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精神分析師青山

    強迫症是一種綜合症,我們來說說強迫的感覺吧

    強迫有很多種,大家常見的是強迫行為,多次洗手,各種潔癖,多次關門,關燈,關煤氣等等。

    最重要是“強迫思維”,就是腦子裡面跟自己作對,思維鑽牛角尖,明明想停,就是停不下來。

    強迫就是一種跟自己作對的感覺,非要做什麼事,非要追求什麼感覺,明明知道沒有意義,但就是停不下來。

    生活中我們常說某人“強迫症”,可能是他對整齊過分的要求,連牙刷都要擺到一定的角度,不然內心十分痛苦。出門前一定要再三檢查,關燈很多次,關門很多次,否則心神不寧,就算知道這樣做沒有意義,不需要三翻四次關水龍頭,可就是忍不住這麼做。甚至做出了儀式感。

    你可以看看《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他有非常明顯的強迫行為,一定要坐固定的座位,一定要6點起來,一定要記錄自己如廁,一定要週四玩遊戲,一定要週六洗衣服,一定要跟固定的朋友們玩,週二一定要吃中國菜,而且一定是固定的一家中國餐館。。。。

    你發現了嗎?他的生活被一大堆“一定”限制死了,其實,你週六晚上可以去看電影,也可以去超市,也可以戀愛,或者吃日本烤肉,甚至在實驗室加班,去山頂的望遠鏡遠望星空。你其實有無數的選擇,但是,他用一系列的“一定”把自己徹底限制死,在精神分析看來,他是“意識範圍狹窄”的表現。

    其實,“一定”“必須”“肯定”等等,都是“強迫”的詞彙。當我們這麼說,這麼想的時候,其實,我們就在強迫的狀態中。就算我們說“不”,你以為我們終於逃脫了“強迫”的折磨嗎?沒有,我們只不過是跟“一定”相反而已。選擇了硬幣的反面,實際上並沒有逃脫這枚硬幣的範圍。

    當我們強迫的時候,我們把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看得很重,有時在意識層面,有時在潛意識層面。並動用了很大的心理能量來處理它。我們的強迫行為可能是很早之前的防禦行為,不過因為它似乎成功地避免了我內心的痛苦,因而變成我習慣的操作,這很可能就是強迫行為的來源。

    強迫,彷彿讓我們陷入一個陷阱,我們想逃離,然後不知道哪裡的力量不讓我們逃離。及時我們花更大的力氣逃離,總會遇到更大的阻力。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總會消耗自己大量的“心理能量”,最終我們變得精疲力盡,無法逃脫,只能任由強迫來擺佈自己。

    青山老師——專注抑鬱,焦慮,強迫,恐懼等神經症性心理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糾結TACQUA探影和繽智,該買哪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