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馬謖明明有大路卻不守,卻要困守一座孤山,是因為他的剛愎自用還是另有隱情?
7
回覆列表
  • 1 # 明離子

    事實證明,論起識別人才,劉備要高過諸葛亮幾籌。

    馬謖,是馬良的弟弟,小時便有才氣,劉備入蜀時,馬謖以荊州從事身份跟隨左右,歷任縣令、太守,可謂青年才俊。

    但是此人雖政才突出,卻更愛軍事謀略,每每與人交談起軍事時,皆能引經論據,深得諸葛亮的喜愛。

    但是劉備卻不這麼認為, 有“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論斷,這一點可以證明劉備能作為蜀漢君主,要比諸葛更具慧眼。

    其實,像馬謖這樣的人才,作為一個參軍,來查漏補缺是非常不錯的,但決斷時過於照本宣科,是其不足以獨當一面的要害。

    比如討伐雍闓時,諸葛亮採納了馬謖的意見,很快徹底平叛南方之地,所以馬謖的參謀能力還是有的。

    但在守街亭時,馬謖的要害暴露無遺,他能將部隊置在南山上,遠離水道,依據的兵法出自《孫子·九地》:

    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 

    馬謖曲解了孫子的意思,他的理解在演藝裡是這麼說的:

    孫子云:置之死地而後生。若魏兵絕我汲水之道,蜀兵豈不死戰?以一可當百也。

    置死地而後生,不是馬謖這麼玩的。明明有水源,卻讓部隊主動遠離水源,還沒有其他後招支撐基本補給,一旦水源被敵軍切斷,必然會造成軍心渙散,喪失戰鬥力。

    可惜,孫子沒有寫的這麼清楚,所以馬謖就想當然的用了這招兒。

    生搬硬套《孫子兵法》的結果,是張頜把他打成了孫子。

    張頜率領魏軍果斷切斷蜀軍水源,離了水,人別說打仗,走路都困難,所以蜀軍大敗,四散而逃,諸葛亮北伐計劃破產。

    熟讀兵書的馬謖,也落了個被斬的下場。

  • 2 # 伯延

    劉備臨終時交代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要諸葛亮留心。

    馬謖對地方行政還是在行的,可是對於行軍打戰,則僅止於紙上談兵,死讀兵書。

    馬謖放棄當道下寨,而屯兵于山人,是誤將街亭當做一個死地,想要運用置死地而後生的兵法。

    他認為如果司馬懿圍山,就正中下懷,蜀兵將懷必死之心而隨他衝殺。

    這就是沒經歷過戰爭歷練的人的想法。平時幻想自己能決勝千里之外,正式上場則狗屁不是。

    他壓根不聽王平的良言,說自己從小熟讀兵書,諸葛亮有事還尚且要問他,想當然的沉浸在自己的歡樂中。

    熟不知,第一沒水,士兵就是想衝也衝不動。

    第二,士兵會想是你馬謖不聽忠言,把我們搞成這種地步,我們為什麼還要為你賣命。

    馬謖的所作所為,就像今天很多大學生。

    在校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天下捨我其誰。

    一出校門到處碰壁,才知世事艱難。

    所以,正確認識自己很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hone哪個型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