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波瀾不過如此
-
2 # JOKER176877834
這個問題應多方面考慮分析:
一、成長環境。小孩出生後首先受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如果家庭成員中有強勢或者有暴力行為者,很容易被小孩模仿學習,模仿的結果就是容易產生一些暴力的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孩逐漸接觸社會,一起玩耍的小朋友如果有類似打架的行為,小孩也很容易模仿,趨利避害是人和動物的天性,暴力行為使得產生一種“強大”、“滿足”的感覺,喜歡“窩裡鬥”,如果長期得不到發現和引導,就會愈加嚴重。
二、成長曆程。人在3-4歲時有第一逆反期,表現為能獨立行走後,對外界的感知積累了少量的經驗,以自主活動和自我意識為特點,表現為反抗父母等養育者的管教;隨著身體和性的成熟,接觸的事物越來越多,身心發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現狀之間錯綜矛盾,在青春期時出現第二逆反期,以要求獨立、平等、行為自由為表現,對待不滿的事情容易片面、偏激的處理,從而產生一些暴力行為。
關於長大了反而窩囊的問題,同樣也受家庭成長環境的影響,在學習和認知了周圍環境積累了一定的程度後,便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觀,能夠剋制自己的慾望,能夠更好的遵守社會規則,與小時候打架等常有暴力行為情況給人的感覺印象會有反差,所以變得感覺窩囊了。
人的成長雖因個體發育不同、環境不同,出現不一樣的過程,但總是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兩次逆反期是每一個個體發展都會經歷的階段,監護人、老師都要善於觀察,及時引導,同時社會應該重視未成年人的教育發展。
-
3 # 支介
哈,我正好是這樣的人。
小時候挺能打的,特別是放《少林寺》那段,迷上了練武,拜了好幾個老師,打了許多次勝仗。之所以後來變窩囊了,是因為後來連續吃了幾次敗仗,就此悟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從那之後就不行了,越來越不敢給人主動約架了。別人刻意挑釁我,我也喜歡給人講“有什麼事不可以坐下來談談呢?”
現在更完蛋了,上了年紀,生了幾次病,好漢再提不得當年那個勇了。
上有老下有小的,經歷多了,顧慮多了,膽虛了,火敗了,不好衝動了,理性了,能忍了。
所以貌似越來越窩囊了。
不過大多數人即使上了年紀,也還有壓在箱底的一點勇氣。比如當父母子女受欺負的時候,那仗該打還是要打,命該拼還是要拼!
窩囊點不要緊,但不能窩囊死。
回覆列表
這種情況我身邊的朋友也有,小時候年少輕狂喜歡打架,很多時候也就是打完過後沒幾天依然能做朋友,可當你長大了就不一樣了,你懂的多了,顧慮的也就多了,還有可能你已經有更好的辦法解決了,沒必要在去打架,如今和譖社會,打架嚴重的還可能被拘留,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為人處世會慢慢發生改變,所以像你這樣的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