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學思維
-
2 # 兒童心理大講堂
這是人面對一些自己難以承受,難以直面的事時做出的防禦機制。
人的防禦機制有很多種型別,
原始性的防禦有:
分裂,投射性認同,投射,否認,分離,理想化,付諸行動 軀體化,退行,分裂樣幻想。
神經症性的防禦有:
內射,認同,移置,理想化,情感隔離,合理化,性慾化,反向形成,壓抑,抵消
成熟的防禦機制有:
幽默,抑制,禁慾,利他,預期,以及昇華。
當然這算是比較基礎簡單的分類,曾奇峰老師往細節處劃分總結出了101種防禦機制。
這些防禦機制能維護人在羞恥和自戀性脆弱面前時的自尊感。當一個人感受到拋棄或其他危險的可怕的威脅時,確保安全感,以及把自己和外在的危險隔絕開來。
而“自欺”則更像是眾多防禦機制中的“否認”和“合理化”,通過否認現實,無視感官資訊從而回避對難以面對的外在現實的意識。同時為無法接受的態度,信念或行為尋找正當的理由,來使他們變得更容易接受。
最後,舉個例子好理解一些:
我們都知道“苦難並不是財富”。
“苦難是人寶貴的財富”這句話是一句屁話,但是當苦難真正來臨的時候,“苦難是人寶貴的財富”這句話就有益身心健康。
-
3 # 失眠漫談君
自欺欺人,也就是自我欺騙,這在心理學中是很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我們都知道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人類所有行為的動機,要麼趨利,要麼避害。思想和行為,總是因為某些事情出現才開始發生轉變的。
-
4 # 你一定get不到的滑稽
所謂自欺分開來,自我欺騙。為什麼要這樣呢?那一定是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某種目的,說白了就是內心的弱小和心理世界的匱乏。有的人好面子,是吧,朋友圈弄個什麼豪車金錶,包裝自己,這不是就是虛榮心作祟,能力配不上野心,能力滿足不了自己慾望,從而通過某種虛擬或不切實際的假面來偽裝自己內心的匱乏。
-
5 # 章魚小丸子同學
因為我們發生了認知失調。
當我們發現行為和心裡想的不一樣時,發生了認知失調,這讓我們很不爽。我們想要消除這不舒服的感覺,要麼改變行為,要麼改變思想。自欺就是讓自己的想法發生改變,從而讓行為和態度一致。
-
6 # 湘碩鳴
自欺表現有強弱不同,我個人認為大部分都是嚮往積極的一面,假裝實現了自己的一個或多個不能實現或難以實現的小小願望。
-
7 # 小胖同學阿秋
自我欺騙有時是處於人類自我保護的本能。過分的悲傷、沮喪、絕望都可能對人的身心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所以有時人會欺騙自己,用空想來代替現實以達到精神上的自我保護,獲得暫時的心理安慰。
-
8 # TonyDeng
自欺是為了應夢,夢裡想的什麼都好,現實實現不了,就會自欺,然後為了掩飾,再去欺人,這叫自欺欺人。欺人多了,就到達欺人以至自欺的境界。這是一種可以達至最高愉悅狀態的心理。
-
9 # lih7
人類進化時自然生成的趨利避害的心理,有利於人類的發展,但同時也限制了人類思想和個人的進步。如果意識到自欺,也算一大進步,這才是進步的前提。
-
10 # 1青春年華1
自欺欺人是一種無奈的表現,也是一種自我心理安慰!這樣自欺是在沒有了辦法解決的時候自己對自己的一種心理安慰!不能說自欺就一定不好,自欺可以讓自己緩解壓力、放鬆心情。
回覆列表
實際上,人的這種自欺現象是我們人類的普遍存在,即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因此這沒有什麼感到不安與介意的行為。
……所謂自欺行為也是我們意識思維中的機械行為的表現。她的物質基礎就是一個人的左腦思維活動習慣。以這種思維為主要特徵的人大都對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認識到的,理解到的事物都堅信不疑,而:眼見為實耳聽為虛正是這種人的性格特徵。
……這種思維特徵的人大都是有點男權主義思想,他們也具有樂視主義,對自己的理論深信不疑,正是如此,他們對一些明顯瞭然的證據與事實卻視而不見,百般掩蓋與自我欺騙。因此這樣的人在道德上是功利主義者,對自己所展現的現實過分自信。
……他們把這個世界看作是一些分離的部件的集合。這種人對事物缺乏更深刻的洞見,他們的思維具有高度的競爭性,而且權力是其關注和主要動機。然而,當事情不能如預期那樣解決時,他們會表示出否認的態度以及因循守舊的傾向,
……在這樣一種情緒化下,他們有忽視客觀證據的意願和逃避責任的習慣,即在面對確鑿證據之時,他們視而不見,他們努力創造一個自我反射的虛擬世界,就像鏡廳一樣,無法從其中逃脫。其實,這就是一個人的自欺現象與自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