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故事裡的三文雨

    教育孩子首先應該重視的不是孩子本身怎樣發展,而是家長本身是怎樣的發展,還有就是家長給孩子所創造的家庭環境,剩下的就剩引導而已了,因為不在你身邊的時候,孩子的身心有哪些變化,你是無法確定的,但唯獨父母本身的部分就非常重要就是了。

    目標其實很簡單,就是返璞歸真的那個老詞——榜樣,首先如果連大人自己都做不好榜樣的話,諸如控制不好情緒,在孩子面前一套、背後一套,對自己的身體不愛惜,自己的習慣很負面的話,就不用說有資格教育好孩子了。很多時候家長口中時常都掛著孩子應該注意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一定要讓他去上怎樣的名校,要讓怎樣的名師來輔導,小學就得開始去補習班,要不就什麼興趣愛好都不能有,只要認真學好課內知識就行,要不就得每樣技能都得習得,鋼琴、芭蕾、畫畫樣樣齊,一個都不能少。當然,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不過這點想說明的是,家長怎樣的判斷與對孩子的實施,都會對孩子產生不同的影響,家長怎樣的以身作則,怎樣的生活習慣,怎樣的說話方式,怎樣的處事方式,都會盡收孩子的眼裡並積存在腦子裡。

    從而形成對應的並且賦予自我形成的情感的處事方式,他們不會考慮這樣的舉動是好的還是壞的,反正我的父母就是這樣做的,我這樣做也不會有問題,那麼那句話就來了——百樣米養百樣人。

    最終形成了大人現在經歷著的這個社會,如此迴圈著。

  • 2 # 多彩人生心理髮展之謎

    答:這不是一個選擇題。身體健康是根本,心理健康是助力,身心健康是目的。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心理健康身體不健康,可能是廢物;身體健康心理不健康,可能是人渣。

    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的主要問題,是家庭和學校教育沒有形成合力。

    學校問題比較單一,主要是重視了文化課的學習,忽視了心理輔導,尤其是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除了都關心孩子身體健康外,心理輔導方法各異。主要有三種:“孩子還小”寵愛有加;“孩子是長知識的黃金期”,有提高孩子智力的訓練絕不放過;“成器的孩子不用教”,放任自流。本質是都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如同一個是原料車間,一個是加工車間一樣。原料不好給加工造成了很多困難,也很難加工成好的產品來。所以,長期以來家長和學校老師是有相互甩鍋現象的。

    心理教育怎麼教?心理教育除了心理學的一般規律外,其最重要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區域性。孩子的心理教育,是以民族文化為核心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引導教育。目前的中國就是以“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教育孩子、引導孩子。以此建立是非觀、對錯觀。形成民族的、健康的心理。

    所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該配合起來。而教育部門制定教育大綱應該下延到嬰幼兒教育。孩子在12歲前,甚至18歲前,是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只重視大學教育,或只重視普九教育,忽視嬰幼兒教育,都是違反人的成長規律的。只有從孩子抓起,把身體素質提高,與文化知識學習、心理健康成長結合起來,個體的孩子才有真正的人生價值,民族才有希望,國家才能長盛不衰。

  • 3 # 中醫心身治療師文強

    我個人覺得孩子的教育應該是三個部分, 身體、心理、社會。

    其實大家都知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任何自我功能的完成,如自我成就的獲得,被外界認可都是在身體為基礎的,而身體也是讓這部分更持續,更長久,也能為自己走的更遠及多為社會創造財富和價值創造可能。

    心理部分:每個人都會受家庭環境,成長經歷的影響,而且人心對未來總是有無限的渴求,所以只有能很好的跟自己相處,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用同理心去理解別人, 一方面自己才能穩定及“幸福”的面對自己所遇到的困難,同時也能更好的與外界相處。才能“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畢竟客觀實際不能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只有安了自己這顆心,才能更好的前行。

    社會部分:孩子的那個階段成績就是社會的一部分,成績不是萬能的,但是成績能給孩子一個很好的平臺,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同時成績能讓孩子獲得自信,而自信,自我的認可對於孩子來講是極其有價值的。我們的自信來至於外界的多次的認可,然後變成自己對自己的認可。孩子的社會還有排除成績以外的一些社會技能,雖然孩子的成績不好,他有一個特長,這個特長外界,認可,也會慢慢變成自己的認可,也能內化為自信的。同時孩子的社會裡面還包括,更同輩打交道,更長輩交往,這部分的發展一方面讓自己獲取成績及專業技能跟容易也為以後成人,奠定很好的人際交往技能。

    所以孩子的發展一定是全面,身體、心理(價值觀、自我認可、情緒識別、情緒控制等)、社會(成績、專業技能、跟同輩、長輩交流等)每一部分都很重要,都不可缺乏。

    當然我們也沒有必要每一項都得100分,人無完人,但是木桶理論,也許我們最後能走好遠,肯能取決於我們最短的那塊木板。

  • 4 # 冷暖師太

    應該說生理和心理同等重要。

    很多人將“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掛在嘴上,認為只有身體好,其他一切才能談起。

    話雖然這麼說,但真落實到具體的人身上,那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譬如說一百年前的義和團,這群人哪個不是“肉發達,腦子退化”的低能兒,整天五迷三道的“大刀神鞭洋鬼子玩兒完”,覺得自己天生神力。

    所以說只有好的身體是不行的,必須得智力健全,或者說智商得及格才行。

    另一種極端就是才華橫溢,但身體羸弱,這也不行。例如唐代大詩人李賀,號稱“鬼”,是真正“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天才級人物,與李白杜甫白居易相比也不遑多讓,然而他身體從小就不好,活到二十七歲就掛了,殊為可惜,另一位大詩人王勃,寫的《滕王閣序》為後世傳頌,但因為一次落水,大概也就幾分鐘的時間等人把他從水裡救出來,他已然失心瘋,不久就鬱鬱而終,也是二十來歲就去世了。

    不過一般而言,孩子只要沒有大病大災啥的,為人父母者就不必擔心,畢竟又不是非得把孩子往運動員的方向培養。

    竊以為,讓孩子心理素質培養好,將來無論是升學就業,還是搞好同學關係,都會獲益匪淺,相反,有一些孩子心理素質太差,僥倖考上大學後還被勸退的也不乏其例。

  • 5 # 心理老師左叔

    我是一名從事心理學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在高校做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工作。

    第一,這不是二選一,而是兩者都非常重要。

    我是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從我的工作經驗看,從人類個體身心健康的發展看,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是互為影響,互為因果的,家長在教養孩子過程中這兩方面都要高度重視,而不是厚此薄彼。

    第二,身體健康是一個人身心健康的基礎,沒有身體健康,何來心理健康?沒有身體健康,何來孩子的明天?身體健康是一,其他都是零。

    第三,心理健康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發展的表現,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如何,心理抗壓能力強不強,心理承受能力好不好,都與這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關;而一個人的心理健康與否又與他的家庭教養、所處環境,以及親子關係有關;身體健康決定一個人能不能走,心理健康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

    身體素質是基礎,心理素質是關鍵,二者都重要;而且,我覺得現在家長在教養孩子過程中普遍看重身體養育,而忽略了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視。

  • 6 # 吸墨吐金

    我個人認為,教育孩子無論心理方面還是身體方面,同等重要,應同等展開,不能顧此失彼,偏重一方。我們平時說,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身自然是身體方面的,心自然是心理狀態。為什麼這麼說?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一個好身體,幹什麼事情都掣肘。比如說,你三天一發燒,兩天一感冒,四天腸胃痛,怎能安下心來,聽老師講課傳經授道,怎能有氣力,端坐靜聽,今天不上課,明天不到校,日復一日,月復一月,怎能學業有成。也許你家財萬貫,不在意孩子的學業,可是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病懨懨的樣子,我想那一個漂亮的姑娘都不會喜歡,孩子終身大事,是不是要考慮,既然有這樣的家庭條件,應該家大業大,需要接班人去管理吧,一個沒有知識,身體糟糕透頂的主事人,怎能把事業搞好。身體健康不容忽視。

    有的家長說,沒災沒病,孩子健康成長就行了,心理這方面有什麼可注重的。我覺得這樣想法不對頭。心理疾病在當今這個社會越來越被重視,包括部隊裡,同樣被納入思想教育的一個關鍵方面。前幾天,大家可能聽說,因為疫情的發生,孩子因為學習壓力從樓上跳下身亡。這些都是心理教育沒有跟上,心理疏導沒有做到位所致。大家聽說2004年馬加爵事件嗎,他上大學後,學習壓力大,他感覺同學看不起他,在背後議論他的個人隱私,遂連殺四名大學生。這樣心理明顯有問題,心理學上稱之為“人格異常”,這種人的自我概念有偏差,有一種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心理,往往具有攻擊性和毀滅性。因此有前車之鑑,我們應重視孩子的心理教育,讓孩子有個Sunny健康的心理去面對生活,去面對學習,去面對社會。

    孩子的身心健康一直是家長和學校最關注的。現在學校一直注重德智體的發展,對孩子思想引導有益處,對孩子將來成長也有好處,但是為家長,我們更應該注重引導孩子去健身,更要注重“健心”。

  • 7 # 鴕鳥說話

    身體和心理實則一體,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教育孩子應該重視心理方面還是身體方面?

    相信您在問這個問題之前,已經有答案了,那就是:雙管齊下,心理身體都要抓。

    心理和身體就天平的兩端,講求平衡,不能顧此失彼。

    不得不說,對孩子的教育是個系統工程,稍不留意差在哪兒,可能孩子就偏離軌道一丟丟,作為父母的職責就是把他們往回拽一拽,防止跑偏,父母不易。

    一個健康的身體,對一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可以讓孩子少受到疾病的困擾,還能讓孩子更加有自信。如果一個孩子長期身體不好,那麼就失去了一些和外界聯絡的機會,也會因為“和別人不太一樣”等等想法,而產生自卑心理,所以從小就該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

    舉個例子吧,想象力發展的最佳時期是3~6歲,在3歲左右,他們的想象是非常活躍的,腦袋裡經常浮現許多神奇、美妙的東西。如果這時我們家長總是一味地嘲笑、無視或是非常直接地去和孩子講那些都是假的或是諸如此類的話,那就是非常不符合孩子的心理髮展階段的,成人之後也許這個孩子就會出現一些自卑、呆板等特點。

    身體上,最好從小就培養孩子注意鍛鍊的習慣,形成了固定的好習慣之後,即使未來面對學業、生活繁忙的場景時,他也會靠這些良好的習慣應對,保證身體健康。

    心理上,要經常陪伴孩子,傾聽他們每天講給你的趣事、不好的事,及時發現問題,保證他能順利長大。

  • 8 # 老九門影視

    兩者都應該重視,身體是健康的基礎,沒有健康的身體,什麼都幹不了。

    心理很關鍵,心理健康的孩子在自己未來成長的道路會走的更遠。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名族的希望,把學生培育成德、智、體、美、勞、等個各方全方面發展人才。我們把身心發展看成一個整體,如果一個孩子有健康的體魄,但沒有健康的品質,也就不是一個健全的人。心理健康不斷能讓孩子健康成長,還能讓孩子對生活和學習充滿熱情、自信、並使孩子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徵。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挫折,只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孩子在面對這些困難,才能從容得把壓力轉化為動力,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同等重要的。

  • 9 # 松樹lasabc

    可笑

    你有多大本事?

    孩子不是教育出來的

    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

    哪來的教育?

    只是言傳身教而已

    你儘量做好自己

    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吧

  • 10 # gjmmas

    兩個都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但是心理健康還是比較重一點。因為一個人的心理健康,那麼他會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今後踏入社會遇到什麼事都會去積極樂觀的面對,不會產生消極的因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精神分裂症患者被激怒如何控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