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人們在圓寂之後,也就是生命結束的時候,一般會採取火化的方式,火化在佛門中,我們稱之為荼毗,就是把肉身燒成一把灰,然後集中安頓在一個地方,非常省地方。
這個問題問到,佛教僧人自古以來用火化的方式來處理身體,原因是不是因為在古代,僧人因為不受待見的原因,所以要死得乾淨一點,死後變成一把灰隨風而逝。其實不是,恰恰相反,佛法提倡的歷來都是重生不重死的一個態度。所謂的重生不重死,是指——我們一定要在我們還能活著的今天,在這個無常的世間,今天既然活著,就一定要去找到自己如何去活著,讓自己能夠活生生地成為一種存在。
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大家知道儒家有一句話叫“朝聞道,夕死可矣。”這裡也是指我們每個人去找到自己存活的意義,找到我們人生能夠與這個宇宙世界相融合的一種方式,去找到我們的心,能夠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相聯接的一種平衡。
所以佛法提倡的重生不重死,指的是我們在現實世界當中的身心安頓。
所以,佛門當中提倡的這種火化的方式,它是重生不重死,重視我們在當下的自在與解脫而傳遞出來的一種灑脫的態度。我們所擁有的種種,無論是財富、名利、眷屬、榮耀,這些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它只是我們存在於世間的過程當中,它伴隨我們,跟我們產生了關聯而已。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找尋到我們自己的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灑脫,在有生之年去完成我們的有生之事。到了人生的終點,我們也可以毫無遺憾地說一句:瀟灑作別,一片雲彩也不會帶走。這就是佛門所提倡的,面對生命真實的態度。
僧人們在圓寂之後,也就是生命結束的時候,一般會採取火化的方式,火化在佛門中,我們稱之為荼毗,就是把肉身燒成一把灰,然後集中安頓在一個地方,非常省地方。
這個問題問到,佛教僧人自古以來用火化的方式來處理身體,原因是不是因為在古代,僧人因為不受待見的原因,所以要死得乾淨一點,死後變成一把灰隨風而逝。其實不是,恰恰相反,佛法提倡的歷來都是重生不重死的一個態度。所謂的重生不重死,是指——我們一定要在我們還能活著的今天,在這個無常的世間,今天既然活著,就一定要去找到自己如何去活著,讓自己能夠活生生地成為一種存在。
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大家知道儒家有一句話叫“朝聞道,夕死可矣。”這裡也是指我們每個人去找到自己存活的意義,找到我們人生能夠與這個宇宙世界相融合的一種方式,去找到我們的心,能夠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相聯接的一種平衡。
所以佛法提倡的重生不重死,指的是我們在現實世界當中的身心安頓。
所以,佛門當中提倡的這種火化的方式,它是重生不重死,重視我們在當下的自在與解脫而傳遞出來的一種灑脫的態度。我們所擁有的種種,無論是財富、名利、眷屬、榮耀,這些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它只是我們存在於世間的過程當中,它伴隨我們,跟我們產生了關聯而已。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找尋到我們自己的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的灑脫,在有生之年去完成我們的有生之事。到了人生的終點,我們也可以毫無遺憾地說一句:瀟灑作別,一片雲彩也不會帶走。這就是佛門所提倡的,面對生命真實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