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睿萬相皆數

    我認為不會。

    有些事情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或者說大環境,時代潮流。

    首先,孫權不是正確方向的代表。當時雖然漢室衰微,曹操把持朝政,但是畢竟中央政府還在,孫權如果起兵攻打,那就是叛亂,孫權也深知這一點,於是寫信勸曹操自立為皇帝,曹操看穿了孫權的陰謀,對眾大臣說,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

    其次地利,孫權擁有長江天險,可惜利守不利攻。長江天險對阻止敵人南下很有幫助,但是如果你想北伐,那麼長江沒什麼可利用的。

    最後看人和,東吳的官僚世家們小日子過的很好,沒有必要去流血犧牲去打一個不確定的仗。而且曹操統治的地區,無論是面積還是人口,都是孫劉兩家遠遠不能比的。經濟實力差距太大,所以一旦開戰,孫權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那麼換一種思路,先打劉備,再打曹操?首先孫權的國力和劉備差不太多,沒有壓倒性的實力,其次蜀道崎嶇,易守難攻,孫權沒有必勝的把握。第三,如果孫權大舉進攻劉備,國內空虛,曹操就會乘虛而入南下滅掉東吳。

    三國當時恰好構成了一個巧妙的平衡,互相制約而沒有一家實力特別強大,強大到可以同時與兩國開戰並滅掉一家的程度。所以三國並存了很長時間。

    至於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如果在孫權或者曹操一方能做出自己的貢獻,但不可能憑藉他一人違背歷史發展規律統一全國,改寫歷史。

  • 2 # 路遙lgy

    諸葛亮曾被張昭勸說,讓其投靠孫權。諸葛亮拒絕道:“孫將軍算得上是位人主,但我觀察他的度量,能夠把握視為一個人才,重用我,但是卻不能盡我所學,讓我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如果諸葛亮投了孫權,孫權會重用他,但是,絕不會像劉備那樣,給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政治舞臺。東吳有張昭,闞澤,諸葛瑾等舊臣,諸葛亮去東吳,孫權一開始不會給他高於這些人的官位。

    再說,孫權自接受東吳基業。開始一直是對曹操把持的漢朝政權表示順從,官職也是曹操上表朝廷封賜的,直到曹操去世,公元前222年曹丕建立魏國,孫權還被曹丕封為吳王,才建立吳國。公元229年孫權稱帝。

    根據孫權的掌權經歷,不是像劉備那樣是創業階段開始,急需要諸葛亮這樣的人才輔佐,迅速的發展壯大。孫權有繼承的基業,主要想法是守好家業,東吳本身與曹魏政權的實力,不在一個級別上,所以孫權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和想法統一天下,他一邊表示順從曹魏代表的漢室政權,一邊與劉備表示友好合作,以保江東安全。

    那麼,諸葛亮投了孫權,孫權也不會給他用兵的權利,去北伐曹魏,去西征劉備。孫權的雄心壯志,也只是江東的安全,他出兵征伐一是師出無名,屬於大逆不道。二是沒有實力。單憑諸葛亮之能,統一三國只能是“紙上談兵”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小葉紫檀的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