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丁香的水彩畫
-
2 # 萬丈桃花浪397
港臺文學的流行首先是從青少年開始的,七十年代後期至九十年代中期正是中國大陸文學復興鼎盛時代,但是對更喜歡接受新思潮,新事物的青少年來說,內地的這些正統的文學作品未免有些說教味和嚴肅的面孔。港臺流行文學的湧入,恰恰迎合了他們的口味和需求。香港金庸、梁羽生、古龍的新派武俠小說讓青少年圓了一個闖蕩江湖的英雄夢。臺灣瓊瑤、三毛則為無數少男少女營造了一個纏綿緋惻的、浪漫的愛情童話世界。這無疑給中國文壇吹進了一股南國的春風。從此也成就了金庸們的武俠大師的地位,和瓊瑤們造情師太的名號。
存在即有理,是的,港臺文學在國內的流行自有其流行的種種原因,但是這些文學大家的文學造詣和異想天開的瑰麗想象才是其流行的真正原因所在。
-
3 # 使用者谷中的百合花
大陸改革開放,佔一半以上海外投資是香港這“被賣的約瑟"(聖經創世紀)所奉獻的。港臺文學細膩溫婉與豪放熱血的文學作品影視如水衝來,幾乎迅速壟斷民心,看迷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八十年初依然貧窮的眾民。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現代不會有那麼多人迷戀瓊瑤小說了吧?但大俠精氣執行江湖依舊沸騰熱血。
最早接觸港臺文學,還是小孩子的的時候,而且還不是親眼所見,而是聽姐姐口述――《射鵰英雄傳》,不知道她從哪借了這本書,每天讀了之後,再講給我聽,就像聽評書一樣。其實這套書也沒有全在她手裡,而是分散在好幾個人手裡,轉著圈的看。每天想要聽她講故事,還要哄她高興,經過苦苦哀求,終於等到她看完後可以讓我也看一下。不過字認的少,這套書看得磕磕絆絆。可是絲毫不影響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力。因為它和國內的武俠小說《三俠五義》《隋唐演義》等等完全不同。再後來《神鵰俠侶》,《鹿鼎記》……一本接一本,金庸先生的所有作品就這樣讀完了。還有古龍先生的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等等,又是另外一種風格,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古龍先生就像他書中的主人公一樣,大碗喝酒,快意恩仇。
說到港臺文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三毛。三毛的出現比金庸和古龍晚一些。但是很快就俘獲了大批讀者。還有詩人席慕容,都是擁有大批忠實的讀者,只要出書,每本必買。其實港臺文學的流行跟大陸文學的流行是密不可分的,那個時間段,中國大陸的文學蓬勃發展,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家,詩人。路遙,王朔,池麗,莫言,賈平凹,汪國真,等等數不勝數。我覺得80年代是文學發展的一個鼎盛時期,好的作品特別多。現在網路小說興盛,和那個時期的寫作風格,內容又完全不同了。港臺文學作品似乎消失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