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博史通今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古代傳信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口頭傳信,一般用於民間,另一種是文字傳信,一般是用人、信鴿等載體,還有一種是傳物為信。八百里加急是典型的文字送信,而且是官方的。

    1.八百里加急意思是一天一夜要把訊息傳到800裡以外,主要是傳送一些加急的文書或者戰報

    2.從秦朝開始設立棧道和驛站,主要作用是輸送朝廷向地方的邸報,逆向接受地方的奏章等等,一般的檔案,每天200-300裡就行,不用每個檔案都800里加急,那就累死人了。

    3.在驛道上,一般每隔20裡有一個驛站,每個驛站除了招待來往的官客和信使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能,就是養馬換馬。不管檔案是否緊急,一般情況下,每個到一個驛站,倒要換一批馬。

    4.不同的加急文書封面是不同的,有的是寫字,有的是帶上雞毛等物件,可以說明檔案的緊急程度。通常有300里加急、500里加急、800里加急。

    5.到明清時期,有主管驛站的官員,開始官驛私用,利用公家的馬匹和人員,走私貨物,再後來,驛道開始對民間開放,形成了最早的“物流”。

  • 2 # 大鬍子說史

    到底有沒有八百里加急呢?這個問題可以從源頭問起,就是實現八百里加急的工具是什麼?

    對!馬匹!只要馬匹能跑,就有八百里加急。 眾所周知,馬是極其富有耐性的動物,但是說馬日行一千里的說法,是不科學的,就跟人的長跑一樣,馬也有極限,古代的驛站,每隔二十里就有一處,這其實就是馬匹急速奔跑的正常狀態。當然,古人也記載過馬匹當時的馬匹有能跑三百到五百里的品種,但是這對馬來說傷害極大,很可能直接就把馬跑死了。

    既然馬跑不了這麼遠,但是換馬可以嗎?其實這個還是可以實現的,但是必須要全國統一調配,因為古代時就算驛站也是情況不同,有的驛站窮,連人都養不起,更何況是馬。 所以八百里加急,是有的,但是卻不知道一人一馬就能完成的,他完全屬於情報體系中的特例,是要舉全國之力才能完成的。 當然,所謂的八百里加急,也不如現在的高鐵快,或者說沒有高速公路的汽車快,其實在很多程度上還是具有侷限性的。太遠的情報是不可能一天就送達的。

    所以,古人也想到了很多辦法來彌補八百里加急的侷限性。 比如,烽火臺解決了距離的問題,透過訊號的傳輸,來預測危險。還比如說,要多派出幾名傳令兵或斥候的方式傳遞情報,甚至喬裝打扮,水陸並進,這是為了如果一旦這名傳令兵被阻截,還能保證其他的傳令兵可以順利地將情報送到位置。

    戰爭永遠是先得到資訊的一方獲得主動,所以所謂的八百里加急,更像是一種爭分奪秒的戰爭訊號,是一種人們為了勝利而作出的犧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上班族,戴手錶能讓自己看起來更職業嗎?