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靳樹懷

    社會發展,風俗隨著變。

    過去,正月初一供獻:花饃,棗卷,棗山,裡邊玉米麵,外邊包白麵,女人工藝顯。

    如今有了錢,神也把光沾,獻上了水菓,糕點。

  • 2 # 三分文說

    年俗是指春節習俗。“春節”原指正月初一立春日這一天,可中國的春節準備、慶祝活動早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而且有很多年俗,過年期間要進行臘八、祭灶、守歲、拜年、祭財神、逛廟會等種種風俗活動,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歷時一個多月。辛苦勞作一年的人們,在過年前後的這段時間裡,闔家團圓、訪親探友、拜神祈福,以各種方式來祁盼來年的好運。

    1.守歲

    傳說在除夕夜這天晚上,為了一年來一次的年獸,每到除夕之夜,人們把“年”肆虐的這一夜,視做關口來熬,為消磨時光,一家人團聚交談,有祈求平安度過這一夜的意思。時間長了後,除夕熬年守歲的習俗就形成了。一般12點以後就能睡覺了,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守歲逐漸變成了守到天亮。

    2.拜年

    拜年作為春節期間一個重頭戲,特別受到小孩子的喜愛。大年初一在南方地區一般為不出門,大家相互外出遊玩,共享天倫之樂。而大年初二這天則為女兒回孃家的日子。帶上自家的孩子,外公外婆也會給孩子壓歲錢以祈求孩子一年平平安安、幸福安康。大年初三,則為家裡有三年以下去世的老人的話,這一天稱為回門,必須到親戚家去避見。而回家時則需要滿屋子放鞭炮,以祈求老人離開和保護家人平安。

    3.祭灶王、灶王奶奶

    祭灶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灶神是中國民間最富代表性,最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流行神,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4.上墳

    在我們國家的傳統中春節是一個重要節日,而春節祭祖上墳就是重要的風俗之一。一般在大年30這一天,出門在外的親人都回來了,然後就會去上墳目的是給已經去世的家人,報平安,並告知一年之中的收穫等等。同時會燒點紙錢撒點黃酒之類的,和離去的親人一起過節,也是寄託哀思,告訴他們活著的人生活的很好,沒有將他們忘記,以安慰逝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們,你們的不幸是婆家造成的還是孃家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