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漢家二郎

    關於夏、商、兩代之間的關係,我們並不能夠想當然的用後世的傳承關係來套。這兩個符號代表的更多的是兩個族群,而不是兩個朝代。如果從族群的角度來定義的話,他們之間並不存在誰先誰後的問題。或者說兩個族群都是同時存在於同一時空的。所謂朝代只不過是指誰取得了“共主”的地位。

    當然這夏和商與之前的部落聯盟形式還是有所不同的,從地緣的角度來看,最顯著的特徵是,誰如果想成為黃土高原——華北-江淮平原——山東丘陵的領導者,誰就必須佔據“中原核心地帶”。

    這也成為後世諸古典王朝確立正統地位的標誌,如果放棄了這一地區,那隻能成為偏安的小朝廷。

    從地理位置來看,“夏”所佔據的中原核心區固然是處在中心地位,似乎天然就有統治四方的地緣優勢。但也很容易受到來自四方的攻擊。

    東面的威協來自傳統的對手——山東丘陵地帶的“原始東夷”部族。這一地區的挑戰早在“夏”族確立共主地位之初就已經開始了。

    商族能夠最終入主中原,首先要得益於他的地理位置。而太行山東側,燕山以南地區是黃泛區的死角。黃河走南線所造成的危害遠甚於走北線,這主要是淮河以北地區河網縱橫,黃河一旦氾濫,很容易引起連鎖反應。

    而在太行山東側的商族則不用有這樣的擔憂,即使黃河出現氾濫,更大的可能也是依地勢和流向,向東入海,並不會對處於河西岸的商族造成影響。這使得他們能夠穩定的生存下去,並最終壯大自己的力量。

    而“夏”雖然透過引導“禹貢黃河”而成為黃淮乃至江淮平原的共主。但這條走北線的黃河也事實上增加了商族與黃河以南地區交流的難度。因此商族可以說並不存在於“夏”的控制範圍之中。

    商族能夠最終渡過黃河,並取代夏族成為中原的主人,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技術優勢。“夏”之所以不為西方所承認,很大程度是因為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中原地區在當時已經進入了“青銅時期”。而商族正是以青銅器聞名於世的。商族很有可能是率先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並最終取得了戰略上的優勢。

    儘管我們非常希望東亞地區能夠獨立獲得很多技術上的突破,並以此而影響世界。但事實上在古典時期之前,很多技術的確是在西亞地區率先獲得突破的,青銅就是一例。

    商族獲得青銅冶煉技術的路徑很有可能是向北進入遼河流域,再向西經過大興安嶺與燕山之間的那個缺口進入蒙古高原,然後通過蒙古高原進入中亞地區,並最終從西亞獲得青銅冶煉技術的。這條路線最初在人類走出非洲向東亞遷徙時使用過,在後世的東西方交流中也一直保持暢通(只不過多為遊牧民族所用)。

    而商正是依靠這種優勢所取得的不對稱力量,打破了地緣固有的平衡,並以此而急速擴張自己的地緣縱深。從而取代了近千年歷史的夏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高曉松是搞音樂的,不能講歷史、政治和文化;人文學者真是都需要自己的專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