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南得
-
2 # 吳甲坤
光頭上高中的時候就會背誦再別康橋了,但那個時候沒有感覺到這首詩的意境,只是為了討好女同學。時間一晃過去了30年,這首詩現在還能有感情的誦讀,並且,隱約能感覺到詩人的那一縷縷憂傷的情感。
我覺得這首詩在哪裡做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詩寫出了畫面,寫出了詩人想要表達的精神。
從詩中我們能感覺到,他是臨近傍晚的時候來到劍橋大學的,在他熟悉的康橋流連到了深夜,詩人想放歌,想大聲的吼兩嗓子,但這不是離別的意境,所以,他一個人揮了揮衣袖,默默的離開了。
詩中用了很多的動詞和形容詞,用的巧妙和準確,描繪出了強烈的帶著感情色彩的畫面,特別是烘托出了那種淡淡的哀怨的依依不捨的情感。
寫這段話的時候,光頭也不知不覺的誦讀了兩遍,還能感覺到唇齒留香。
-
3 # 秋季紅楊
作為沒有歹意的看客,對於《再別康橋》,不甚了了。偶然中聞說康橋即劍橋,有點懵了!某從舊書攤曾淘得一本摩詩人的詩集或文集一冊,也曾購過新書林大作者文集,如《你是人間四月天》等。對於某些尖酸的評說,【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影射摩詩人於1931年上半年因搭乘郵路飛機失事,逝于山東濟南附近。真會調侃!其實,真的很可悲!林女士作為朋友,在月祭或週年祭上有祭文。挺傷感的!再想想《再別康橋》一文,算得上一篇旅遊日記吧!只是水平太高,讓識者充滿揣想!應該不是再遊劍橋大學當日吧!後查《徐志摩作品集》有: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最初刊登在當年12月1O日《新月》月刊,第10捲上,後收入《猛虎集》,《再別康橋》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全詩七節。每節四行。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乃有獨特的審美快感。契合詩情的潮起潮落。倒有後世詩人力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力透紙背的功力!惜上加惜!不表!
回覆列表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寫作時間,頗有爭議。
一種說法是,1920年徐志摩遠渡重洋,從美國到英國研究文學。
還有一種說法是,此詩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海。
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
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
總歸來說,這首《再別康橋》是他精神的依戀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