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坻區是著名的“京東八縣之一”。經濟發達,文化昌盛,民風淳樸,風光秀麗,素有“寶地”之稱。寶坻縣地理位置在東經117度8分至117度40分,北緯39度21分至39度50分之間,處於華北平原北部,臨近渤海灣。全縣總面積1450平方公里,南北長65公里,東西寬24公里,平原高度在海拔 2.5—3米之間,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之中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長,年平均氣溫11.6攝氏度,年降水量612.5毫米,歷年無霜期平在184天左右。
【由來】
源於金大定十二年(1172)析香河縣東部置縣,取《詩經》中“如坻如京”之意,命名為寶坻縣。
坻(音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可是現在我們要讀作“dǐ ”,據傳,清朝乾隆巡遊到此地,脫口唸成寶坻“dǐ ”,乾隆金口玉言,所以這個地方就改名了,沿用至今。
【附加】
寶坻又名渠陽,僅次於漁陽(薊縣)和雍陽(武清)之間,自古是商業要地。據考證,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開發利用,歇馬臺、秦城等古蹟遍佈。公元10世紀20年代,因“高阜平闊”而設定專賣鹽院,時稱“新倉”,成為朝廷貯鹽基地。過了兩個半世紀,因人煙繁庶,貿易興旺,改為縣。當時,此地鹽產的收入佔全國鹽利的1/10,華人視鹽為國寶,故“富商巨賈,貨置叢繁”。到了清代,更是別有一番情景,“凡境者披星戴月,肩摩轂擊,喧填道途,絡繹不絕”,有“畿東大邑”之稱,後又有“京東第一集”的美譽。
【沿革】
西漢置雍奴縣。唐天寶元年(742)改稱武清縣。遼會同元年(938)割武清、潞、三河等縣置香河縣。金大定十二年(1172)分香河建縣,取《詩經》中“如坻如京”之意,命名為寶坻縣。承安三年(1198)升為盈州,泰和四年(1204)又廢州為縣。之後幾個世紀裡,一直是人丁興旺,商貿繁榮。
1949年8月,寶坻縣隸屬於河北省天津專區,1958年6月,改屬河北省唐山專區,同年11月與香河縣合併,仍稱寶坻縣。1962年6月,又分為寶坻、香河兩縣,1973年8月,寶坻縣改屬天津市。2001年3月2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1]29號)同意撤銷寶坻縣,設立天津市寶坻區。
寶坻區是著名的“京東八縣之一”。經濟發達,文化昌盛,民風淳樸,風光秀麗,素有“寶地”之稱。寶坻縣地理位置在東經117度8分至117度40分,北緯39度21分至39度50分之間,處於華北平原北部,臨近渤海灣。全縣總面積1450平方公里,南北長65公里,東西寬24公里,平原高度在海拔 2.5—3米之間,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之中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長,年平均氣溫11.6攝氏度,年降水量612.5毫米,歷年無霜期平在184天左右。
【由來】
源於金大定十二年(1172)析香河縣東部置縣,取《詩經》中“如坻如京”之意,命名為寶坻縣。
坻(音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可是現在我們要讀作“dǐ ”,據傳,清朝乾隆巡遊到此地,脫口唸成寶坻“dǐ ”,乾隆金口玉言,所以這個地方就改名了,沿用至今。
【附加】
寶坻又名渠陽,僅次於漁陽(薊縣)和雍陽(武清)之間,自古是商業要地。據考證,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開發利用,歇馬臺、秦城等古蹟遍佈。公元10世紀20年代,因“高阜平闊”而設定專賣鹽院,時稱“新倉”,成為朝廷貯鹽基地。過了兩個半世紀,因人煙繁庶,貿易興旺,改為縣。當時,此地鹽產的收入佔全國鹽利的1/10,華人視鹽為國寶,故“富商巨賈,貨置叢繁”。到了清代,更是別有一番情景,“凡境者披星戴月,肩摩轂擊,喧填道途,絡繹不絕”,有“畿東大邑”之稱,後又有“京東第一集”的美譽。
【沿革】
西漢置雍奴縣。唐天寶元年(742)改稱武清縣。遼會同元年(938)割武清、潞、三河等縣置香河縣。金大定十二年(1172)分香河建縣,取《詩經》中“如坻如京”之意,命名為寶坻縣。承安三年(1198)升為盈州,泰和四年(1204)又廢州為縣。之後幾個世紀裡,一直是人丁興旺,商貿繁榮。
1949年8月,寶坻縣隸屬於河北省天津專區,1958年6月,改屬河北省唐山專區,同年11月與香河縣合併,仍稱寶坻縣。1962年6月,又分為寶坻、香河兩縣,1973年8月,寶坻縣改屬天津市。2001年3月2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1]29號)同意撤銷寶坻縣,設立天津市寶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