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一隻飢餓的知更鳥看見了一條一寸蟲,碧綠綠的像是一小塊祖母綠寶石,停在樹枝上,它想一口吃掉它。 一寸蟲說:“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蟲,我很有用,我會量東西。” “真的嗎?”知更鳥說,“那你來量一量我的尾巴。” 一寸蟲“一、二、三、四、五……”量出了知更鳥的尾巴。 後來,它遇到了火烈鳥、巨嘴鳥、蒼鷺、雉雞、蜂鳥,它們當然也都是要吃掉一寸蟲,可是它們接受了一寸蟲的請求,讓它量了各自奇特的頸子、大嘴、長腿…… 現在,一隻夜鶯來了。“量我的歌!”夜鶯這樣要求。歌聲是夜鶯最特別的美妙,最無與倫比的才華,我們不是在無數的詩裡誇耀過它的動聽嗎?那位丹麥的詩人安徒生甚至還用一個完美的童話來寫了一個《夜鶯》的故事。所以夜鶯這樣要求,可以說它很不講理,也可以說合乎它的邏輯。是的,如果一寸蟲不能量,那麼夜鶯會吃掉它。 可是一寸蟲說:“我願意試一試,你開口唱吧。” 夜鶯唱了。它沉浸、自豪地閉上了眼睛。 量聲音當然是不能在夜鶯的身體上量的。聲音美妙地飄漾得很遠,所以一寸蟲當然要慢慢地爬,慢慢地量,一直量到它的盡頭。 它爬啊爬啊,量啊量啊,一寸啊一寸,最後它跑得無影無蹤了。用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得到欣賞的,也許還能解除生命的險困。 有能力也需要介紹給別人聽,這樣別人才可能安排你試一試。 哪怕遇到不講理的人,也應當很沉著、很從容,不要非指出他的邏輯錯誤,沒有刀,揮舞拳頭也非要搞清是非。你認為和一個只會沉浸在自己邏輯裡的人,揮舞拳頭真能夠勝利嗎?還不如就聰明地去“量”吧,惹不起,那麼我們就躲吧。躲掉總比被吃掉好。
有一天,一隻飢餓的知更鳥看見了一條一寸蟲,碧綠綠的像是一小塊祖母綠寶石,停在樹枝上,它想一口吃掉它。 一寸蟲說:“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蟲,我很有用,我會量東西。” “真的嗎?”知更鳥說,“那你來量一量我的尾巴。” 一寸蟲“一、二、三、四、五……”量出了知更鳥的尾巴。 後來,它遇到了火烈鳥、巨嘴鳥、蒼鷺、雉雞、蜂鳥,它們當然也都是要吃掉一寸蟲,可是它們接受了一寸蟲的請求,讓它量了各自奇特的頸子、大嘴、長腿…… 現在,一隻夜鶯來了。“量我的歌!”夜鶯這樣要求。歌聲是夜鶯最特別的美妙,最無與倫比的才華,我們不是在無數的詩裡誇耀過它的動聽嗎?那位丹麥的詩人安徒生甚至還用一個完美的童話來寫了一個《夜鶯》的故事。所以夜鶯這樣要求,可以說它很不講理,也可以說合乎它的邏輯。是的,如果一寸蟲不能量,那麼夜鶯會吃掉它。 可是一寸蟲說:“我願意試一試,你開口唱吧。” 夜鶯唱了。它沉浸、自豪地閉上了眼睛。 量聲音當然是不能在夜鶯的身體上量的。聲音美妙地飄漾得很遠,所以一寸蟲當然要慢慢地爬,慢慢地量,一直量到它的盡頭。 它爬啊爬啊,量啊量啊,一寸啊一寸,最後它跑得無影無蹤了。用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得到欣賞的,也許還能解除生命的險困。 有能力也需要介紹給別人聽,這樣別人才可能安排你試一試。 哪怕遇到不講理的人,也應當很沉著、很從容,不要非指出他的邏輯錯誤,沒有刀,揮舞拳頭也非要搞清是非。你認為和一個只會沉浸在自己邏輯裡的人,揮舞拳頭真能夠勝利嗎?還不如就聰明地去“量”吧,惹不起,那麼我們就躲吧。躲掉總比被吃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