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生愛八卦
-
2 # 李大郎Seanlee
“小弟曾讀過幾年書,塵世間一個迷途小書童。”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容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我時常覺得,這一段描述,寫盡了時光流逝的殘酷與美感。
就像朱生豪寫的那樣:
不要愁老之將至,你老了一定很可愛。
我很歡喜,“不記得凝望些什麼,一天繼續著一天”兩句話,說得太寂寞了。但我知道我所凝望著的只是你。
在我的心目中,你永遠是那樣可愛的,這已然是一個牢不可拔的成見了。
或者是葉芝的《當你老了》:
當你老了,頭髮花白,睡意沉沉,
倦坐在爐邊,取下這本書來,
慢慢讀著,追夢當年的眼神,
你那柔美的神采與深幽的暈影。
多少人愛過你曇花一現的身影,
愛過你的美貌,以虛偽或真情,
惟獨一人曾愛你那朝聖者的心,
愛你哀慼的臉上歲月的留痕。
《情人》來源於作者杜拉斯的真實經歷。杜拉斯真正的初戀發生在1930年,當時,年輕的杜拉斯坐渡船去西貢的寄宿學校,中國富商少爺被杜拉斯的異國風韻和青春美貌所傾倒,杜拉斯也被富商少爺所吸引,他們彼此約會,後來富商少爺被迫另娶別人,兩人黯然分開。多年之後,富商少爺攜妻子前往法國,給杜拉斯打了一個電話,在電話中他對她說:“和過去一樣,他依然愛她,他根本不能不愛她,他說他愛她將一直愛到他死。”就是這句話,使杜拉斯重新拿起紙和筆,開始小說《情人》這部作品的創作。
《情人》於1984年發表,獲當年龔古爾文學獎。
-
3 # 美食妍語
——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我從事一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事業。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全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此人便是我。
——盧梭《懺悔錄》
當我寫後面那些篇頁,或者後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時候,我是在孤獨地生活著,在森林中,在馬薩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爾登湖的湖岸上,在我親手建築的木屋裡,距離任何鄰居一英里,只靠著我雙手勞動,養活我自己。在那裡,我住了兩年又兩個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過客了。
——梭羅《瓦爾登湖》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楊慎《臨江仙》(《三國演義》開篇詞)
老實說,我剛剛認識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的時候,從來沒注意到這個人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但是今天卻很少有人不承認他的偉大了。我所謂的偉大不是走紅運的政治家或是立戰功的軍人的偉大;這種人顯赫一時,與其說是他們本身的特質倒不如說沾了他們地位的光,一旦事過境遷,他們的偉大也就黯然失色了。人們常常發現一位離了職的首相當年只不過是個大言不慚的演說家;一個解甲歸田的將軍無非是個平淡乏味的市井英雄。但是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的偉大卻是真正的偉大。你可能不喜歡他的藝術,但無論如何你不能不對它感到興趣。他的作品使你不能平靜,扣緊你的心絃。思特里克蘭德受人挪揄譏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為他辯護或甚至對他讚譽也不再被看作是某些人的奇行怪癖了。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
“我對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沒能為愛而死。”
軟弱者愛情的王國是無情和吝嗇的,女人們只肯委身於那些敢做敢為的男子漢,正是這樣的男子漢能使她們得到她們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們能正視生活。
她從來沒有想到,好奇也是潛在的愛情的變種。
一個人最初和父親相象之日,也就是他開始衰老之時。
“社會生活的癥結在於學會控制膽怯,夫妻生活的癥結在於學會控制反感。”
找出兒童和成年人之間的差別,對她來說殊非易事,但分析來分析去,她還是更喜歡兒童,因為兒童的觀念更真實。
——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
乞力馬紮羅是一座海拔一萬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長年積雪的高山, 據說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 西高峰叫馬塞人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廟殿。 在西高峰的近旁, 有一具已經風乾凍僵的豹子的屍體。 豹子到這樣高寒的地方來尋找什麼,沒有人作過解釋。
——海明威《乞力馬紮羅的雪》
你要是聽我聊,首先想知道的,大概是我在哪兒出生,我的糟糕的童年是怎麼過去的,我爸媽在我出生前幹嗎的,還有什麼大衛•科波菲爾故事式的屁話,可是說實話,那些我他媽的都不想說。
——塞林格《麥田裡的守望者》
一九一六年。十月。夜。風和雨。林木繁茂的低地。一片叢生著赤楊的沼澤邊上是戰壕。前面是一層一層的鐵絲網。戰壕裡是冰冷的稀泥。監視哨的溼漉漉的鐵護板閃著黯光。從處處的土屋裡透出稀疏的光亮。一個矮小健壯的軍官在一間軍官住的土屋門口站了一會兒;他的溼淋淋的手指在衣釦上滑著,匆匆地解開軍大衣,抖落領子上的水珠,很快在踏爛的乾草上擦了擦長筒靴,這才推開門,彎腰走進土屋。
——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
-
4 # 閱盡千山觀滄海
03.安徒生《海的女兒》。在海的遠處,水是那麼藍,像最美麗的矢車菊花瓣,同時又是那麼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錨鏈都達不到底。要想從海底一直達到水面,必須有許多許多教堂尖塔一個接著一個地連起來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這下面。
這段文字的語言,讓我歎為觀止,太精彩了。這就是一個童話的世界,一個讓很多人嚮往的美麗。不管《海的女兒》有多少爭議和爭論,都不影響這本童話小說開篇的魅力。這就是安徒生構建的童話世界中的一角。
04.結語。一部小說的開篇,就是小說的靈魂。而通過開篇的文字就能夠震撼到讀者,只有那些大文豪們才做的到,讓人佩服之至。中國的好多小說也有精彩的開篇之作,比如大家都熟悉的《三國演義》,還有大部分中年人都讀過的《圍城》等等,開篇都可以稱之為經典。讀書吧,從開頭開始,認真的獲取知識的源泉。
-
5 # 百年孤獨501
對於我來說,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考琳-麥卡洛的《荊棘鳥》中的開場白:
“鳥兒胸前帶著棘刺,它遵循著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但是,當我們把棘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樣做,我們依然把棘刺扎進胸膛。“
這段話讀完之後,讓我感觸頗深。它以鳥喻人,深刻表達了人們為了心中的崇高信念,而刻苦追尋,甚至不惜犧牲生命的一種執著。哪怕明知堅持這種信念,會讓自己遍體鱗傷,可是仍舊如飛蛾撲火般的勇往直前。
這種執著是對自己生命中信仰的最高闡釋,也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殷切向往。任何理想的實現以及生命價值的最終體現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無不歷經坎坷。所謂踏平坎坷成大道,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
-
6 # 書文小品
我想,從一個女人的角度來看,沒有哪本書的開頭比《情人》更精彩: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個公共大廳裡,一個男子向我走來,對我說:“我認識你,我曾經愛過你,那時你還很年輕,但與那時相比,我更愛你現在飽經風霜的容顏。”是的,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適逢其會,故事的結局總是這樣:天各一方。
我們隱約會害怕,怕見到曾經的愛人,因為怕對方比自己過得好,又有幾分僥倖,也許他現在過得還不如我的!
然而,我們所有的惴惴不安,不過是自己的臆想,那個人,哪裡還記得你?
當時看杜拉斯的《情人》,只開頭這一句,就將我的思緒拉到幾十年之後。好怕有一天,我喜歡的男生過來對我說:“你是誰?我怎麼記不得你啦。哦,原來是你呀。真是好久不見。”
從此沒有了下文,你曾經所有的心碎、不甘、痛苦,只在你身上留下醜陋的傷疤,與他人,毫無干系。
也好怕有一天,那個曾經被你拒絕的人,站在你面前嘲諷你:“你老了。”
然後看著他風光霽月地走開,留下你暗自神傷。
我曾經愛過你,那時你年輕,還很美麗動人,但現在,我還愛你,因為你比那時更優雅,更具有韻味。
沒有人會愛你滿布皺紋的臉,沒有人會愛你枯瘦乾癟的樹枝般的手腳,也沒有人會愛你粗啞的嗓音,但我想,一定會有人懂得你飽經風霜的容顏。
-
7 # 天淞子
有兩部世界名著的開場白令我記憶深刻——
列夫·托爾斯泰代表作小說之一《安娜·卡列尼娜》的開場白一句話,其實已經成了古今名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假如一個從來沒有閱讀過這本小說的人, 第一次捧起這本書,翻開首頁,看到了這句話後,第一感覺是什麼?“這是一本關於不幸的家庭的故事”,我當時就是這麼想的。不過託翁的《安娜·卡列尼娜》一書,可不僅僅寫了不幸的家庭,確切的說“不幸的家庭”不是其主要題材,女主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劇命運,才是這部小說的主要題材,她在一個官僚家庭的地位、和官僚丈夫的關係、社會對一個女人的種種制約、女人內在的種種作為人的某種慾望的覺醒,同時,當然也寫了安娜卡列尼娜家庭的不幸,她的出軌給這個官僚家庭帶來的嚴重困擾,最終導致家庭崩潰,但內涵中,你卻可以認為這是哪個死氣沉沉、陳舊腐敗社會的某種系統的崩潰,甚至你還可以看到一些零星的關於女人平權渴望的東西。但是,真得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嗎?用今天的眼光去審視託翁這句話,我又有了新的感受、新的理解,因為幸福往往是一種感受,各個時代、各個家庭、各個人的幸福感受也都是不同的,尤其因為價值觀不同,各人的幸福感受很可能天差地別,即便是形式上的、表面的幸福感。而不幸,確實是各有各的不幸的,因為各人遭遇不同、各人價值觀不同,對不幸的體驗和感受也當然不同。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小說《百年孤獨》第一章第一句話也令我印象深刻:
“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似乎是很普通的一句話,一句簡直普通的不要再普通的敘述句,像聊家常,像回憶句,像在講故事,“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句話作為小說開頭,本來應該是作者站在“上帝”的地位,以俯瞰的視角,開始講述一件事情的開始一句話,那麼正常的話,應該是一句陳述句,描述或者交代一下當時的情況,這個句子整體的似乎也確實如此,可是你認真閱讀它的時候,會有一種不對勁的感覺,感覺這個“上帝”在描述或者陳述時,怎麼好像不太……有把握的、猶豫不定的、很不確定的,“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準會想起……”?什麼叫“準會想起”?奧雷連諾上校到底“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莫言曾經說過,他的小說受到《百年孤獨》的影響很大,所以我猜,只是瞎猜的,莫言的小說《紅高粱》開頭那句“一九三九年古歷八月初九,我父親這個土匪種十四歲多一點。”很可能就是受到了《百年孤獨》開頭的這句話影響,都是一種回憶式的陳述句,但又都有一種模糊的年代感,這種回憶式兼模糊的“多年前”句式,多少帶有一種荒唐感,使得小說從開始就具有了陷入式的魅力。
——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是現實主義小說的頂峰之作,差不多可以說,後人已經很難在現實主義小說寫作方面,再有更具突破性的創造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則可以說是現代派小說的經典作品之一,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現代派小說,是對現實主義小說的一大進步,一大突破,現實主義小說當然繼續存在,還有無數的作家會去寫,但不滿足現實主義小說的作家,還有了現代派小說的種種選擇。現實主義小說已經很難再有突破了,而現代派小說由於品類眾多、流派眾多、寫法眾多,起碼在目前可預見的未來內,現代派小說還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各個層次各個品類的、向更深更廣的區域獲得突破。這就是欣賞《百年孤獨》等現代派小說的意義之一。
扯遠了,打住。
-
8 # 我叫於連殳
菲茨傑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開篇寫道
In my younger and more vulnerable years my father gave me some advice that I"ve been turning over in my mind ever since. " Whenever you feel like criticizing any one," he told me, " just remember that all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haven"t had the advantages that you"ve had." 在我尚年少且脆弱的年紀,父親就給了我一些忠告,自那時起,我便一直在腦海中翻來倒去地思考。“無論何時你想要指責任何人,”他對我說,“一定記住:在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不曾擁有你的優勢。”在當時美國的社會環境中,擁有“優勢”並不是說你學習好或者是長得高,而是說你的家庭有錢。小說以敘述者卡拉韋的父親給“我”的忠告開篇,又以蓋茨比的父親出場結束,暗示了父親這個角色在美國家庭和社會生活中佔有的極其重要的角色。
卡拉韋的家族聲名顯赫,生活在中西部的城裡,三代相繼,時代富裕。卡拉韋覺得自己的家族有點像個氏族,他們也自認為是巴克盧公爵的後裔。自從卡拉韋祖父的哥哥來到這裡做起五金器具批發生意以後,便世代如此。所以他得以接受了高等教育,像當時所有上過大學的人那樣,打算從事債券業務。
湯姆·布坎南是一個“富二代”,他的起點就是卡拉韋永遠也到不了的終點。他取得了各種體育成就,曾經是紐黑文最有影響力的橄欖球員之一,是在21歲就達到了頂尖的少有的優秀程度的人。當他大學畢業以後邀請卡拉韋來他的豪宅做客的時候,不斷地在炫耀,在譏諷,讓卡拉韋覺得他在說:“我就是比你強,就是比你更男人”。
而書中的主角蓋茨比出身於貧民窟,天生要強,凡是下定決心的事就一定要去做,他當過水手,做過士兵,工作相當努力,就是為了追求心中的夢想,進入上層社會。他偽造學歷,說自己是牛津畢業的,對自己的家庭緘口不言,就是希望別人說他來自名門望族。後來,他賺了大錢,但是依舊空虛,因為他失去了愛情,曾經答應嫁給他的黛西已經是湯姆·布坎南的妻子了,他想奪回愛情,被布坎南識破他的身份,令他腦羞成怒。後來他被布坎南設計陷害,死於槍殺。死後只有他生前的朋友沒有一個來認他了,只有他的父親來了,說出了蓋茨比的出身。
因為家庭的出身,布坎南從一出生就奠定了他成功的一生。大學時候就功成名就,畢業後取了美妻,兒女繞膝……過著醉生夢死的奢侈生活。卡拉韋出身中產家庭,父母供他上了大學,他只要循規蹈矩的往前走,機會也很多,完全可以過上體面的生活。然而蓋茨比出身貧民,父母根本沒有錢供他上學,一切都得靠他自己,縱使他後來拼出了一個體面的生活,他還是免不了被那些大家族的“富二代”嘲笑,融不到那個圈子裡,最終還死於愛情……
-
9 # 微雨時
要知道,不是每一個作品,都叫世界名著。一部世界級的大作,從開頭就已經把你套得牢牢的!不同的作品有著不同的表現風格,開頭方式也各種各樣,以下這幾個夠驚豔,夠別緻:
1. 作者自我吹捧型
“你要是沒讀過一本叫做《湯姆索亞歷險記》的書,你肯定不知道我是誰,不過這沒關係。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叫馬克·吐溫的人,他大多講真話。”——馬克·吐溫《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
不僅吹捧了自己愛講真話的可貴品質,還順便宣傳了自己的另外一本書~完美。
2. 業績彙報型
“他是一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小船上釣魚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條魚也沒逮住。”——歐內斯特·海明威《老人與海》
八十四天業績零蛋,像不像悲傷的向領導做彙報的你。以此開頭,寥寥幾筆勾勒一個生存艱難的環境。
3.英語老師教學型
“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一麗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洛麗塔》
妥妥的英語音標學習小課堂!作者用充滿儀式感的發音,表達主人公對女神的迷戀和狂熱。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第一句先用道理贏得信任,之後的內容更容易被讀者認同。
5.形象比喻型
“我是一臺被動的相機,開著快門只記錄不思考。”——克里斯多福·伊薛伍德《再見,柏林》
“火車頭嘶啞地叫著,賽默林到了。黑色的列車在山上的銀色燈光下停了一分鐘,‘扔出’又‘吞進’了各式各樣的人。”——斯蒂芬·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比喻的好處,無需贅述,就問你生動不生動。
6.激烈矛盾衝撞型
“這是最美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糕的時代;這是智慧的年頭,這是愚昧的年頭;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我們的前途擁有一切,我們的前途一無所有;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也正直下地獄。”——查爾斯·狄更斯《雙城記》
世界的兩面性,彷彿形容每個時代都合適,直到今天還一直被人們引用。
總之,世界名著除了有著永恆的主題、經典的人物形象、能經受時間考驗的藝術價值,更有先聲奪人的開篇,一眼俘獲讀者芳心!
-
10 # 西域西行
“最”時代!!!!!!!
“那是最美好的年代,那是最糟糕的年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冬天,那是失望的春天;我們全都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簡而言之,那時跟現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囂的權威堅持要用形容詞的最高階形容它。說它好,是最高階的;說它不好,也是最高階的。”——狄更斯《雙城記》
經典開場白賞析:這段話運用了排比、對偶,語句對仗工整,用詞簡練到位,通過詞句上的對立達到了高度的概括,生活形象地寫出了當時社會的矛盾以及不同人對社會的看法。
查爾斯·狄更斯查爾斯·狄更斯(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國作家,日爾曼人。主要作品有《大衛·科波菲爾》《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 《老古玩店》《艱難時世》《我們共同的朋友》《雙城記》等。狄更斯特別注意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英國複雜的社會現實,為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開拓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作品對英國文學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雙城記》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所寫成的長篇歷史小說,情節感人肺腑,小說裡描寫了貴族如何敗壞、如何殘害百姓,人民心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本書的主要思想是為了愛而自我犧牲。
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
回覆列表
這種書單問題,放著我來答~
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讀的書也灰常雜,下面這些書涉及各個方面,是我覺得很使我受益的作品:
一.愛情
1.《荊棘鳥》
人家紅衣大主教都在追求愛情,我也要談戀愛,去塑造自己的家族史!
2.《霍亂時期的愛情》
書中寫了一些奇葩的愛情,其中,阿里薩和費爾米娜之間跨越半個世紀的為愛重逢,比《荊棘鳥》還來的刺激,而郵輪上那場暮年之下的共度浪漫,更使人無比心馳神往。
如果世界上能出現這樣的愛情,那我還猴急什麼,該來的總會來。
這麼一想,就又把單身政策執行到底了。。233333333333~
3.《蒲公英女孩》
嚴格來說,這是部愛情科幻短篇小說。它首先讓我認識到,科幻不只是宇宙星空、冰冷剛硬,它也可以是甜蜜柔情。後來,我還讀了《時間旅行者的妻子》,更堅定了這個想法,並且覺得,能寫出這樣剛柔並濟文字的人,大約都是“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一類的吧。
這本書超級短,你甚至能直接在它的百度百科詞條裡看完它。
二.科幻
4.《天淵》
5.《深淵上的火》
說到科幻,我的入門書籍不是《科幻世界》,不是《基地》系列,也不是《海伯利安》,而是這兩本。
這兩本書非常硬,硬到我初中的時候差點摔書錘桌,硬到讀完後腦中迴音久響。
如果你身邊是一天到晚談《三體》的“偽科迷”,把這兩本書讀完,下次聊天時秒殺他們。
三.一座城
說完科幻,說點文藝的。下面四本書,讓我明白怎麼寫一座城。
6.《伊斯坦布林:一座城市的記憶》
作家奧爾罕的一生都生活在伊斯坦布林,然後,他將筆下的文字都專注於伊斯坦布林。如果你想了解伊斯坦布林的上世紀,如果你想了解伊斯坦布林人的氣質、他們的“呼愁”,就讀這本書。
題外話:作者是0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此外,類似的還有《流動的盛宴》、
7.《耶路撒冷三千年》
8.《石頭城紀事》
書中的石頭城不是江南的金陵,而是阿爾巴尼亞的吉諾卡斯特。作家依託於他的故鄉小城,從側面描述戰爭。
從這本書,我還了解到東歐的作家群,比如辛波絲卡、塞弗爾特、里爾克、顯克維奇等等,後來給自己總結了一個東歐書單。
9.《都柏林人》
喬伊斯的名著,他用十五個短篇故事來寫都柏林人的種種,從而描述了都柏林人的性格、這座城市的氣質。
四.閱讀寫作
提到閱讀和寫作,這兩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10.《如何閱讀一本書》
哈哈,這本書總被提到,也從側面證明了它的價值。它講述的是方法論,適用於論述性書籍,部分適用於文學書籍。
假如你和曾經的我一樣,讀書不求甚解,那就更應該讀這本書了。
11.《寫作這回事》
當然,它使人受益:怎麼進行寫作。
五.名著
說到大師,這兩本是我最喜歡的大師之作。
12.《白鯨》
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海洋傳奇小說之一,我太喜歡這本名著了,因為它還順便喜歡上海洋文學,蒐集了文學史上值得閱讀的海洋作品。
這本書從事件對立的兩邊(白鯨和船長),讚揚不屈不饒、頑強不餒的品質。而我喜歡的是,書中描述的那種,海洋的深邃與壯闊。
這本書還擁有一句史上有名的開場白:叫我以實瑪利(Call me Ishmael)。這種霸氣,只能是海洋人才會擁有。
13.《心》
夏目漱石的書我都喜歡,而這本書尤其讓我受益匪淺。它講了一個故事:知識分子因為世事遭遇,從不信任別人、不信任自己,直到不信任一切,最後心無可戀,自殺而終。書中的“先生”,是知識分子的典型。
他讓人明白:懂得越多,內心越容易被困擾,陷入迷途。
六.紀實
紀實也是我喜歡的一類作品。
14.《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記者採訪著名登山者喬治.馬洛裡時,問他為什麼登珠峰,他說出了登山界最著名的一句話:因為它就在那兒(because it is there)。後來的1924年,喬治.馬洛裡消失在珠峰茫茫雪原下,直到1999年,人們才在珠峰北面發現他的屍體。
攀登珠峰,並不像報道的那麼容易,直到2014年,96年的珠峰山難都是珠峰歷史上最大的山難。而我從這本書裡,讀出登山人的堅強品質,那種在極限條件下求生的堅韌,給人以生活中更大的勇氣。
關於攀登的紀實作品,也並不止這本,像《珠峰幽魂》、《No Way Down》等等,都是良品。
15.《定西孤兒院紀事》
16.《夾邊溝記事》
小說是從歷史中產生的,這兩本書告訴我們:那些悲慘的遭遇,其實都是歷史。
從另一方面,這些作品也讓我們更珍惜現在的生活。
對上世紀中國的紀實,《一百個人的十年》、《江城》、《上海生死劫》等都值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