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習習的賬號
-
2 # 醫學小偵探
今天的各大媒體新聞熱點必有一條:藥品大降價了!而且點進去一看,降幅還不只是一點點,平均降幅達到了52%,幾乎腰斬,其中最被大眾所關注兩類藥:一類是乙肝“藥霸”恩替卡韋直接就降了90%,什麼概念,以前200左右的藥,現在就只需要20左右;另一類是肺癌靶向藥物吉非替尼,降了75%,遠遠超過業界人士認為的最高40%。可謂是大快人心!
很多人只知道這大降價背後是因為國家提出的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引起的,那什麼是集中採購?為何集中採購會影響藥價?
實際上,如果關注過中國醫療改革的人士都知道,集中採購這個詞早已經不是什麼新的名詞了,早在2000年時候,我們國家就推出“集中採購,帶量招標”來試圖降低藥價,這如果深入研究,你會發現這實際上學的是外華人的降低藥價的辦法,但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前幾年藥價翻了又翻,無人不在吐槽中國的藥價水平,是越改越高,這套方案在中國完成沒用,因為上有政策下就會有對策,當時的集中採購方案跟如今集中採購方案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同樣是透過招標方式進行採購,而且整個招標也是由國家統一組織實施,但是之前那個藥品採購量是由各大醫院自己說了算,用多少,買多少,完全由醫院自己決定,醫院可以根據情況買這個也可以買那個多一點,換句話說由開處方的醫生說了算,這時候就會導致藥企業透過把中標採購價定的特別高,騰出一部分利潤給整給醫藥管理整條線的人,而那些低價中標的藥品中了也沒用,不是沒有人使用,醫生不開,結局自然可知!但有人就好奇了,同一款藥,肯定低價得呀,沒錯,這中標規則當然是這樣的,但是人家沒有出同一款藥呀,必然紅黴素,可以改為它“自主研發”的XX黴素呀,從新備案換批號,就不是同一類藥了,就完全有了自己的定價權了,全國獨此一家,價格還是問題嗎?
而這一次集中採購制度就是修補了這個漏洞,集中採購更準備的說法應該是“招採統一”,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這個地區所在的醫院提前報一年或未來一段實際的藥品需求,然後我們國家醫保局彙總後統一採購,買回來以後再下發給各大醫院,相當於沒收了醫院採購權,採購權集中在醫保局,醫生處方權也受到了限制,一個醫院一類藥就那麼多,開完就沒了,但患者基本上可以放心,實際上每家醫院每年對於某種藥的使用數量基本上變化不大的,藥品需求是幾乎可以做到滿足的,除非某些地區有大事件發生,那時候我們國家有關部門肯定也會干預!
醫藥管理整條鏈都基本上拿不到回扣了,藥價又怎麼能不下降呢?未來肯定會得到推廣的,拭目以待!
“4+7”城市聯合採購辦公室7日對“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擬中選結果進行了公示,31個試點通用名藥品有25個集中採購擬中選,與試點城市2017年同種藥品最低採購價相比,擬中選價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
回覆列表
中標價格特別低者必死無疑,藥廠連推廣費用都沒有,產品會自生自滅的,藥效的生物一致性差別很大,貴有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