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20註定不是一個太平年,每個人都不順,當然也包括我,成年人不順要麼是因為工作要麼因為生活,累了、委屈了,想找人傾訴一下,物件異地,工作也很忙碌,只想讓他知道我很好;父母年紀大了,報喜不報憂,不想讓她們擔心;知心朋友在另外一座城市,有的懷孕,有的工作壓力大,都很辛苦。驀然回首,發現眾生皆苦,沒必要讓別人承擔你的不順,慢慢也就習慣就不如意壓在心底了。

15
回覆列表
  • 1 # 眉瀾小語

    我是發現婆婆喜歡把我們小家庭的矛盾拿來村子裡公開說之後,不再找人傾訴的,因為身在喜歡爭論是非的農村環境,只有沉默,可以讓是非終止。清者自清,濁者自濁。老公喜歡把婚姻中的大小事情跟老人講,老人喜歡不分場合地把自家的家務事拿出來說,成為外人茶餘飯後的談資,讓我覺得無語。

    正常的傾訴,是情感發洩的需要,但也要看傾訴的物件而定。如果跟她的溝通,能讓你安心,能給你力量,她明白你的內心,懂得你的難處,她會設身處地開導你,還能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這是最好的傾訴,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心心相惜。本來不開心的事情,經過這樣一番傾訴,痛苦已經減半。

    如果沒有遇到這樣的人,我寧願不傾訴。久而久之,就慢慢習慣不傾訴了,這樣也很好,少了很多感性的煩惱,多了幾分理性的思考。

    不找人傾訴,內心又不夠強大,化解不了自己的心結,時間長了,會走入一個極端:排斥與人溝通。傾訴,更傾向於表達情感中比較隱私,比較個人化的心理問題,而溝通則是範圍很廣,可以從普通寒暄,到對國家大事發表自己的見解。

    人,是群體性動物。孤立和隔離,與社交脫鉤,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樣非常痛苦,也有違人性。但是,傾訴是賦予了每個人選擇權的,你選擇了傾訴,就需要找好物件,如果選擇不傾訴,就自己把握一個度,在疏通情緒與有效溝通中找到一個平衡。

  • 2 # 屋頂上的流雨

    記得在上高中的時候,心裡一有不開心,就會找同學吐槽,找閨蜜傾訴。心裡的事情說出來以後,發現心裡舒坦多了。

    後來上了大學,偶爾不開心的時候,還是一樣會找好朋友說說話,壞心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和。

    工作之後,遇到不開心的事情越來越多。漸漸地,我發現,這些不開心竟然都難以開口向別人訴說。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別人能看出我的不開心,卻從來都不會知道我為什麼不開心。甚至周圍很多人,看不出來我心裡存在的消極的情緒。

    靜下心來仔細想了一想,為什麼上學的時候不開心那麼容易得到了解決,工作之後的壓抑卻很難得到緩解呢?

    因為上學的時候,讓自己不高興的事情無非就是和哪個同學鬧矛盾,考試成績不佳,午飯沒吃飽,作業沒完成,生活費不夠等等,這些事情是和同學們共同經歷的,而且持續性都不是很久,每天每週都會更新,連連續續又有說點。所以和同學或者同齡人講了以後發現身邊的人也深有體會,或者正在經歷,那消極情緒就能很好地得到分擔。

    可是工作了之後就不一樣了,大家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圈。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偶爾和好朋友說說那無可厚非,但是一直都在表現負情緒難免會遭人嫌。

    見過兩次之後,這位女生就和我無話不談了。但是我發現了她每次說的內容都是驚人地相似;工作中和同事鬧矛盾,同事故意針對她,她男朋友不體貼,她父母不關心她。

    其實每次聽她說我心裡挺為難的。一則為她的困苦而感到難過,二則是沒有熟到那種程度,她這麼全心全意向我傾訴我幫不了她這讓我有了心理壓力。

    其實人大多時候都比較在意和自己有關的事情。與自己無關的,開心的可以跟著樂一樂,痛苦的可以跟著哭一哭,但是過後無論是悲是喜,煙消雲散。而傾訴者,他的痛苦依然存在。

    而且大多數人不喜歡渾身都充滿負面情緒的人。這是人追求Sunny和美好事物的一種本能。

    自己有不開心的事情,很頻繁地向他人傾訴,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緩解,也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給他人帶來一定的困擾。所以自己排解壞情緒尤為重要。

    聽音樂,看書,散步,健身,這些都是排解負面情緒很好的方法。

    有時候,不讓自己的負面情緒汙染他人的好心情,也是一種教養。

  • 3 # 娃憨憨

    以前的我稍有不順心就愛找人排解情緒,渴望能通過尋求別人的安慰疏解個人情緒,,久而久之似乎就成了一個充斥著負能量的人,而且極度依賴別人。這樣不但會讓長期聽你抱怨的人感到有負擔,自己也越來越喪氣,似乎每天都會把“累”字掛在嘴邊,負面情緒是真的很容易傳染的。與其作為一個負能量傳染源,倒不如做一個播撒快樂的種子,能讓身邊的人覺得和你接觸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將快樂傳播給周邊的人。

    後來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慢慢就明白了這些道理。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有些情緒自己可以消化就儘量自己消化,也是因為在乎,所以不希望他們分擔我的壞情緒。成年人的生活談何容易,每個人都不容易。成年人的負面情緒,幾乎不會暴露在公眾的視線中,更多的是自己調解,因為不想讓在乎自己的人擔心,也不想影響別人的心情,給別人添麻煩。

    但長期憋在心裡不表露不發洩,又是另一個極端了,也許真的會憋出病來,慢慢地就不愛說話了,必要的傾訴也還是要有,這也是對關心你的人的一種迴應, 他們都希望你健康、快樂,所以負面情緒也不能老自己憋著。

    積極生活,陌生人,祝你每天都健康快樂❤

  • 4 # 順意心情

    當我們不再習慣跟自己的父母愛人朋友傾訴我們情感的時候,說明我們內心孤獨且成熟了吧!

    我想每個人都不同的,我來說說我自己吧!

    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開始的,應該也是一步一步的吧,原因應該有很多,自己能分析出來幾點。

    第一,自己創業不那麼順利,有段時間甚至需要爸媽的資助才能過活,我的觀念其實比較傳統,大學畢業之後,問家裡要錢讓我很無地自容。因為我曾經信心滿滿,但是事業卻毫無起色。後來,甚至很多時間不跟家裡聯絡,就怕他們問如今做的怎麼樣。

    有一首歌很貼切自己,大致是像我這麼優秀的人,本該燦爛過一生,怎麼到頭來,在社會裡浮沉。

    第二,愛人的無所謂。結婚之後,我安心工作,因為行業的關係,我兼職賣產品,因為東西易碎,經常會有物流問題導致破損,一單可能損失幾百,剛開始我會跟她說,後來她直接說不要再跟她說這些破事了。

    我的本意就是想傾訴一下煩悶,她聽著可能都是負能量,所以不願意聽了。我也不怪她,但是後來,不管我出什麼事情,無論好玩還是其他,我都不怎麼跟她交流了,因為總會想起她對著我說不要跟她說這些破事時候的表情跟態度了!

    其實,當我們不再傾訴自己的時候,其實我們無非是自我逃避或者就是內心孤獨了吧!

  • 5 # linli980401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習慣傾訴?

    看到這個問題,我仔細想了一下,才發現,自己許久以來,無論悲喜,都沒有傾訴的慾望了。

    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曾經,我也是一個喜歡把喜悲,昭告天下的人。可是,現在,無論大喜或是大悲,我都只是讓它們在我的心裡翻江倒海,再也不習慣向別人傾訴了。

    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確切的時間已經不記得了。可能是從發現那次,我遭受最痛心的打擊時,第一時間向那個我認為最值得傾訴的人傾訴時,悄然爬上她臉上的不耐煩時開始的吧。

    所幸,我還是一個比較有自知之明的人,當我從她臉上讀出那一閃而過的不耐煩之後,就停下了我的傾訴。

    慢慢的,我終於明白,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最忠實的聽眾,還是我們自己。於是,這種傾訴的慾望,也就開始慢慢的淡下去了。哪怕是最親近的愛人,也應該清楚,他(她)只是我們的愛人,不是我們的垃圾桶,沒有義務盛裝我們那些或喜或悲的東西。

    慢慢的,也終於明白了,生活如此不易,每個人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已經裝滿了自己心靈的空間,怎麼還有能力去感受別人的喜怒哀樂呢。

    慢慢的,終於明白了,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知己,只有自己最瞭解自己。哪怕是最痛苦的事,向別人傾訴,最對換來別人口頭的安慰,並不能減少你心中的痛苦,因為,沒有人能真正的做到“感同身受”。

    慢慢的,終於放下了向別人傾訴的習慣了,因為終於明白,最忠誠的朋友是自己,最忠實的聽眾是自己。所以,想傾訴,傾訴給自己聽吧。

  • 6 # 寒煙似雪xue

    也許是越成熟越沉默吧?大概從什麼時候開始,也不記得了。做為一個女人,總是害怕孤單寂寞,所以我總是習慣了身邊有個伴。開心的時候,想和朋友們分享,開心會無限擴大。煩惱的時候,也總想找朋友傾訴,煩惱會慢慢減少。

    如果沒有朋友,在一個城市裡我會待不下去,特別是有了煩惱的時候,如果沒有了朋友的開導,心情只會變得更差,做什麼決定也會變得衝動。

    於是,身邊的朋友互相都十分了解,知根知底。其實女性之間,因為家庭工作等環境不同,思想觀價值觀都不同,女性之間的相處有時候和婚姻一樣難。女人之間相處久了,各種問題和矛盾就出來了。女人的小心眼、善妒、傳是非等等缺點,在經常的相處中會慢慢放大,會影響你的生活和家庭和諧,那些觀念和你不同的朋友,有時候會影響和干擾你的判斷。

    於是,再有什麼煩惱,我便不再找人傾訴。有些事情,因為自己已經足夠成熟,不需要通過對別人的傾訴尋找幫助,自己就能冷靜下來,處理好。

  • 7 # 曦燕蓴雪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習慣傾訴?

    也就是這兩年,自老父親遠去天堂,我學會了孤獨;學會了不再傾訴。

    誰都不是誰的永遠;誰都沒有義務聽你訴:訴說你的悲痛欲絕;訴說你的還沒有做好離別的準備……

    其實每個人都有一段走不出的心路,和別人傾訴只會緩解暫時,怎麼走出來,還得靠自己……

  • 8 # 城南話者

    不知不覺到後知後覺

    當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開始回想這幾年的時間,好像確實沒有和誰好好傾訴過自己的好與不好,開心還是難過。

    我是從大學畢業後開始的吧。

    大概有三個因素吧經歷了太多,自己變得成熟了,那麼開心與難過沒必要和別人說,自己能調節。說了別人也不會感同身受,甚至可能會暗自嘲笑你。就像魯迅說的: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是覺得他們吵鬧。所以不會和別人傾訴。日子很平淡,無憂無慮的過好當下,沒有什麼精彩和煩惱分享,所以沒什麼傾訴。

    以前我每天都會發朋友圈,把自己所有的喜怒哀樂全都呈現在了朋友圈,原本覺得分享是對自己情緒的宣洩,可是懂得人有幾個呢?還是靠自己調節,漸漸的也發現,自己過得好不好,快樂與否自己知道就行,弄得人盡皆知對自己根本沒有一點好處,根本不會因此而讓自己覺得好過一點。

    或許最主要的還是自己長大了,慢慢成熟了很多,未來的日子那麼長,眼下的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還有時間或者浪費時間來傷感來傾吐心中的不快。

    當然,也許某一天,你功成名就,別人問起時,或許會分享一點經驗和故事,可自己所經歷一切,自己知道就好。

    當然,成熟的標誌並不是意味著不傾訴,有的人很成熟,可他也喜歡向別人傾訴自己獲得與不幸。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主要看自己用什麼心態去面對生活吧。

    如果心中有很多的不忿,還是可以和家人朋友訴說一下,說出來也許會好很多,當然不介意把你的所有喜怒哀樂都對別人傾訴,難為自己也難為別人。

  • 9 # 月色蒼藍

    看到你提的問題,突然才發現,原來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生活工作的苦已經不習慣對別人訴說了。

    為什麼呢?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可能是從很久以前開始吧,也可能從成熟以後開始的。

    年少時,剛在一起時,無論是閨蜜還是愛人,有什麼苦樂都想跟對方傾訴,有喜一起樂,有苦一起哭。

    那時候的我們可能還不需要擔心生活的柴米油鹽,不需要考慮工作的壓力,不需要擔心父母的身體。

    所以我們可以向愛人傾訴衷腸,向朋友抱怨生活不易,向父母撒嬌喊累。

    可是,漸漸的,你會發現,跟朋友抱怨完工作的艱辛,工作依然艱辛,生活依然不易,毫無用處,只不過是傾倒了一次情緒垃圾,而這個垃圾在不久之後依然存在。

    漸漸的,我們也不在向愛人傾訴,因為生活的苦你們是一樣的,如果兩個人都解決不了,傾訴也只是單方面的抱怨而已,白白落下一個怨婦的名稱。

    漸漸的,我們也不在向父母傾訴,甚至只報喜不報憂,因為父母年紀慢慢大了,跟父母傾訴,不一定能解決自己的煩惱,反而是增加了父母的思想負擔,讓他們為我們徒增憂慮。

    於是,不需要一個特定的時間,不傾訴的習慣也就慢慢養成了,或許這是大部分成年人的心路歷程之一吧。

  • 10 # 陽光是我的終身伴侶嗎

    我認為,只有當你的內心變得足夠強大以後,你就會漸漸地不想向人傾訴了。對於這點,我有切身的體會。

    曾幾何時,我由於生活的不幸遭遇,幾乎失去了活著的信心。那時的我,逢人便訴說著我的不幸,訴說著意外死去的丈夫、訴說著年輕守寡、一個人撫養兒子的艱辛!開始的時候朋友們都很同情我,耐心地聽我訴說完,因為那時我還很年輕不到三十歲,大家都很為我惋惜。但久而久之,連我自己都感覺到這樣跟人不斷訴說著不幸,除了心裡得到一點安慰,其它什麼作用都沒有,倒是更像極了魯迅筆下的祥林嫂,逢人便訴說她的阿毛死了,被狗咬死了,後來路人都聽膩了,儘量避開她,不想再聽他嘮叨了!

    後來,經過了我的努力和奮鬥,我的工作和生活風生水起,我漸漸地忘卻了我曾經的不幸,從而變得越來越堅強,是從骨子裡的那種堅強,那種困難壓不垮的越戰越勇的堅強!我不再喜歡向別人訴說我的不幸遭遇,因為我明白,那隻能換來別人的同情,一切還需靠自己發憤圖強,去改變命運!因為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現在的我已經退休了,所幸的是,我有一個20多年的好閨蜜,遇到解不開的事情時就在一起互相交流,獻計獻策,但決不是單純的傾訴就完事,我們更多的是彼此分享生活中的愉快,暢享未來的美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孤立後怎麼調整心態面對孤立,變得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