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從前1那些事兒
-
2 # 軍刀11116
從曾國藩留下的書籍中能看出來,他是封建禮教的基督徒,擁再多的錢他也是為人子為人父,踏實做做事。擁再多的兵權民心,他僅是人臣。這些都毋庸置疑的,從千里修書中明明確確看出他的為人。
-
3 # 水繞山環2
湘軍攻破天京後,多有曾國藩部下向曾國藩勸進,他沒有采納是因為心中有多方面的忌憚。
【曾國藩的底牌】1· 出師無名。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是打著恢復中華傳統文化、保衛儒教、忠君愛國的旗號,取得了士人階層和部分民眾的支援。轉而反清難有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必會寡助。
2·軍事實力有名無實。湘軍佔領天京後,總數達到30萬,是指整個湘軍集團的兵力,曾國藩直接指揮的軍隊只有12萬,且內部派系複雜,各樹一幟。左宗棠的4萬人早已成獨立狀態,另有3萬人被撥給了沈葆楨,曾國藩的嫡系部隊不過只有曾國荃的5萬之眾。
3·軍隊的戰鬥力急劇下降。湘軍攻陷天京後迅速腐化墮落,戰鬥力急劇下降。常有士兵成群結夥互相火併,兵勇為各自利益互相掠奪,時有殺傷。曾國藩也承認,湘軍強弩之末,銳氣全消。他的一些部下也已被加官進爵,成為既得利益者,更不會有造反的動力。
4·沒有鞏固的同盟。左宗棠、李鴻章是湘軍中的兩支重要力量,欲反清自立不取得左、李的支援是毫無成功希望的。而左宗棠與曾國藩不融洽,李鴻章則是個投機派,它們很難形成鞏固的聯盟。
【清廷的應對措施】1·在湘軍內部打造勢力均衡。把曾國藩部下多人封以督撫要職,使之與曾國藩離心,甚至分庭抗禮,達到控制和利用的目的。
2·打壓曾國藩兄弟。如對於曾國藩和沈葆楨的軍餉之爭,清廷有意偏袒沈,而裁抑曾。從而導致曾、沈不合,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3·在軍事上已完成周密的兵力部署。以官文守武昌,據長江上游。付阿明、馮子材分守揚州、鎮江,據長江下游。曾格林沁屯兵皖、鄂之交,虎視南京,形成對湘軍的包圍之勢。只要曾國藩有異動,便可四面圍剿。
【西方列強的動態】在太平天國整個反清鬥爭中,由於清廷投靠西方列強,已經成為他們在中國利益的代理人。西方列強為了自己的在華利益,必定會幫助清廷鎮壓反清勢力。
據以上種種,曾國藩選擇守臣道是明智的。
回覆列表
一個重要原因是湘軍在攻陷天京之後,迅速腐化墮落,戰鬥力急劇下降,而且內部已經開始分裂。
當然,曾國藩也沒打算稱帝。他不僅是儒學大師,深受儒家思想影響,而且還在政壇摸爬滾打幾十年,清朝在北方的根基和影響力,是南方不能比擬的。除非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具,否則稱帝肯定是一件身敗名裂的事!
所以,曾國藩不稱帝,也算是為自己和家族做了一次智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