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原紅mi
-
2 # 積極陽光小啾啾
不要總是去思考別人這些。
多把時間精力放在應該做的事情上。
多做事多思考少評價。
沒有誰的想法和思維方式是標準答案,多掙錢總是對的。
-
3 # 宵錦閣奇門遁甲
還真遇見過見不得人好的!可能是攀比心太重了吧!你不跟人家比,人家跟你比!所以就會見不得別人好!生怕別人混的比他好!說到底還是攀比心太重了!心態不好!
-
4 #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在放學路上,有一個衣服破舊的孩子,與一對接送孩子回家的母子偶遇,遠遠地就看見那個孩子低著頭惡狠狠地盯著有母親陪伴的孩子,在他們並肩穿過的時候,那個衣服破舊的孩子故意用手以自然走路揮動手臂的狀態,打了有母親陪護接送的孩子。
一樣同齡的孩子,一個有母親陪護,一個沒有母親陪護。一個衣服乾淨看起來照顧周全,一個衣服破舊看起來沒人打理。在他們的內心是否會產生不一樣的漣漪?
一定會有。
一個人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有兩方面的影響:
1. 先天性行為:比如本能性行為,是通過遺傳,自然選擇進化而來。
2. 後天學習行為:是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經驗等建立起來的行為。
一個孩子假如說出於本性遺傳而自然攻擊另一個資源豐富的孩子,那不是常理;
更應該為:一個孩子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經驗建立起來嫉妒另一個孩子的行為。
心理學家華生認為:學習是簡單的刺激與反應的聯結,他曾說過:給我一打嬰兒,我可以把他們培養成任何我想要的人。他通過將巴普洛夫的條件反射的研究結果作為學習理論的基礎,他認為學習是以一種刺激代替另一種刺激建立條件反射的過程,除了人的遺傳,其他的行為都是通過(S-R)刺激-反應的聯結而形成的。人類的行為都是後天習得的,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模式,既可以通過學習獲得,也可通過學習消除。
也就是說,總是見不得別人好的那類人,可能是因為成長環境中的因素而導致不良行為和不健康的心理。通過環境中的刺激產生,學習獲得。
當個體面臨挫折和衝突的緊張環境時,為了擺脫煩惱,而不自覺地產生一套以恢復心理平衡和穩定的適應方式,那就是心理防禦機制。
它存在正向意義和負向意義。
“吃不到的葡萄是酸的。”就是一種合理化的心理防禦機制,當自己所追求的東西因自己的能力而不夠時,就加以貶低和打擊。
比如:自己的體育不夠好的人,看見同學的體育好,就會說對方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看見別人成家立業,而自己什麼都沒有,一旦看到別人有一點不好,就會說:“我早就猜到了,他這種人......”
總是見不得別人好的那類人,可能從內心有一種深深的自卑感,會用防禦機制去滿足自己的心理。他們可能從心裡覺得:你看他倒黴了,活該,他終於不如我了。而一旦別人成功,會從心裡覺得:他一定是走了歪門邪道,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才有了今天。酸葡萄心理到處顯現。
-
5 # 心理領域險峰釋夢
這問題本身提的就有味道,“總見不得別人好的人……”這話裡就帶有的主觀的定義在裡面了。我們自己的感覺感受總有自己經驗的五味陳雜,當論斷他人的時候基本就是一種否定的投射了。
至於見不得別人好的人其特點也是人的共性,每個人本能的需求都有期待與被期待,愛與被愛,信任與被信任等等,當他人得到了所期待的而我們沒得到,失落之心又存在的可能,當他人被認可了、被信任了,而我們似乎被忽視了,難言的苦衷可以理解。當他人付出了愛,恰恰與被愛合拍,這就是人間一大美事,而我們恰恰情感缺失不得彌補,心中的酸楚不言而喻。為什麼他人久旱逢甘雨、金榜題名時。而我們總是他鄉無知己,情感失喪至。這樣的內在失衡感沒有修養是難以承受的。為了平衡自己就會口出風涼話或口出惡言,其根源也不過就是自我保護罷了。有些人的人格缺陷又不自修,難免口無遮攔,這在正常心理健康人的眼裡不過一笑莞爾。可是如果我們是一個言行及其在意他人眼光的,這就成了刺骨的寒意,因而感覺到那些見不得別人好的人的一眉一眼、一言一行都是針對我們的,這就給心理不健康埋下了隱患或我們本來心理就亞健康狀態。
在這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才組成了萬紫千紅,倘若這個世界都是君子,哪還有什麼趣味哪?倘若這個世界都是良人,那地球就是天堂了。把關注點放在自己的身上,允許他人有他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就是大善了。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也無法改變他人,但我們有辦法提升自己。您說哪?月亮尚且有圓有缺,何況人乎?
祝您中秋快樂!
-
6 # 火娃有說道
嫉妒是人的天性,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罷了。當然嫉妒程度的大小也肯定受到成長環境的影響,因為人性當中還有另外一個缺點就是喜歡攀比,別人比他好了自然會暗淡他的光彩,所以打心眼裡就不希望別人比自己好。
就好比我身邊甲乙兩個哥們,有年春節哥倆一塊喝酒,因為甲當時玩兩部大貨車發財挺牛逼,於是酒後寒磣乙,說人家天生沒出息,再幹二十年也趕不上他。結果乙自尊受損,當場掀了桌子,哥倆從此兩年多沒有往來。然後突然一天,甲親自駕車拉貨與人撞車了,且罪責在他,結果一下撞死了兩個人不算,他自己的車也撞扁了,還搭上了一條腿。不用多說,這下就基本傾家蕩產了。可是也就在甲還躺在醫院的時候,乙就幸災樂禍去了,進病房口頭上表示惋惜,臨走還打著兄弟情分的口號給留下一千塊錢。然後按他酒後吐真言的說法,這錢花的舒心,痛快。
瞧瞧,這就是人性的真實一面。乙有錯嗎?肯定沒有。
-
7 # 如何提升自信
總見不得別人好的人,和成長環境有關,比如父母經常拿優秀的孩子和自己的比較,久而久之就會使這個人產生攀比心理。而總是拿優秀的人和自己比較,來批評自己,這樣就會形成嫉妒心理。而您所說的總是見不得別人好的人,應該就是由於從小的成長環境當中父母總是拿他和別的孩子比較,所導致的一種嫉妒心理。
-
8 # 春泥92373
謝邀 這個問題大概有3個方面 !第一是人性的問題百分之99的人都會有羨慕別人比自己好的心理,這是正常的 ,超出這個心理層面的就會演變嫉妒和恨!第二是成長環境的因素,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遇到有錢有勢的人欺負,便形成了所有混的好的都是壞人的扭曲心理或者仇富心理 !第三是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就是心胸狹隘小肚雞腸的人,看到鄰居日子過的好,到處攻擊和詆譭他人,讓他形成了錯誤的價值觀!我們的老話有其父必有其子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總上所述 ,珍愛生命 遠離小人
回覆列表
見不得別人好是因為嫉妒心理,與別人相比在環境、財富、地位、榮耀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落差,讓人有一種懊惱、憤恨、羞愧的心理,與自己能產生比較的個體 一定是自己生活環境內的,而且是經常見得到的,我們小百姓沒人與明星、科學家相比較,因為生活距離太遠。嫉妒具有普遍性,現實生活中,都會有這種情緒體驗,但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思維傾向,有些人會產生報復心理,有些人會轉化為自我提升的內動力,最終的行為結果和個人道德修養與認知相關(而自卑又會造成認知上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