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竹醉楚風
-
2 # 竹林隱者1
過去的年味兒,體現在集中購物消費、走親串友、貼春聯賞書法、拜年喝酒、壓歲錢、闔家團圓歡聚一堂等方面,現在由於物資豐富、消費水平提高、通訊聯絡頻繁等,年味變淡、親情也變淡了。
-
3 # 小玥71753
每次過年早早洗好澡,燉上一隻鴨做餐,然後就等待著領家人親人的紅包。領完之後就去串門找夥伴,吃東西,聊天,看春晚,放煙花。更小時候,必須去小賣部走走,買辣條,買瓜子,買小煙花,一路回去吃一路玩。
-
4 # 思桐不見桐
窮,使得年味熱鬧。記得小時候過年,雞鴨豬肉是自己養的,自己動手殺。每當殺豬的時候村子裡總是會圍一群人觀看,叫囂著要這個部位那個部位。那時候的冬天還很冷,河裡會有厚厚冰,小孩子在前面溜冰,有時候會抓只老鼠丟到前面,幾個人追著玩。在上面騎腳踏車,靠誰騎的最好。炮仗基本都是誰家放炮了一群小孩子跑去搶。太多太多樂趣了。現在想起來還是神往!
-
5 # 伊維琳
沒有智慧手機的年代,記憶裡過年都是坐在家裡看春晚、看電視,坐在家裡打牌、打麻將,全家男女老幼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放鞭炮,互相走親戚拜年,逛街買東西,大家出去玩兒啊什麼的,感覺過年大家都有一種特別熱鬧的氣氛。
現在其實也並沒有人人都變成手機控,只不過是因為有了網際網路,以及智慧手機的普及以後,大家多了一個可以消磨時間的工具,絕大部分人都變成了低頭族,才造成了一種現象,給人的感覺現在過年都只會抱著手機玩兒了,缺少了許多華人過農曆新年應該有的傳統節日氛圍。
我兒時的年味,跟現在相比,簡直是不在一個層面。
記得那個六七十年代,物質匱乏,民風淳樸,。平時的日子過得很艱苦,一日三餐基本上沒有葷腥,極度缺乏營養,一個個的臉上都像個孔乙己似的,人比黃花瘦。
只是到了快過年了,生產隊裡才會按勞分配,年貨就是隊裡分的豬肉,鮮魚,紅苕,蓮藕,但數量少得可憐,僅僅夠過年吃上幾天,自家菜園子再搞點蔬菜,有條件的話,上集鎮買點稀罕東西,如糖果點心,瓜子花生,鞭炮香蠟對聯等。
有了這些,就能馬馬虎虎過個像樣的大年了。
正因為一年到頭365天很苦,到了年三十的大魚大肉才顯得像饕餮盛宴的豪華!
兒時的年,我最快樂的就是這幾天春節的日子。有好吃的,有新衣服新鞋子穿,提個燈籠,放個炮竹。還有,跑到鎮上看難得的民間藝術表演,跑旱船,踩高蹺,舞獅子,快板,三瓣鼓,還有算命的抽彩頭的等等,玩的不亦樂乎!
那時的年,什麼都簡單。但就是簡單,才很樸實,才從內心感到快樂。
現在的高科技,此消彼長啊。年味淡了,人與人有隔閡了,只有自己手機的那個手機了!過年只是一個七天長假的度過!
好懷念我兒時的那個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