”。

  • 2 # 小小生一枚

    簡單的回答一下,自然條件過於優越和自然條件過於惡劣都是能夠制約生產力發展的。

    自然條件特別差的原因就不用說了,誰也不會花大力氣去沙漠或者南北極種地。就說一下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為什麼發展不起來。試想一下,當自然條件十分優越時,每天不用付出什麼勞動,一出門到處是果實、植被和動物,動動手就豐衣足食了,還會想辦法去種地,馴養動作嗎?因此,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如非洲、亞馬遜、赤道附近部分島嶼等地的很多地區至今都處於原始社會,甚至到目前都不願意改變。

    而最發達的地區永遠是自然條件不好不壞,努努力豐衣足食,不努力勉強裹腹甚至捱餓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適合捕獵的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