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石匠秦人
-
2 # 趙伯文41762883
我個人認為一是沒有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剔除糟粕,取其精華。二是缺少穩定有序的傳承。三是不同歷史時期和時代更迭的影響。四是就像古代的甲骨文到現在的簡化字似的已經演變了罷了。
-
3 # 驚風雷
中華禮樂包括禮儀和音樂,即各種傳統禮節規範、儀式音樂、舞蹈等。
禮樂在中華九州發展源遠流長,始有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制瑟研曲,再有火神祝融之子太子長琴創作樂曲,再有大禹治水功成奏仙樂於歌樂山。夏朝時已有禮樂記載,最著名的便是夏啟上天庭把樂曲《九歌》帶到人間,在天穆野歌唱《九韶》,周代時周公“制禮作樂”形成獨有文化體系,後經孔子倡導傳承及儒家興盛,使禮樂成為中華文化的標誌之一。
首先,禮樂的傳承需要每個時代的物質和文化的承載,需要樂器、樂譜、演奏者及受眾來儲存、編演、欣賞和發揚。而受制於禮樂中一些樂器的形制大而重,使得這類樂器不易傳承,如編鐘等;另外,中國古代樂曲很多沒有樂譜,或沒有相關的言傳身教,都使得禮樂樂譜章節遺失在歷史長河中,如《霓裳羽衣曲》和《廣陵散》等。
其次,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的興衰榮枯所伴隨的戰爭、亂局都使得禮樂的傳承苦難重重,戰國的伐戮、始皇焚書、匈奴蒙古滿族等外族的入侵都是發源於華夏中原的禮樂很難完整儲存下來。
再次,近代以來,特別是鴉片戰爭以來,外國列強入侵中華,火燒圓明園、建立租借、瓜分中國使得華夏傳統禮樂的傳承幾無可能,更別說十四年抗戰,日本帝國主義屠城滅種之獸行,使中華大地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國已不國,何談禮樂的傳承與發展?
第四,伴隨列強的入侵,西方管絃音樂強勢入侵我華夏,一批改良派開始提倡相容學習西方文化,更有一些極端分子和走狗叫囂全盤西化和拋棄華夏傳統文化,這也使得傳統禮樂遺存的火種更難發展。
最後,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政權穩定,社會、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積極發展,中華民族已逐漸變得越加自信。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文化自信。近來,習主席提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傳統禮樂也獲得發揚和壯大。近年來,“國風音樂會”每年舉辦且觀眾人數和受關注度不斷提高;漢服喜愛群體越來越多;中國歌舞劇院民族舞曲《采薇》舞劇《孔子》都在網路上引起極大轟動;央視《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傳統古琴、編鐘、笙等禮樂之器再次被奏響。可以說,中華傳統禮樂正在新時代被華夏兒女發揚光大!
回覆列表
禮樂始春秋,起周禮,隨時代而盛,至於後來敗北,它只是一種形式,形式在現實生話中作用多大,明眼務實之人漸漸看清,最終以成敗定乾坤,因之,.而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