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ezi

    今天去的花卉批發市場,說不上人山人海,但也是水洩不通的,由此看來,線下實體店還是有得做的,只是難做,看了下鋪位租金,每月3000-5000之間,主要是綠植,薄利多銷。切鮮花多為批發價,花農忙得不亦樂乎。在網上花裡家打過工,訂單多,時常需要加大人手生產。

  • 2 # 財知生活

    現在“每週一花”已經成為了辦公室裡的固定場景,花朵們搭配在一起,或嬌憨或妍麗,給嚴肅的辦公室帶來了清新柔和的氣氛。從什麼時候起鮮花消費成為人們的習慣了呢?

    一:鮮花電商乘借春風遍地開

    越來越多人每週一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公司門口取一個長條形的快遞。

    開啟後你會發現,裡面是幾隻嬌翠欲滴的鮮切花。

    而且她們每週還都換些品種,絕不重樣。

    不得不說,這些花花草草擺在桌上,確實能撫慰你焦慮的神經,令人心情愉悅。

    以為是中了小資的毒,不過299包年的價格,平均下來每束6塊,還包郵!比起花店動輒幾百塊一束的鮮花,的確讓人心動啊。

    以為這些鮮花電商平臺賠本賺吆喝?那你可就太天真了。

    2013至2017年期間,鮮花電商領域共完成融資47筆,2017年中國鮮花電商行業總體市場規模為124.1億元。

    隨著消費習慣的養成和冷鏈物流等基建設施的完善,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接近500億元。

    二:快餐式鮮花消費實為精神需求

    比起傳統土培養殖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照料,鮮切桌花插水就能長,消費者不用擔心衣服被土蹭髒,而且每週都可以嘗試不同的搭配,花幾十塊錢就可以享受到小巧和品味,這簡直是鮮花界的快餐文化。

    但是傳統購花渠道多來自線下,消費者買一束鮮切花不僅需要支付運費、批發商的加價,還要承擔花店的租金、人工成本等等。

    而鮮花電商模式的介入,直接對接花農與花店或者消費者,既提升了花農與花店的利潤空間,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優質的花材與購物體驗。

    即便如此,目前中國鮮花消費市場遠未飽和,中國日常鮮花消費佔比僅為5%,仍處於由傳統禮品鮮花向日常鮮花過渡的階段。

    相比之下,在歐美髮達國家,日常鮮花消費比例一般佔到40%至60%,從經濟規律來看,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在6000-8000美元時,消費市場開始從物質需求轉向精神需求。

    中國2017年人均GDP已經接近一萬美元,在消費升級的當下,未來五年內,國內鮮花消費很有可能會釋放出更大的潛力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依戀孩子,還是孩子依戀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