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聲音表達教練藍色清泉
-
2 # 米茶墨
商至戰國時期,推行以河洛方言作為基準的“雅言”作為共通語,但是普及率較低,一般只有貴族和學者使用。到了秦至西漢時期,“雅言”不再是洛陽音,而是晉地方言。
有文獻記載,中國到了商朝中後期,原始漢語(漢藏語系)與東夷語、古侗壯語、古苗瑤語、古南島語等融合,演化成上古漢語。上古漢語有20%詞彙來源不明(可能源於東夷語),30%的詞彙與苗瑤侗壯等同源。漢語的語法在這個階段大大簡化,詞彙也從多音節轉化為單音節或雙音節。
古漢語方言眾多(這些方言大部分沒有流傳下來),特別是在南方地區。比如上古漢語傳播到楚地,與原始楚語混合,形成古楚語;傳播到吳越地區,與原始越語(一種侗壯語)混合,形成古吳語;古楚語、古吳語幾乎與中原漢語無法互通。
公元四世紀到晚唐為漢語中古期,五代後到十九世紀都可以劃為近代漢語期,“五四”以來為現代漢語(普通話)。
現代方言通通常分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
朱熹注《論語》,但如果他穿越去聽孔子的課,估計是聽不懂的。有人對我說過,如果現代一個說廣東“白話”的人穿到唐朝,是可以與古人交流的,我認為可能部分聽懂,但絕不會全懂,雖然速度不很快,但語言一直在流變,如:人口遷徙(戰爭、遷都、軍事或運輸中心轉移)經濟活動,外族交流融合都促使語言的變化。
總體上,南方方言保留古漢語的發音多,現代粵語保留古語入聲最完整,吳語保留古語濁聲最完整,其他方言中也各有少量古漢語存留。
漢語就是漢民族的語言,所以歷朝歷代都是一樣的,只是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隨著人口遷移等各種因素,語音、詞彙和語法都會發生變化。萬事萬物都在變化,語言也是一樣的。
我們現在有普通話,也有方言,它們雖然有的語音、詞彙和語法也差異很大,但同屬於漢民族的語言,也都是漢語。我們說,方言是漢語的不同分支。
那麼在古代也是一樣的,有國家標準語,相當於我們今天的普通話。它是官方規定的規範語言,因此也有相應的韻書,就是字典。現在專家研究古音,指的都是古代的官話。周朝稱“雅言”,明清稱“官話”,1909年開始稱“國語”,1956年中國大陸開始稱“普通話”,臺灣則繼續叫“國語”。
同樣古代也是有方言的,它們是我們現代方言的祖先,只不過地位沒有官話高,所以記錄資料不齊全,我們很難考證它們的具體情況,特別是中古以前時期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