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綿陽城區臨園幹道科委立交橋口的七星樓,很多市民耳熟能詳,但為什麼命名為七星樓呢,很多人都不知道了。
湯毓良的《綿州之謎》一書有考證,七星樓的命名涉及到綿陽的歷史和城市規劃。
先說歷史,清乾隆《直隸綿州志序》:“綿為四塞之郡,山形如鬥,襟帶三川(以涪江、安昌江,芙蓉溪為襟為帶)。又涪水與安水交流,合抱如巴字……斗山,治西十五里,有山形如鬥。”其中“山形如鬥”大有考究。綿陽水系發達,襟帶三川,四塞之郡容易理解,而“山形如鬥”切不可解釋為山形如鬥狀,四面陡峭,下大上小。這裡的“鬥”字,是指綿州的眾山佈局好似“北斗七星”座:東旗、西鼓、南蛇、北龜四座山包圍綿州城,好似“北斗七星”的頭部,尾巴從西山(鳳凰山)、何家山、普明山向西延伸。
再說綿陽的城市規劃佈局:綿陽首次城市總體規劃始於1956年,由於規模過大,佈局鬆散,未能實施。七星樓的位置出現在1958年的綿陽城市總體規劃中。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城北建成了躍進路、涪城路、劍南路(青年路)、迎賓路、綿江路(中段)。在躍進路上有中央四廠,綿江路上有西南繅絲廠、旅行服務社、郵電大樓紅、旗賓館、工礦貿易公司。以上建築物除躍進路上中央四廠外,其它建築都分散孤立。這些孤立的建築物作為城市規劃重要路口的座標,如郵電大樓、紅旗賓館是劍南路、綿江路(今長虹幹道)十字口建築物,而七星樓和地區林業局(今電子商城)則是綿江路、綿遂路和規劃中的臨園路(當時是蔬菜地)的十字口建築物。
七星樓的位置和佈局與“北斗七星”有關,只不過七星樓在“北斗七星”尾巴的中部,尾部向西臨園路、火車站、永興、成都延伸,因此命名為七星樓。
說起綿陽城區臨園幹道科委立交橋口的七星樓,很多市民耳熟能詳,但為什麼命名為七星樓呢,很多人都不知道了。
湯毓良的《綿州之謎》一書有考證,七星樓的命名涉及到綿陽的歷史和城市規劃。
先說歷史,清乾隆《直隸綿州志序》:“綿為四塞之郡,山形如鬥,襟帶三川(以涪江、安昌江,芙蓉溪為襟為帶)。又涪水與安水交流,合抱如巴字……斗山,治西十五里,有山形如鬥。”其中“山形如鬥”大有考究。綿陽水系發達,襟帶三川,四塞之郡容易理解,而“山形如鬥”切不可解釋為山形如鬥狀,四面陡峭,下大上小。這裡的“鬥”字,是指綿州的眾山佈局好似“北斗七星”座:東旗、西鼓、南蛇、北龜四座山包圍綿州城,好似“北斗七星”的頭部,尾巴從西山(鳳凰山)、何家山、普明山向西延伸。
再說綿陽的城市規劃佈局:綿陽首次城市總體規劃始於1956年,由於規模過大,佈局鬆散,未能實施。七星樓的位置出現在1958年的綿陽城市總體規劃中。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城北建成了躍進路、涪城路、劍南路(青年路)、迎賓路、綿江路(中段)。在躍進路上有中央四廠,綿江路上有西南繅絲廠、旅行服務社、郵電大樓紅、旗賓館、工礦貿易公司。以上建築物除躍進路上中央四廠外,其它建築都分散孤立。這些孤立的建築物作為城市規劃重要路口的座標,如郵電大樓、紅旗賓館是劍南路、綿江路(今長虹幹道)十字口建築物,而七星樓和地區林業局(今電子商城)則是綿江路、綿遂路和規劃中的臨園路(當時是蔬菜地)的十字口建築物。
七星樓的位置和佈局與“北斗七星”有關,只不過七星樓在“北斗七星”尾巴的中部,尾部向西臨園路、火車站、永興、成都延伸,因此命名為七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