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小詩筆記

    我個人認為,問題的關鍵是讓孩子形成獨立的自我,這才是放手的意義。

    首先,放手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手,徹底不管,而是幫助孩子在每個選擇時做出最有利自己的選擇,一開始即使你告訴他每個選擇的利弊,他依然還是會選擇自己認為對的那項,畢竟年紀小經驗有限,可能遭遇挫折。

    其次,你怎麼認為挫折呢?挫折也是成長的機會,這時候就該教會孩子如何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好和孩子去尋找解題思路。有掌控力的孩子,會形成自己的力量感。人之所以痛苦,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最後,漸漸隨著知識的豐富,視野的開闊,他會越來越做出對的選擇。即使選錯了,他也是有思考力和掌控力的,這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自我吧,也是我們所說的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最想要的結果。

    望採納。

  • 2 # 斕昕媽媽

    孩子的成長需要有主動嘗試的空間,即便有時候結果是不理想的,是失敗的。如果我們總是打斷他們對新事物探索的慾望,阻止孩子去嘗試,把我們的思想灌輸給孩子,幫助他們完成他們自己該做的事情,這看似好事,其實是害了孩子。

    有時覺得孩子小忍不住的去心疼,想讓孩子少吃苦,這是大多數媽媽的共性。所以我要改正,讓孩子儘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問題先去嘗試自己解決,讓他體會成功後的快樂。

    幼兒老師開家長會說我們孩子的書包就讓孩子自己背,不要覺得孩子小書包重,他們背的不僅僅是一個書包,背的還有他們的責任和義務,我們可以幫孩子背過幼兒園,小學,那以後呢?孩子需要背的不指是一個書包,我們能幫多久?

    不要等孩子變你做的所有都是理所應當,遇到小事就抱怨得不行了,責怪我們時我們只能哎嘆一聲:後悔當初的不該。

    一、孩子天生探索世界:當孩子想做一件事,你推開他說“媽媽來幫你吧”。這句話類似與“你不會,做不好”。時間久了孩子潛意識就覺得我做不好。孩子不會感激我,反而會怨恨。這就是我們不放手白眼狼的形成。

    二、父母看似幫助,其實打斷了孩子的成長:孩子常常想自己去做一件事,我們給於否定,或幫助他們做了,孩子開心之餘,內心會滿足嗎,父母替代了他,就等於讓他失去一次成長的機會。

    三、父母的溺愛其實是彌補自己的過去,會讓他對父母更加依賴:看不得孩子“受苦”其實是父母自己童年比較辛苦,有了孩子總想把最好的都給他,可是孩子其實並不需要家長干涉太多。

    四、真正的愛是讓孩子獨立成為自己:並不是看見孩子做一件事發愁做不到就去直接幫助他就是愛他。看見孩子的真是存在,發現他的真實需要,去幫他讓他自己去實現才是正確的愛。要尊重幼小孩子受挫折的權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踏入社會後,你們有沒有一段時間很迷茫,而且每天壓力很大,是怎麼調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